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倩 《新闻世界》2014,(11):106-107
美国资本主义"天堂"里的生活情景给中国民众带来了遐想,并成为一些人的追求。然而,这对于一位新闻从业素养极高的新闻工作者——杨刚来说,不过是表面现象。四年的旅美生活,杨刚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做了详细的报道,终编辑成集《美国札记》出版。本文试从《美国札记》入手,重点分析杨刚美国通讯中的"美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女作家女记者杨刚,曾经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开国大典的盛况是由她报道出来的。周总理、邓大姐称赞她是“国家少有的女干部”。 1905年。杨刚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为仙桃市)一个富裕家庭。八九岁就能赋诗作文,人称“小才女”。1928年春,杨刚被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免试录取,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杨刚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小说,并协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译过《活的中国》。l928年秋,杨刚在燕京大学完成学业,第二年夏,赴香港接替萧乾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在报纸上宣传抗日民主,反对投降倒退,并发表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一月至一九八六年上半年止,仅一年半时间,韩少功就创作了三个中篇小说、七个短篇小说,他将它们连同八二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寻找月光》一道,辑成了他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诱惑》. 这本集子中的许多作品,使韩少功越发令人瞩目,人们都把他视为与阿城等人齐名的“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实际上,收集在这本集子中这一年半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属于一个型号的,它是探索型的.韩少功是在又一次超越自我,进行一次大胆的艰难的艺  相似文献   

4.
为了党的需要.随时准备牺牲.即使到了悬崖绝壁.要跳.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杨刚杨刚(1905-1957),湖北沔阳人,1928年因学业优秀被保荐免试进入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杨刚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结识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1936年10月担任《大众知识》半月刊的编辑.宣传抗敌救亡。1939年9月受萧乾之邀到  相似文献   

5.
文风,常讲常新的议题。最近,一本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选集放到了我的案头。打开集子,近两年的新闻佳作一篇篇映入眼帘。这些作品以清新的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深度和业务能力。这本集子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水平。这是主流。我写此文,不打算对优秀作品作深入评价,而是对目前新闻作品中那些不良的文风作点议论。尽管不良文风是一种“支流”。一据本人观察,新闻作品中存在的不良文风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新闻发布会式统发稿多了。有时措辞几乎相同的新闻赫然刊登于同一城市好几张不同的报上。这使人眼前浮现出那种…  相似文献   

6.
岁月飞逝去,知交半零落!往事常萦怀,似梦又如烟。这本书原是我自编自印的一个集子,分五个部分记述了自己的某些经历,以及对一些人和事的回忆和怀念,还有几十年来亲历亲闻亲见的有些重要事件、工作记录和对一些问题、人物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忆杨刚同志     
1986年4月,我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讲学。经校方介绍,去独立城杜鲁门图书馆查阅战后初期英国对华政策的总统档案,意外地从一个卷宗中发现40年前杨刚向志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信用打字机打在两页白色打字纸上。第二页上信的末尾有用蓝墨水写的Yang Kang两字的签名。发信日期:1946年1月20日。地址:纽约市西69街116号。这是杨刚同志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献。全文翻译如下: 亲爱的总统先生: 本人是中国重庆一家中文报纸的驻外记者。不过我现在只是以一名中华民国公民而不是以我的报纸的代表的身份写这封信。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电视屏幕上多次出现过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场面,这使我想起了过去读过的霍默·比格阿特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作品《东京湾宁静的和平》。 霍默·比格阿特是美国的名记者,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东京湾宁静的和平》就是他的获奖作品。这条消息,记者以犀利的目光观察记述了这个重大事件,笔法独特,至今仍保留它的历史价值,不愧为世界新闻名作。  相似文献   

9.
收入这本集子里的是1989年和1990年两个年度河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一、二等奖的新闻作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好新闻评奖活动,从1983年开始,到1990已经进行过8次了。过去每年评奖的好新闻作品,都是由省记协和省新闻学会收集编印成书,在新闻单位内部分发作为参考的。公开出版发行,这还是第一次。新闻事业是我们党所领导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新闻作为现实生活最直接、最迅速的纪录,带有鲜明  相似文献   

10.
忆杨刚同志     
1986年4月,我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讲学。经校方介绍,去独立城杜鲁门图书馆查阅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统档案,意外地从一个卷宗中发现40年前杨刚同志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一封信。信用打字机打在两页白色打字纸上。第二页上信  相似文献   

