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通过对凌濛初杂剧《北红拂》小引后所钤印章的检核以及对凌濛初取字用意的考察,认为凌濛初既非一字“波厈”,亦非“遐厈”,而是“彼厈”.为凌濛初《北红拂》作序的意在亭主人,即孙起都,字子京,号幼如,是活跃于万历间的南京下层文人.利用新发现的王徲登《祭凌常州文》,对凌濛初家族与王徲登的交游进行了补充和订正.新发现了凌濛初与方应祥、王士昌、陈函煇、曾异撰等人的交游,进一步印证了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中“交与遍寰区”一语并非很脱离实际的谀墓之词.对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的时间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晟舍镇志》的崇祯十二年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2.
莫言《倒立》中的"倒立"动作是一个具有隐喻和象征意味的形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照作品艺术世界、把握其意蕴的独特视角。在情节营构上,"倒立"又自有其情节发展的内在合理性,而成为作品格局的有力"支点",作品布局由此呈现出一个丁字形倒立的形态———这也是作家构思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娃传》中的李娃,对爱情坚贞不渝,多年来人们对她赞誉有加。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更应该受到赞誉的是荥阳生,因为荥阳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个当官后娶妓女为妻的艺术形象。如果联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古话,就会更加发现这一形象的难能可贵。荥阳生这一艺术形象的成功,对后世的同类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文人与妓女相爱的故事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冈升平在《母亲》这篇小说里塑造的鲜活生动的母亲形象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对母亲的忏悔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思念。《母亲》是大冈升平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通过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其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救风尘》、《望江亭》、《窦娥冤》三部作品描述了下层社会女性命运的抗争经历。对此三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关汉卿借助不同女性抗争史,从不同角度寄托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取向,表明以"狂狷者"姿态处世的作者曾对其自我人生定位进行了深深思索。三部作品既是关汉卿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以自身为代表的下层文人人生价值取向的探讨,反映了在元代的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下层文人内心对上层制度向往而实际对伦理纲常漠视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1962年,奈保尔完成了他对母国印度的第一次探访,随后根据其对印度的所见所闻完成了《幽暗国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印度社会由表及里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幽暗的印度形象。这一形象的书写,展现了奈保尔在后天养成的"西方之眼"的视域下对印度现实与历史的审视和其混杂身份所带来的对印度形象书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8.
东野圭吾是日本当今文坛较有影响力的推理作家,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对《白夜行》的详细解读,深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东野圭吾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杰作,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该部作品以其故事的魔幻性、语言的诗性——严家炎语——赢得了众多读者,又以其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等审美性赢得了众多文学批评家。文章力图用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对该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女性形象类型的分析,研读作品并找到对应的女性形象,发现:每一个女性形象对应的类型,都是父权制社会在女性形象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10.
《白雪》和《人到中年》的连续发表,可以说是谌容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无疑是她作品中最突出,最成功,最典型的一个形象。但是,我认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则更是富有强烈反响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白雪》中西坡奶奶的形象,从又一个方面来看,则是感人至深,催人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