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张欧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4(2):138-140,173
文章参照Leech&Short(1981:74-82)所提供的文体分析框架,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与衔接四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布里尔小姐》与伍尔芙短篇小说《邱园记事》的开篇选段进行量化文体分析和对比,揭示了这两位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杯茶》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之一,其语言特点也似一杯茶,清新、淡雅,入口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细读之后,读者对"短篇小说女王"曼斯菲尔德语言特点及其精致语言下面所蕴含的主题,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与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均为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作为女性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她们因为对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创作风格的钟爱,从创作伊始风格的相似就存在,所以徐志摩称凌叔华为"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实际上两位女作家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存在。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再见》和《莳萝泡菜》的比较中找出两位女作家短篇小说创作貌似下面潜存的神不似。  相似文献   

4.
张晓红 《文教资料》2009,(10):23-2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语言生动、优美,富有幽默感,以大量杰出的艺术精品在英国短篇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借鉴了许多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对短篇小说创作进行大胆创新,推动了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本文以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起风了》为例,从意识流、情节淡化、象征手法的使用三方面集中分析了现代主义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受当时蓬勃发展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她借鉴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从题材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短篇小说创作进行大胆创新。本文以曼氏的短篇小说《幸福》为例,集中分析了现代主义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6.
成长小说是一种关注年轻人成长过程的文学题材。曼斯菲尔德所著《园会》和福克纳所著《烧马棚》是典型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将会比较两部短篇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7.
《园会》是被喻为“短篇小说大师”的英国名女作家曼斯菲尔德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其独特的时空观构成了它的鲜明的艺术特色。本就此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独特且较有影响的一位女作家。本文试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入手,对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艺术特色进行美学审视,分析其语言的氤氲之美、结构的蕴藉之美和意识流写作的荡逸之美。  相似文献   

9.
《莳萝泡菜》是英国著名作家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现代大学英语》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大部分由对话构成,在字里行间中很难理解人物的性格。从语言学的会话分析理论这样一个新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莳萝泡菜》中的人物性格。研究发现: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话轮长度、分布、内容、会话者在会话中的地位以及话题的转变,能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英语短篇小说发展史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她转型期的作品《序曲》成功地融入了戏剧、诗等文学形式及绘画等非文学形式,拓宽了小说这一艺术载体的内涵和容量。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取得了乔伊斯、沃尔芙在长篇小说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享有"英国的契诃夫"之称。女作家的多数作品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观察视角独特,敏锐而深入地思索人生。曼斯菲尔德不仅在英语界备受瞩目,还颇受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的仰慕和青睐。文章拟从曼斯菲尔德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其作品本身在国内的研究情况两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对此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能为国内的曼斯菲尔德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灰姑娘”式的人生故事,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已成为一种文学模式,许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童话般的浪漫故事。《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简爱》就是其中典型的两部重要著作,都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灰姑娘般的生活。通过剖析她们各自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可以看出,虽然她们的行为态度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追求,都把女性的聪明才智、独立自由的思想、良好的道德修养等作为获得幸福婚姻的重要因素。她们这种女性意识正体现了女性主义新的人生价值观,在男权意识的统治下,追求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和自尊自爱,这种思想对现当代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直以其在短篇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她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情节为基础的叙事框架,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变换叙事视角;运用叙述者内隐的自由间接引语模式,传达出叙述者和人物的双声效果,使小说融入朦胧的审美色彩;采用透视人物意识活动的意识流手法,重新组合时空秩序,模糊了现实和心理的界限,增强了作品的张力;描写印象式人生场景的片段,捕捉心灵瞬间的顿悟,利用声、光、色等意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赋予了作品散文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女权主义现代派短篇小说家,《幸福》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女性叙述及文体的特点来分析来说明女性特有的“话语”,从而揭示出小说主人公柏莎在男权话语霸权控制之下渴望获得女性幸福的内心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曼斯菲尔德在女性话语建构方面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丹清 《海外英语》2012,(11):206-207
Point of view has been a big playground for study in fiction for about a century.Mansfield’ s "Miss Brill" is featured by its successful use of points of view.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Mansfield’ s choice of a particular point of view helps to communicate the central theme of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6.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认知的失调造就了主人公范妮这个人物形象,她的蜕变有自己主动的有意识,也有被动的无意识.同时,新的认知的建构和完善彻底改变了范妮,使她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维持无效信念所造成的社会趋同是一个社会的产物,而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错误.这种社会对人的反作用总是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读19世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试图发现其被人们所忽视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义。认为哈克和黑人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生态世界,保持了人与自然以及不同人种间的和谐生存,解决河上世界和河岸世界矛盾的办法是创立一个绿色的生态社会。从而验证了生态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斯各特.斯洛维克"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绿色的视角来审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的相关评述及梦记录为读懂《乡村医生》提供了线索,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可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理解这一作品的重要参照,《乡村医生》的若干场景可以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找到来源并得到解释,而这一作品反过来也可以看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戏仿;语言学一精神分析的分析还可以切入到作品的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主义式的整合,呈现作品生成的机制;以文学、哲学和宗教传统为参照,作比较研究与寓意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一作品深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的《白蛇》和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在背景选择上都穿插了历史时代因素,但不同于“用文学写政治”的宏大叙事方式和“以政治论成败”的主流叙述模式,这两部作品皆以历史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依托,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善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家的书写角度还是叙事手法,作品都无异是主流历史话语下的“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被认为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中人性与神性的紧张冲突与对立,折射出作家隐藏于写作背后的宗教信仰困惑与焦虑:一方面,作为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向往古希腊文化中肉体的崇拜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他又对基督文化中强大的宗教道德力量深感恐惧。而王尔德对这两部作品结局的处理则表明,他最终抛弃了对希腊多神教的信仰,转向了公正、悲悯、宽容的耶稣基督以寻求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