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冷冶夫,人们对他并不陌生,凡是看过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节目的人就会对他特熟悉。集撰稿、编导、摄像、剪辑于一身的冷冷夫在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中拥有众多的男女老幼、工农商学兵等观众,特别是大中学生和军人更多。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是冷冶夫事业最辉煌,同行人中最红的一年。在第五届《人民子弟兵》优秀电视节目评奖会上,冷治夫参与创作的6部电视片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年底,冷冶夫又忙上了大型纪录片《毛泽东》的采编制作,以至星期天的时间采访他都困难。一连打了两天电话才找到他,结果约好的时…  相似文献   

2.
宁蕊 《大观周刊》2011,(31):11-11,10
自从沈从文的价值被发现以来,他的作品就被不断地研究和重新阐释。本文主要以《新与旧》为例来探索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现实旋律。《新与旧》用新旧社会的欺骗性、民主的虚幻性、边地人民灵魂的麻木性编织出现实的网,笼罩在湘西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3.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千年等一回》,整个剧情紧扣香港即将回归,内地人民和香港同胞都盼望香港早日回到祖国怀抱这一主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但剧中有一个土地拍卖的情节,笔者认为与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违背,对当前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而开展的非农建设用地大清查有所影响。剧中深圳上红泥村在香港举行土地拍卖会,拍卖村委所属的集体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7,(3)
青★春★驿★站——《当代青年》编辑轮廓的勾勒■文/孙见喜李耘住在旱塬上,命中注定是耕地挖坡的角色,果然,他在这塬上耕种了二十年,如今,他管的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绿的森林、翠的草坪、红的花圃;甚至,他的色彩他的斑斓他的浓郁他的清凉洋溢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相似文献   

5.
为信念写作     
陆天明在国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从《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到《省委书记》是作家陆天明现实主义创作的三座里程碑,也实现了他一贯坚守的关注现实、关注人生、为人民写作的信念。《苍天在上》是我国第一部反腐小说,它一经出版,就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震撼,开反腐小说先河。不过,《苍天在上》的反腐还停留在表层上,是对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的一声怒吼,表达了人民的一种呼声。到了《大雪无痕》,作品思想性深入了一步,它不单是作家一种感情和愿望的表达,而是经过了作家的认真思索;它不是简单地写一个腐败分子,而是挖掘了产生…  相似文献   

6.
唐朝诗人王勃在其名作《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千百年流传的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们用来赞美南昌这块土地,赞美生活在南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近年来,勤劳的南昌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努力工作,改变了南昌的面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了与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息息相关的广播电视事业。南昌电台、南昌电视台各项设施日臻完善,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南昌有线电视台经过五年多的创业,现已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规模,在本地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敲开了…  相似文献   

7.
我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不久,档案馆的副研究馆员李克仁先生就告诉我,他正在写一部传记小说《大汉台吉》。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那森达赖这个生长在准格尔这块土地上的传奇人物的故事。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请他加快速度尽快出书。2002年冬季,《大汉台吉》正式出版后,克仁先生送我一部。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掩卷而思,那森达赖这个两米多高的蒙古族汉子的形象,在我眼前久久的挥之不去。这个人物是那样鲜活,那样生动,是在鄂尔多斯、准格尔这块土地上独有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次浪潮”(1966—1969年)几乎全部关闭了中外交流的窗口,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的浊流,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又变得神秘起来。人们在猜度着,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片迷雾之中,有一个人顽强地摸索着,努力向世界揭示“庐山真面目”。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我们了解斯诺,更多地是从他的《西行漫记》、《大河彼岸》等著作中,却很少触及他  相似文献   

10.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11.
大川 《报刊之友》2002,(4):15-16
座落在黄河之滨的韩城市,是我国名的史学家司马迂的故乡。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韩城报》,复刊以来,已经在这块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0个春秋,他们承继着史圣如椽大笔的灵气,抒写着韩城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捧读《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集》,其中一篇名为《如实公开报道灾情》的短信,让笔者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59年6月,广东省的水灾严重,新华社记者撰写了《广东水灾继续发展,全省工作中心转入抗洪救灾》和《广州市人民极度关心汛情的发展》两篇报道,刊登在《内部参考》上,只供领导干部参阅。毛泽东阅后,给他的秘书胡乔木和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写了一封信,说:“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  相似文献   

