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源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影响着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生命力。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大环境的影响,如传统的就业观、高校扩招而引发的普通高中升温等;二是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内部缺乏活力,教育质量不高,长此以往,社会声誉下降。农村职业学校要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之路,就必须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办学形式的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灵活办学的特色之路。 一、办学形式多样化 目前不少农村职校仍沿用普通学校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28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文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I0004-I0005
曲靖市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原名宣威一职中)创办于1984年,是曲靖市规模较大的一所中等职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不断增强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获得了健康发展。1996年在云南省率先晋升为国家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I0012-I0012
王晋文把办学特色作为贯穿学校发展的一条主线紧抓不放,形成了“以市场求发展,以长线(专业)求稳定,以短线(专业)求灵活“的办学思想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需求为生命”的办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波尔顿大学是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新兴大学,也是当地发展最快的高等院校之一,经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署认可,学校排名跨入了英国高等教育学院的前25%之列。她的发展得益于“服务为本”的办学理念。我国目前地方高等院校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在学校的办学活动中贯穿“服务为本”的理念,将学校与学生发展、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对学校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校经多年实践探索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积极围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开展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构建人才就业“立交桥”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确定了高职教育办学的新定位,指明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就业率作为考核评价高职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不仅是一个标准和数字,而且反映了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果 《农村教育》2005,(12):36-37
大兴镇综合中学是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充分拓展基础教育的功能,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全面提高质量,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农民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贵州教育》2011,(22):51-I0003
学校创建于1989年,是忠水县唯一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现有学生1113人。  相似文献   

10.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当前,各职业学校都在研究贯彻执行这一办学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本文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深入落实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走出低谷,谋求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为国家高校输送人才的同时,为当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如何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战略变成一项扎扎实实的行为,这是摆在全市教育战线乃至各行各业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座落在左旗的赤峰华夏职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十年来,他们坚持教育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就业一未入学先为学生就业找途径;服务一服务‘三农’,服务于农牧民生产生活;升学一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职教发展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类型。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一活二放”,不断深化改革。活,即灵活、活跃 ①办学思想要活,要冲破旧框框的束缚,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就努力去做。②学制要活,实行学分积累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跳级与留级,允许学生就学与就业交叉,积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③办学形式要活,既有正规学历教育,又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  相似文献   

13.
《职教通讯》2019,(17):F0003-F0003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融中职、高职、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公办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按照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坚持"合适的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确立了"立足丹阳、引领江苏、示范全国"的办学目标,提炼出"快乐人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中级管理人员。仔细分析这一培养目标 ,可具体而明确地分为3点 :①必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中职毕业生 ;②办学必须贴近市场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③所培养的学生须有就业或创业的一技之长。围绕着职教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珠海一职校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出发 ,在职教办学方向 ,教育教学改革 ,重视课题研究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办学体制和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都必须首先明确办学定位,竭力突出办学特色。肇庆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办学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坚持多层次办学;强化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同时,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强化特色办学意识。办学的师范性、地方性、开放性特色已经初步彰显。  相似文献   

16.
陈明丽,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校长。她提出了强基础、创特色、谋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确立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重点,面向社会服务企业,面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宗旨。她抢抓机遇,大胆实践,使学校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等方面都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导刊》2006,(3):66-66,F0003
增城市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职教、普教、成教并举,升学、就业并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学生就业安置工作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生安置工作就是学校“人才吞吐”的“出口”,在办学实践中显得至关重要。开封电子科技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一、战略创新,高瞻远瞩而为之。我国80年代初提出的“兴办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的口号成了一定时期内的办学指导。开封电子科技学校的领导没有机械地照搬,更没有生硬的实施。他们这样想:难道职业教育仅仅是为了满足服务于小农经济吗?难道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能走出家乡走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建功立业吗?学校于1994年搞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  相似文献   

19.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2):F0002-F0002,F0004
陕西银行学校是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报参考》2006,(6):F0004-F0004
辽宁省朝阳市工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并扎实践行了“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一是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停办企业需求量小。就业面窄的专业,对一些发展前景好,企业需要的专业,结合工科学校师资优势和办学能力着力发展。二是根据专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合理调整使用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需要出发,专业之羊能交又渗透的课程,模糊专业界限,按专业大类共同教学。三是邀请企业家代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倾听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强化实验、实习训练,贯彻“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同时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