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琨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02-203
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和国际贸易领域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着手,探讨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旨在为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这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等功能,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高职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功能及内容进行阐述,探讨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否需要对接,如何对接,旨在为高职课程标准制定提供新思路,有力推进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和发展相适应的关键。找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衔接点,提出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岗位技能考核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的角度,探讨“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的课程体系搭建问题,即实现“以考证促专业建设,以考证提教学质量”。并指出了如何实现最优化的考证考核方式,对已实现“双证书制”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制度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韦大宇 《广西教育》2012,(39):66-67
从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入手。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阐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问题,确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现高职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金融专业课程承载着实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任,通过与金融行业职业标准对接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课证融合的实施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为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以期推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课程承载了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是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实现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对接时要坚持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理念,符合校企合作的理念。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从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从业岗位技能的脱节,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为此,本文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入手,通过构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对接、工作过程与校企合作对接、课程的评价应与社会评价对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技能鉴定培训课程引入课堂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毕业生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技能鉴定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提出"3+3"实践教学工作顶层设计,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软硬件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为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教学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高职《家居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依托对课程体系的分析,对该课程标准进行界定,提出将职业岗位技能的相应要求贯穿到课程内容中,提出《家居设计》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的构想策略,旨在为高职家居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推进高职装饰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调研广州地区的食品行业企业,分析其用人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食品安全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科体系的课程改革,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将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3.
柯钢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2):200-201
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进行课程标准开发是当前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分析了《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现状,提出构建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衔接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的方法,并制定了该课程标准,实现了高职教学向技能型、应用型教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职教育还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职业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研究课程标准的制定,但已制定的课程标准是否符合职业标准,没有审定标准和验证标准,本文通过暑假教师到外企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报关员的工作职责,寻找高职院校制定课程标准与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技能课程存在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共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不完善、教材选用与教学方法定位模糊等问题。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汽车销售、售后岗位进行调研,分析职业岗位分布、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借鉴香港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要求及宝马、丰田等企业员工培训标准,结合岗位成长规律,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技能类课程标准与教材,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2年的实践表明,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要根据胜任的工作、适应的工作和发展的工作分别确定,以提高课程标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厘清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点是提高对接"精度"的关键,提出了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对接点及其实现方法。基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点的课程标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和基于项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与岗位要求对接的三种典型模式。一个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标准不应硬性规定采用同一种模式,而应根据课程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马萌 《科教导刊》2024,(9):118-12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立足于大数据可视化人才的培养,根据调研得到岗位职业能力,深入解读职业技能竞赛考核标准和技能竞赛赛项规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对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展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零距离对接,提高岗位适应力,并为高职院校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能大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岗位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具有前沿性和规范性,能引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文章借鉴信息安全大赛项目与竞赛内容设置的思路,研究了信息安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教师专业精神提升方面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土木类工程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创建具有高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摸索出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推行土木工程类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意义。其内容为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重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协调发展,而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基础。研究选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从协同创新、内涵衔接视角,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联合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此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对接,对于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职教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