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引导发现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脑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历史教学中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讨和创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 一、严格把握教材的重心,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促成新知识的发现。 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离不开对已有知识的牢固掌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教学就是以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引导学生创造地应用知识,去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产生出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是基于自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真理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知识的阵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与科学精神。然而由于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科学课逐渐缺乏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在科学课上强化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己学习实践,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有利于能动建构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内化与应用,以便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认知建构,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创新思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的情境。  相似文献   

6.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与偏差也不断出  相似文献   

7.
课堂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触类旁通,灵活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理清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5):103-10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众多学习方式之一,它使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中将所有新旧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总体的结构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形成知识结构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寻找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借助已有知识解决新知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表明,教学过程中间合理巧妙地运用"转化",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一、学习新知识时,适时运用转化,可使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扎实地巩固旧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有利于能动建构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内化与应用,以便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认知的建构,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1.
用问题组织化学新授课的学习,即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依据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和教材内容的研究,通过设计问题或问题组,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化学知识。通过问题设计,从新的认知角度向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用问题组织化学新授课的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关键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否使学生察觉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课堂应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问题式情境教学需要结合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问题式学习,关注学生碎片式知识的掌握。问题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体验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福龙 《考试周刊》2014,(55):151-151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高中化学知识在学习头脑中的内化有积极意义。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入。本文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题,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穿插在一起,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并融入到旧知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同时应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  相似文献   

15.
<正>迁移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继续和巩固,也是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习中正确运用迁移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迁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高效地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知识的迁移实质是触类旁通,在应用知识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新课时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呢?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起来其核心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优势:①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背景,有利于建构新知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等,学生在学习前都有一定的经验背景.同时,许多地理问题本身就没有僵化的结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建,赋予不同的意义.②地理内容通常是真实性任务,有利于情境性教学.如城市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都是情境教学的很好内容.③地理学习有较多的背景知识、真实性任务及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都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组织合作式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地理学科特征决定了建构主义在这一领域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合情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在数学新知识的教学中注重运用“合情推理”,能充分地展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习对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帮助,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  相似文献   

19.
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笔者非常重视创设各种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问题意识是学生终生的财富,是创造发明的基础,也是新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