11.
继《笔墨春秋三十年》一书出版之后,柏生同志的这本选集又将出版了,作为一个读者无疑是一个佳音,高兴!欢迎!当然深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情,也是广大读者的心情。但在她叫我为这集子作序的时候,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为难了!我读过柏生同志不少文章和报告文学,而更重要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这个搞数学的人,能为新闻作品作序吗?  相似文献   

12.
周振甫先生《李商隐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对李商隐研究有所创见,学术质量较高的著作。周先生研究李商隐有年,用力极勤,他是以进行学术研究的态度来选注这本集子的。周先生根据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商隐以骈文为诗这一创见,从比较广阔的领域对李商隐的作品进行了探讨,取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专访”问题性“专访”是新闻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去作专门的采访,然后写成的访问记。譬如杨刚采写的《蓓蒂——美国社会问题的缩影》(1948年9月25日,见《中外通讯选》下集第959-966页)以及记者就某些商品的调价、新婚姻法的公布、招收研究生的制度、毕业生的分配、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等问题对有关人员采访,都可以写成“专访”发表。问题“专访”的现实针对性是最强的。例如,  相似文献   

14.
孙振宇 《军事记者》2007,(11):56-56
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翻阅自己的一本名叫《绿野·蓝天·碧海》的摄影作品集。我之所以如此珍惜这本集子,不只是因为这些摄影作品是自己  相似文献   

15.
这是李尚智同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所采写的新闻通讯的集子,应该说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反映了当今这个时代的喜人风貌,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由衷地为尚智同志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我一直为新闻作品难以出书、很少出书感到抱屈。不像作家,写一点乡思亲情、身边琐事,都可付梓传诸后世。新闻界自我嘲讽,就有新闻作品“速朽”之说。当然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新闻记者出书者不乏其人,而且颇受读者欢迎,其中尤以名记者、老记者居多。这次同济大学出版社又为中年记者尚智同志出作品集,说明出版界对新闻作品在观念上已大有转变,对新闻界来说,无疑是很鼓舞的。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4):70-70
★《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华夏出版社出版 (美)尼德曼2005年1月 定价:68元 这本书既可以被看作一部美国政治思想史,也可被看作美国缔造者们的小传。它借着对美国开国先贤政治理想的考察,以及对当今美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剖析,分析了美国理想、现状以及人类本性在整个发展进程中的互动关系。★《告别天使》时代文艺出版社 (日)森村诚一2005年1月 定价:29.8元 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推理小说家人才辈出,但称得上一流的寥寥无几,能和一代宗师松本清张比肩的更是只有森村诚一一人。本书是森村诚一的最新作品,获得2004年度日本推理小…  相似文献   

17.
知青文学作家的代表,擅长写小说、影视剧本、报告文学的作家晓剑,新近推出了一本24万多字的《晓剑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了作家上个世纪见诸各类报纸杂志的散文随笔的精华。这本集子里,无论是对知青岁月的追忆,还是对浪漫爱情的怀念;无论是对朋友情谊的渴望,还是对世事纷杂的无奈;无论是对人类丑恶的批判,还是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无论是对社会未来的思考,还是对身边琐事的记述;都体现了作家个人的心路历程,深深地打下了作家性格的烙印,显示了作家命运的轨迹,展示了作家生活的真实和灵魂的真实。这是一个诚实而敏感、孤独而坦…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的现实主义小说,在风风雨雨中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沃土上,充分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选入这部集子的主要是南斯拉夫当代知名小说家的作品,共11篇。这些作家在南斯拉夫深受读者欢迎,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极享盛誉。所选作品,用或细腻或粗犷的笔触塑造了英勇的游击队员、旧政府职员、苦难中的农村妇女、马戏团的女艺人、社会底层的工匠、酒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1,(21):24
本刊讯(记者韩阳)由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孙晓玲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和《城市快报》上回忆父亲的文章三十余篇,有评论者称,这本集子将会成为2011年引人注目的新书。孙犁先生逝世已经十年,但他的作品仍然活着,学术界对孙犁作品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对他晚年作品的研究,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20.
《求学遇险记》是一本描写抗日时期山村儿童的斗争、生活的中短篇小说集。在儿童小说创作中,这样题材的作品似乎很一般。但是,这本书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所描写的地域风情,所塑造的儿童形象,所表现的生活情趣,以及所采用的传统的通俗小说的艺术形式,都独具一格,很不一般。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儿童小说集。 这本集子收了六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叙述那个年代里山村儿童的经历。但,无论是写“奇事”,写“遇险”,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