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刑法改制是中国刑法现代化的进程的开端,其一方面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对西方近代刑法制度的引入,构建了近代刑法体系,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建立了近代的刑罚制度.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清末刑法改制也有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的大潮中,在晚清"清末修律"的历史进程中,聚焦法律词汇中的刑法术语,以日本明治时期法学家冈田朝太郎的《刑法講義》一书为中心,对该书中的法律词汇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一字词2个,二字词108个,三字词54个,四字词32个,五字词5个.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和《近现代汉语辞源》比对,探析法律词汇的词源...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西方法学知识以传教士、中外贸易、不平等条约及会审制度为载体传入中国.随着近代西方法学知识的输入,中国留学生通过自费、官费两种途径远赴西洋、东洋,以学习近代法政知识,掀起了法政留学高潮.留学生回国后,迅速进入政治、教育、法律等领域,成为进一步传播西方法学知识的主要力量.法学留学生通过译介欧美、日本法律书籍,移植日本法学概念,引入西方法律文化,向社会传播西方法学知识,为民国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创设奠定了基础,也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开始“新政”,法制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刑法首先修订,在经过近十年的前期准备和制定工作后,公布了《大清新刑律》;该法在法律体例形式、刑法罪名、刑罚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并在法律中确立了刑法礼法分立、罪行法定、法律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等现代刑法原则;刑法的变革使原有中华法系走向解体,是中国刑法发展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但在当时中国社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启示现代人要更新传统的刑法观念,树立现代刑法意识。  相似文献   

5.
胎儿利益是否需要受法律保护,这在现代社会是不言而喻,而我国刑法对此却没有相关规定。为了更好的保护胎儿的利益,我国刑法应该借鉴日本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受贿罪”这个概念在我国并非古已有之,而是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从西方引进的,所以说它并不是我国首创,我国古代对受贿罪的规定是如何的呢?可以肯定的是其并不是现在刑法所所的那样,为了以历史为鉴,我们就以中华法系的顶峰时期唐代为研究时间段,看看古代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当然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古代法律中并无“受贿”一词,所以唐律中有关受贿罪的规定是有其实而无其名,我们就必须运用现代诠释的方法,用现代刑法学的体系和思维来解读唐代的律令格式,通过现代的刑法学思维来解读唐代的受贿罪体系,对于我的研究和理解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保安处分制度诞生以来,发展甚猛。当今世界各国的刑法典大都有保安处分的规定,使这一制度成为现代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一些学者也撰文指出,适应世界刑法发展潮流,吸收人类法律文化之优秀成果,在我国刑法中应设立保安处分制度。我赞成此意,但同时注意到有关保安处分的论文中。尽管不乏真知灼见,然而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伴随着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跃进,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也就是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文化观念的变革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走向全面,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刑法历史悠久,自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开创了我国古代成文法的时代。至此,各个朝代的立法中都蕴含着罪刑法定主义的内涵。沈家本作为近代中国刑法学的推动者,为求国家发展,开始进行刑法改革。沈家本明确反对严刑重法,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权,使法律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而罪刑法定主义的确定,使人治与法治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促使中国的刑法从原始走向现代。目前,我国的法律现代化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刑法中的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依然是人们所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法律近代化离不开法律名词的近代化。中国法律新名词源于西方,而取法于东邻日本。先进的中国人在取法日本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行文最早,影响最大。《日本国志》内存有大量近代西方法律新名词,近代中国人通过学习它,迅速地掌握了西方近代法律术语,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日本国志》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块巨石,黄遵宪实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伯尔曼的名著《法律与革命》以宗教信仰为总的出发点和基石,论述了基督教教皇革命对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通过探求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精神本质来为现代西方法律传统所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之道。这一独特的视角及使此书在西方法律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和借鉴。但作者强烈的宗教倾向也导致该书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各民族相互影响和促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古代日本人曾经吸收中国文化推进了本国的文明进程,创造和发展了民族文化;近代和现代,日本学术界展开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宏大工程,全方位、多元化、多方法论的研究,创造了学术昌盛、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日本人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的养料,融合于自己的血液,推进了日本民族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对于现行<刑法>若干条款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新的犯罪名称和种类,同时也删除了一些条款.<刑法>修正案的制定充分反映出我国司法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立法原则的调整和完善,其体现出的若干原则可以作为研究未来我国法律制度发展方向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5.
违法性认识作为刑法学的基本问题,西方两大法系对其认识均经历了由坚持"不知法律不免责"到近代以来的逐渐松动。我国则主要停留在理论讨论的层面,刑法并未对其进行规定。违法性认识作为犯罪故意的内容,其认识的含义应是违反法律规范或者侵犯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在司法实践中重视违法性认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梳理是该理论进入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法律影响着社会,但法律本质上又是回应社会的一种结果,其内容与作用受社会的制约。清末的刑法改制是在因列强的侵略而被迫进入近代以后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回应,如果说法律与近代社会的脱节是清末刑法改制基本原因的话,那么捍卫皇权则是法律变革的直接动因。法律改制导致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法律理念与制度规则,《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代化的标志,但它又可以说是简单移植西方法律的结果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差甚远,这样的法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与社会的脱节。清末刑法改制中的法律与社会的互动考察对出箭由图确&南1锄脚肿.建;夸南当者生漆刻确直呆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日本企业迅速崛起于全球展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其关键的因素就是日本形成了一套支撑和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日本本身的政治、历史、社会、自然、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习俗等密切相关,也和日本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战略眼光有关.日本现代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体系,包括了柔性的精神理念文化、硬性的三大制度文化和外在的经得起世界检验的物质形态文化.这些文化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诸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刑法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法制理论和法制实践的指南.文章主要从邓小平的刑事立法思想、打击犯罪观及适用刑法原则三方面加以论述,有助于我们学习刑法、建设刑法、维护法律尊严,有利于我国刑法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马克斯主义者在民国初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有所思考和研究,他们认为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重视工农大众和农村建设、大胆学习西方、融合中西法文化的精髓、铸造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和强化国民的法律意识是启动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条件.他们对如何启动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思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认真反思的结果,也是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结果,在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天的法律文化的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