13.
尉氏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仝伟平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士气。 16年来,无论是做一般干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一直笔耕不辍,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达 30万字,其中有 30多篇获中央、省、市级好新闻奖,一些稿件受到市委有关领导的好评。今年 37岁的仝伟平,系尉氏县洧川镇人。洧川镇,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方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这里是明朝状元…  相似文献   

14.
戴亚君,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入伍,武警江西总队景德镇市支队普普通通的一名战士。虽然在他的身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在部队的最基层默默无闻地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人生的辉煌。入伍三年,在全国各类报刊电台发表作品近四百篇,仅今年以来就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人民公安报》等中央级报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他入伍前曾在一家国营大企业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并获得多项新闻奖,是公司领导身边的“红人”。而他身处机关却向往军营,毅然放弃了丰厚的待遇,踏上了警营这方热土。到部队后,他积极请求领导把他分配…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上海著名诗人于之,原名王裕之,1927年出生,今已83岁了。他的第一首诗《旅伴》诞生于上海解放前夕。上世纪50年代,他正式步入诗坛,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文汇报》、《解放日报》、《萌芽》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作,并出版了《海边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军人妻子。曾几何时.我对我那口子很不理解。他是《解放军报》的一位作,更是《解放军报》的一位忠实读。他对《解放军报》的感情就像大海一样深沉.成天没完没了地翻、没完没了地剪《解放军报》,枕头边、书柜里、餐桌旁,随处可见报纸,有时夜已经很深了,他还抱着《解放军报》啃个不停。为此,我没少和他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初识徐立舜,是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的洞庭湖大堤上。他高高的个子,手拿采访本,满头大汗,穿梭在大堤上。白天参加抢险战斗,晚上则挑灯夜战,并常常通宵达旦。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徐立舜,1995年12月从山东淄博一个僻远的山村入伍后,爱上了写作。历经上百次的失败后,他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人民武警报》上。后来,政治处一位新闻干事见他是块搞新闻的“料”,就把他挖去当报道员。不足一年,他开始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上崭露头角。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提高理论水平,他在虚心向领…  相似文献   

18.
<正>凤城市刘家河面粉厂退休工人王树君近日来到档案馆,捐赠了一份土改时期的《土地执照》。这份《土地执照》是王树君的父亲王景龙土改时分到的,当时他父亲是边门区张家堡车站工会主席,并兼任张家堡村农会主席,后来其父调到凤凰城车站工作,这块土地就退回村里了。父亲去世后,这份《土地执照》就留给了他。这份《土地执照》是民国38年(1949年)4月1日安东省凤城县边门区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改工作、为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而颁发的。执照长38.5厘米宽27厘米,套色印刷,执照上方正中是毛  相似文献   

19.
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新闻干事王济民从事报道工作11年来,先后42次获奖。例如——1989年,他采写的《捍卫法制尊严和共和国卫士ler文,发表在全国13家报刊上,在全国“神州之光”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1990年,他采写的《站在两个制高点上》、《前方后方共保平安》两篇稿,在亚运征文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1993年,他采写的《为人民服务诞生记》在全国几家报刊发表后,在全国范围举办的“毛泽东;永恒的话题”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为什么他能在短短的时间能获得这么多的奖?笔者采访这位年轻警官时,他说啥也不肯谈自己,笔者只好通过…  相似文献   

20.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于1999年3月23日下达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命令之后,巴尔干半岛这块历史上饱经战乱的土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面对侵略者的导弹,南斯拉夫人民作何反应?他们的生活怎样?3月24日,邵云环迅速发回通讯《悲壮的贝尔格莱德》,真切地记录了面临空袭的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表现了他们对外来侵略的满腔悲愤及不屈不挠捍卫祖国的斗争精神。《生活》杂志老记者保罗·奥尼尔发明“奥尼尔定律”,即“在第一段就要抓住读者的喉咙,在第二段就要把你的拇指塞进他的气管,把他靠墙抵住,直到文章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