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当代的新闻评论,还是古代说理文,都是凭借某一由头进行议论和说理的。前者发源于近代,大抵是对某一新闻生发议论;后者盛行于古代,一般是对某一事件评断说理。研究和揭示二者的传承接续和各自的文体特色,其意义不仅在于澄清古今有关文体的变迁,而首先在于借鉴古代说理文,提高今天新闻评论的写作水平。 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和古代说理文都应归属于论说文。论说文的基本任务是以理服人,其基本要求自然是言之有理。为了说服读者认同某一论点,作者须要展开一个组织论据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凭借作者的抽象…  相似文献   

2.
对比说理是新闻评论写作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说理技法。恰当地掌握这一说理艺术,有助于评论揭露矛盾、褒贬统一、昭示本质、开掘事理。具体操作时可将相反、相对地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一事件的相  相似文献   

3.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新闻评论是主要用于析事明理的一种文体,当然也莫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评论是在说理,道理说透几分,就有几分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记者述评类节目已播出多年并长盛不衰,这无疑得益于它们所特有的说理方法:讲故事。这种新闻评论说理方法虽然在有关的新闻教科书以及论著中从未提及,但它的“求新、求动、着眼细节”所产生的说理效果却是有目共睹和值得借鉴的。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讲故事”的说理方法虽然属于事实论证的范畴,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事实论证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前者所运用事实不仅包  相似文献   

6.
浅析增强新闻评论的亲和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要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光靠内容正确、思想深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贴近读者、让读者乐意看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评论“高高在上”、严肃有余的老架式,着力选题创新、写法创新,在增强贴近性、时效性、生动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一门说理的艺术。而评论中的“理”,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着的道理,是对客观事实的科学的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写作的艺术就是对事实的选择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两种基本的新闻手段。前者以说理议论为其特征,后者以报道事实为其职责,两者各显其能又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总体上增强新闻宣传的新闻性和指导性。毛泽东撰写新闻评论,常常打破文体的固有界限,将评论与事实报道这两种新闻手段结合起来。结合的方式,一种是依托报道配写评论,以收画龙点睛之效;另一种是将评论与报道有机糅合成一体,形成一种说理与叙事有机结合进行论述的具有独特风采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0.
研读新闻评论的名篇佳作,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是分不开的。由此,也使我深深感到,为了增强新闻评论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  相似文献   

11.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0):50-50
新闻评论怎样才能少费口舌少费笔墨阐明道理,而达到让读一目了然、心服口服呢?笔认为,运用形象式说理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一贯重视文章中的说理,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新闻评论写作而言,要写出一篇上佳之作,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好的立意、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说理。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指的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手段论证某个观念、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元代郝经所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意思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无一定之规;但是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即文章的“常法”还是可以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常法’坝U是说理的创新思维。今天,人们需求的独特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2,(11):28-2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的首要属性是时新,因此,“新闻纸”对消息、通讯等新闻有新鲜的要求,新闻评论亦同理,同样应该鲜活。鲜活,是新闻评论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读者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需求。提起新闻评论,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性。评论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评论不但要求把道理讲透,而且要求讲得巧妙。转换就是使新闻评论的文意富于变化的一种写作技巧。陆游诗云:“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按原来的思路写下去已经受到局限,经过转换之后,会出现新的境界,使评论的内容正反相出,完整而透彻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古人云:“文章之妙,全在转处,转则不穷,转则不板”。新闻评论的说理转换艺术,方法有八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毫无疑问,重在“评”和“论”,就是说,主要是说理,要以理服人。但要写好一篇评论,光具备说理性还不够,还应该将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一般都是讲“说理性”的多,而从“抒情性”的特定角度来专门论述,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无,故在此作一些初探,以期对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能有一点参考的价值。 什么是新闻评论的抒情性?笔者以为,新闻评论的抒情性,就是指在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以求达到深化、强化评论主题的目的或效果。如果没有抒情性,在写作时笔锋不带感情,只是拉开架势讲大道理,板着面孔机械地说教,就达不到评论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应有效果。大凡优秀的评论文章,在写作上都是注重说理与抒情相结合,使情理交融,理情并茂。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说理和诉情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为了提升新闻评论的精确度,为了提升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在新闻评论中应该注重和把握新闻评论中的情感因素,平衡新闻评论中的说理和情感,使新闻评论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17.
平易亲切与积极引导的辩证统一,是体现毛泽东新闻评论说理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在新闻评论说理方面的这一优势,以强化新闻评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功能,扩大社会效应,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视读者为同志和朋友在新闻评论宣传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指令式、训导式的说理态度和方式。有的报刊评论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发指令,板着面孔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8.
报人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写的浩瀚的报刊政论,尤其是我国革命导师毛泽东所撰写的为数众多的新闻评论作品,总是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一些庄重严肃的政治性论题,在他们笔下顿时显得情趣盎然,寓庄于谐,谈笑风生,毫无枯燥乏味之感。内中“奥秘”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跟他们擅长机智幽默的说理艺术分不开的。由此,为了增强新闻的说理魅力,进一步发挥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独特的导向功能,实在有必要重视并强化说理的幽默效应,让我们的新闻评论多一点幽默情趣。   幽默是战斗的…  相似文献   

19.
借助比喻,形象说理,是一种间接的论证方法。它可以使那些抽象的事物和不易说清的道理具体化、神态化,以形传神,以形附理,通俗明了,好懂好记。比喻在言论写作中被广泛运用。笔者对我省近年来广播优秀节目评选情况进行了一次统计,从1984年到1987年4年中,共评出一等奖评论10篇,其中运用比喻的就有7篇,占70%。第五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获特等奖的评论《莫把衙门抬下乡》,就是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