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其他事物一样,在诗歌史上,四言诗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东晋末年诗歌向着“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方向一直发展,并且出现了像陶渊明这样的诗人,使此时的诗歌艺术出现了些许的复兴气象。从陶渊明入手可以揭示晋末四言诗发展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四言形式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以前,诗人们以《诗经》为摹本创作四言诗,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不是“太离”就是“太肖”。而陶渊明学习《诗经》可谓“不即不离”、形神兼备,从而得出结论:陶渊明对《诗经》的四言诗是全面的继承,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诗集中有九首四言诗,陶渊明的四言诗在结构上有重章式写法,语言为纯四言,词句借用<诗经>者较多,这些四言诗在创作精神上也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咏物抒怀,记录着陶渊明的生活轨迹.但缺乏音乐性,总体而言,陶渊明的四言诗不如五言诗成就高.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四言诗内容集中,主要表现其家庭、田园生活及对人生和时运的思考,其艺术特色表现为流畅自然的句式,生动新鲜的语言,情、景、理的高度统一和对偶的精妙。在陶渊明四言诗与《诗经》的传承关系上,陶诗是对诗经体的学习、继承、综合与发展,代表了四言发展的新方向。从陶渊明四言诗与嵇康四言诗的比较来看,两人都善用比兴,但嵇诗峻切清远,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5.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唐代开始,把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大都由民歌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不受格律限制的自由诗。这种诗体语言接近口语,形式自由,表现方法多样。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诗几种。《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就以四言诗为主。《诗经》以后,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等等。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汉以后至南北朝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身处初盛唐诗歌革新历程中的张九龄,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精神,但与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不同,他则大力标举陶渊明,成为唐代第一位真正理解、全面接受陶渊明人格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诗人。他的诗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和风格上都与陶渊明诗文达到了高度相似。张九龄这种审美兴趣,极大地影响了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这样,他既弥补了陈子昂的理论缺失,又为唐诗的发展演进注入了真淳、自然的美学内涵,继陈子昂之后进一步涤荡了初唐宫廷诗风的板重雕琢,有力地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诗歌按文体来划分可分为四言诗和五言诗,其中包含了各种题材的咏史诗、田园诗、拟古诗、责子诗和联句等。除了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之外,陶渊明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影,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与当时华丽的语言风格有极大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陶渊明诗歌的的平淡自然特点、辞格、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诗经》可谓四言诗之龟鉴,汉魏诗人皆以其为创作四言诗的标准.汉魏四言诗对《诗经》有借鉴及发展:一是在题材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方面受到《诗经》的影响;三是相较于《诗经》,又有着自身的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开健 《阅读与鉴赏》2009,(6):32-32,10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魏晋是一个诗体活跃的时代,除了"五言腾踊",四言诗也迎来了繁荣与复兴,不仅在数量上远超两汉,更是在诗歌所踵习的体式和风格上大有创新。并且在诗体嬗变的背景之下,诗体间创作经验的互动为四言诗打开了新局面。陶渊明的四言诗就是典型的一例,他成功地将田园题材、更为成熟的修辞以及清新淡远的风格引入四言诗创作中来,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然特别的是,他的四言诗在普遍的创新浪潮中走向了对《诗经》的回归,一种对其外在体式与内在精神的全面回归。陶诗创作中的这一现象既表明了他试图借鉴五言诗创作经验而复兴四言诗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当时背景下四言诗已到了变无可变的地步,预示了其式微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便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诗歌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陶诗三种鸟意象的意象类型、意象结构及其象征意义。其旨要有五:一是鸟意象是陶渊明全部人生历程形象生动的艺术写照和艺术化身;二是飞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少年乐观的幻想——生命飞舟;三是羁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出仕慨叹的深悲——自我警醒;四是归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归耕欣愉的妙悟——精神家园;五是陶诗鸟意象另辟一境,对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教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不但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