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校历史系讲师李茂盛著的《孔祥熙传》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孔祥熙处政海数十年,掌财柄十余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官营资本的直接操持者。《孔祥熙传》一书详细记述了孔祥熙曲折、漫长的一生。作者翻阅  相似文献   

2.
孔祥熙(1880—1967年),字庸之,1907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办学及经商,由于经营有术,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产。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国民革命,做了一些有助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国的工作。大革命时期,支持北伐战争,后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傅斯年曾连续轰击国民党权贵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行为。1944年。他获悉孔祥熙等人利用发行美金公债的机会进行舞弊,大发国难财,积极收集证据,在国民参政会上进行揭发、检举。社会舆论轰动一时,虽然国民党政府对孔祥熙多方袒护,但由于证据确凿,众怒难犯,最后免去了孔祥熙本兼各职。傅斯年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孔祥熙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的历史学者根据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中第八章“有志竟成”里的一句话:“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断定孙中山自中法战争后便是个坚定的革命党人。至于如何解释孙中山于1894年六月上书李鸿章一事,他们认为孙中山此举的目的在于试探这一汉员的态度,而且孙中山北上天津是为窥探清廷的虚实。然而,大陆的有些学者认为:1894年以前,孙中山还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改良主义者。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一事是改良主义的表现。两者的分歧在孙中山是否于1895年开始成为革命者。笔者认  相似文献   

5.
1910年1月,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向广大华侨宣传革命,筹款起义。当时孙中山经济很困难,适逢寒冬,加上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苦。一次,孙中山与中国留学生徐崇庆等人交谈,留学生发现孙中山寒衣不多,交谈之后,他们便凑钱为孙中山购买了一件大衣,可孙中山却谢而不纳,并说:“本来是我应该  相似文献   

6.
甲、教学目的讲述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使学生知道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和领导组织。乙、教学要点一、孙中山的早年生活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组织兴中会 2.成立中国同盟会 3.黄花岗武装起义丙、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加紧侵略,清政府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期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的爱国志士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在二十世纪初年,成为时代潮流的先锋。而孙中山就是他们的杰出领袖。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878年至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孙中山的一批追随者探索社会主义 (非科学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产生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一些社会主义主张超出同时期孙中山的思想 ,并被孙中山以后所吸收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因而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昨日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没想到的是,学生对"宋庆龄"这样一位伟人非常陌生。告诉他们,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太空洞没有实质性介绍,他们还是茫然。再告诉他们,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那孙中山又是谁?他们仍是一脸疑惑。只好问他们,蒋介石知道吗?知道。她就是蒋介石夫人的二姐。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世纪,反思历史,毛泽东与孙中山军事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对毛泽东和孙中山这两位历史伟人的军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他们。  相似文献   

10.
孔祥熙在抗战之前对通货膨胀的否认虽然在学理上讲不通,但其目的是为成功谋划和推行法币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孔祥熙在抗战初期虽然对通货膨胀政策持谨慎和保留的态度,但掩盖不了他当时密谋采用此政策解决财政困难的事实;孔祥熙在抗战中后期虽然找出种种理由来否认通货膨胀的客观存在,但都掩盖不了他企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自欺欺人、推卸责任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一、积极准备运筹帷幄全盘部署 一九○六年十二月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廷大肆搜捕屠杀革命党人,勾结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一九○七年三月,孙中山与胡汉民、汪精卫、黎仲实等人离开东京,经香港、新加坡,转赴越南西贡。孙中山在西贡接见了广西农民起义主要领导人、三合会首领王和顺,并吸收王加入同盟会,后来他们一起经海防抵河内,黄兴随即也到河内。他们在河内、海防、南圻等地建立同盟会分会,在河内甘必达街六十一号设立领导粤、桂、滇武装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创建于1924年5月,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因校址在广州珠江中的黄埔岛上,通称黄埔军校。军校校门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军校以其先进的思想、崭新的制度和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在当时被誉为:“革命势力的创造所”,“国民革命的中心”。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正当孙中山在失败的痛苦中苦闷徘徊的时候,1921年底,经李大钊介绍,孙中山在桂林会见了共产国际的代表。他们向孙中山介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与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除了马列主义和中国传统化外,还应当包括孙中山的思想,本从西方化的角度,论述了孙中山,毛泽东的化思想,在阐述他们继承和借鉴方法相同的基础上,着力地挖掘了毛泽东与孙中山在西方化方面的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他的“生元”即细胞,从“太极”进化而来。孙中山认为人先天的智力有差别,与后天“力学”所造成的智力差别相比微不足道;“发明家”最先知觉到他们所发明的东西,相对于仿效推行他们这种东西的“鼓吹家”,他们是“先知先觉者”,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孔祥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西安事变期间,他代理行政院长,参与国民党中央关于处理事变的每一重要方针的策划与制定。他的态度,对于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起着相当的作用。认真分析孔祥熙在事变期间的言行,对了解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方针,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 1925年,鲁迅在北京,瞿秋白在上海,各人从事自己的工作,不通声气。但是他们桴鼓相应,进行了两次不为人注意的合作,虽然当时可能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支持对方,对方在支持自己。 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引起了普遍的哀悼,但是也有人“幸灾乐祸地高歌起来”,发表了一些诽谤的言论。瞿秋白3月21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07期发表了《孙中山之死与孙中山之敌》一文,高度评价了孙中山,指出他的精神是不死的,并斥责了“孙中山之敌”。第二天,鲁迅在  相似文献   

17.
与地方军阀"自治"不同,孙中山和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权,他们都深刻认识到地方自治是建设国家的基础.不同的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自治是半自治,而毛泽东则主张全自治,他们的地方自治思想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改造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又改号逸仙(日新的粤语谐音)。“中山”的名号是后来才使用的。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向华侨宣传革命,被清政府收买的特务绑架,幽禁在清政府驻英使馆,被营救释放后,经加拿大到日本。他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同情和支持中国民主革命的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和平山周。他们劝他暂住日本。平山周介绍孙中山寄宿东京对鹤旅馆。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有功于民国的两位伟人。他们对辛亥革命运动的贡献虽有不同,但“辛亥革命离不开孙中山,也不可没有黄兴”。有些人认为,武昌起义后,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政治倾向是继续坚持革命,捍卫民主共和,而黄兴则是妥协退让,不愿进取。也有人认为,在“民国初年,黄兴在国家事务上主张采用温和、妥协的办法,以求安定团结。但是,孙中山又何尝不然。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20.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座落在广州市东北郊的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内.黄花岗原来叫红花岗,后来因祭奠烈士,俗以黄花为宜,故改红花岗为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中英勇牺牲的.后被孙中山誉为创建民国的功臣,革命党人的师表.1910年11月,孙中山在海外槟榔屿秘约赵声、黄兴、胡汉民等,商议领导同盟会筹集巨款,积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