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2.
“氓”者,“民”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诗中“氓”字该作何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对“氓”字下注“民也”。这种解释沿袭至今。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郑天挺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氓》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风·氓》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 ,也有可能存在着错简现象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调整恢复 ;并进而认为《氓》诗非弃妇诗 ,而实质上是女子抛弃男子的“弃夫”诗  相似文献   

4.
《诗经·卫风·氓》是古今传诵率、读本中选率最高的篇目之一,然而“氓”字字义至今未得定于一是。《韩诗》释氓为美,与诗旨大相乖违,自不足取。马瑞辰据《广雅》“甿,痴也”,解云:“氓又通作萌,氓为盲昧无知之称”。(《毛诗传笺通释》)今人有沿袭此说,释氓为“憨厚的汉子”者。马说实乃背离时代作演绎,《广雅》出自三国时代,而周代之“氓”并无“盲昧无知”义。《毛传》曰:“氓,民也”。此说势力影响最大,几成定诂,现存诸家注本、选本及教材多从之。据逻辑学,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毛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6.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诗经)两首》中的《氓》诗里的句子,课文对‘复关”的注释是:“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相似文献   

7.
《诗经》、汉乐府之“弃妇诗”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诗经》和汉乐府“弃妇诗”中弃妇被弃原因的解释,历来的“男人喜新厌旧”说不符合作品实际。以宗法社会“无子出妻”的风俗制度为视角,妇人被弃实因*不育。《氓》、《谷风》等诗中弃妇自诉无亏妇德,有功夫家,但却只字不提曾为夫家生儿育女,这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正是被弃原因。《中谷有》、《上山采蘑芜》等诗中的“”、“靡芜”是专治妇人不育症的妇科药物,诗以这种药物起兴,乃是暗示妇人因*妇科病不愈而被弃。《苡》一诗虽非弃妇诗,但诗中女子集体采苡时的欢乐,是对*苡能“令人有子”的迷信,反证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全系于生育。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氓》与《孔雀东南飞》两诗的女主人公形象作了全面的赏析,聚焦于人物品行、婚姻变故、个人反抗和主题思想四个维度,探讨“弃妇”形象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从中感悟文学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仕平 《学语文》2014,(1):18-19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光辉起点。它是一幅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风俗长卷。涵盖了诸如劳动、爱情、战争、婚姻、徭役等方面内容。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独特,如高中人教版所选的《卫风·氓》中的无名氏——氓。在这首诗中,作者对氓的塑造可谓不施“粉黛”,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0.
<正> 刊载在《中师教育报》第三十七期上的刘志魁同志的《<氓>的主题新探》(以下简称《探》文)一文,力求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氓》诗的主题,使之更臻完善,更符合社会和作品的实际,命意是很好的。但是,通读全文后,笔者以为《探》文的某些说法,缺乏真实可信的力量,有些地方,则有偏离论题之嫌,故不揣冒昧,握管而为此文,就教于方家。 《探》文说,《氓》的主题中,应包括“对神权虚伪性”的“最有力的揭露、控诉和批判”,否则,就“存在片面性”,“就不能摆正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不错,《氓》  相似文献   

11.
《诗·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这里的“垝垣”是怎样的“垣”呢?我们来看看汉代学者的解释。毛亨《诗故训传》云:“垝,毁也。复关,君子所近也。”  相似文献   

12.
《诗经》以婚恋、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中有近十首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邵南·江有汜》《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和《郑风·遵大路》等。其中以被称为姊妹篇的《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具代表性。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饱满,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灵活、独具特色,可谓异曲同工。以《氓》和《谷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抒情艺术的比较赏析,准确体味作品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弃妇诗”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首非常著名的弃妇诗。这首春秋时代卫国的民歌,以自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男青年“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后受尽虐待直至被遗弃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对负心汉愤恨和决绝的态度。本文拟通过诗中描述的情景透视当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及社会状况。首先,从该诗描述的情景看,西周春秋时期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生活是相当自由的。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可看出女主人公与“氓”小时候就很熟识,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青春期互生爱慕之情,于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人海誓山盟、互表忠心,可谓感…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必修二选取了《诗经》里的名篇《卫风·氓》。这首诗的开头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课本的注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我认为“抱布贸丝”的“布”应理解为“货币、钱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氓》:正反对比 美丑相形 在《诗经》弃妇诗中,《卫风·氓》可视为《鄘风·谷风》的姊妹篇。全诗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不幸婚姻的沉痛诉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诗篇紧扣女子内心感情的变化,或叙说经历,或发抒怨愤,或控诉不平,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形成起伏跌宕的艺术结构。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首章,追叙氓向女子求婚与女子许婚的经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代指诗中男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为“自彼来此之民,从民从亡会意”。女主人公的诉说,一开始便落到氓“抱布贸丝”的憨态上;男子第一次向她求婚的情景,清晰地保留在她的记忆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紧接着笔锋一转,便用一正一反的句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婚恋生活的优秀诗篇。很久以来,许多学者过多的把视角放到整个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看这首诗,人为地给人物身上打上一些富有封建色彩的烙印,却忽视了诗歌产生时代的社会背景、婚恋习俗以及诗篇中人物的感情、个性等因素,把《氓》当作弃妇诗来看待。如《诗序》说:“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困而自悔,……”朱熹也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诗集传》)当然,“淫诗”这一说法早已  相似文献   

17.
流氓之滥觞──解读《诗·卫风·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氓”一词虽然出现于清末,但中国古代早有属于流氓一类人。《诗·卫风·氓》中之“氓”,从语义解释到形象分析,综合观之,实为流氓。这一发现,把中国流氓史的发端提前至《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一句的解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这种解释反映的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较为低级的贸易形式。而在《诗集传》中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布,币。贸,买也”,这种解释则反映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货币贸易形式。那么,究竟何种解释更为合理呢?这就需要我们来考证一下本诗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了。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氓》创作时期为春秋早期。那么此时是否有“布”这种货币形式呢?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布”就已是一种货币形式了(《周礼·天官·外府》中的“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即为此证),到了…  相似文献   

19.
《谷风》和《氓》堪称是《诗经》中描写妇女不幸遭遇和反抗的名篇,人们称为弃妇诗。我们先听听《谷风》中女主人哀婉的控诉。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中,我们就可断言这将是一出悲壮的剧幕,也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这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极易善变的满脑子封建伦理道德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20.
《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葚"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夺女子财产的目的达成后的必然结果,从而纠正了历来诂诗者的臆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