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会生存能力,养成勤思乐研思维,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面向学生真实世界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包括文化认知课程、生活体验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探究课程。实施研学旅行课程要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适宜可行的策略,要亲历“研学旅行”、学于“研学旅行”、做于“研学旅行”、研于“研学旅行”和惬意“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卢卡斯模式”,以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研学课程设计为例,从确定研学地点、主题目标、设置研学任务、研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建构“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框架,深入探究人地系统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卢卡斯模式”在研学课程实践中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效果,为地理教师进行研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乡土资源为载体,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实现“游”与“学”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本文以“寻美虹山”为研学主题,以寻找虹山乡独特的“原始森林之生态美”“流水地貌之自然美”“闽南古厝之人文美”“花瓜盛事全域旅游之美”为分主题,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活动实施及研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研学中渗透“行中去悟、实践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产出。为了落实新课标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要求,文章提出基于OBE理念的研学活动设计机制,并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为例进行研学活动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这与研学旅行所倡导的“做中学”理念相契合,能较好地指导研学课程设计。文章立足具身认知理论的涉身性、情境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将其融入研学内容设计中,形成实施具身模拟、凝练核心探究点、设计探究任务三大设计步骤。以“广西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为例,依据设计步骤进行研学内容设计,以解决研学内容脱离真实情境与学生认知水平、探究问题较为空泛等问题,为研学内容设计提供合理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乡土资源“深圳市梅林绿道”作为研学地,从确定研学地点、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和研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学课程以“探秘梅林绿道,助力深圳发展”为主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分别从自然探秘、人文体验和创新发展规划三大子主题对研学内容、活动实施及评价系统进行设计。本研学活动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7.
张成 《地理教育》2023,(6):65-69
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地名为载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丰富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合肥市地名认知”研学活动为例,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研学课程,从研学方案的设计、研学活动的实施、研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蒋敏 《班主任》2020,(3):50-52
如何让研学旅行从“游学合一”走向“知行合一”,从“定点定线”走向“自选菜单”,从“走马观花”走向“深度体验”?笔者认为,研学旅行课程是立足于特定地域(线路)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选定研究专题,主动参与计划、组织与管理,在旅行生活中丰富体验与感悟,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的整体化设计与实施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辅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青藏线”为载体,应用情景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研学目标、路线选择、研学任务、问题预设、以及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地理研学旅行中采用情景问题式教学的探索,可以为研学活动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色研学旅行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新产品、新业态。黑龙江省革命老区数量较多、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加快发展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存在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主题课程研发不系统、经典线路设计不充分等问题。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需要建立宏观政策保障机制,设计红色文化研学课程,打造红色研学经典线路,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时政教育的内涵及价值、时政教育与地理研学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理研学和时政教育为“双核心”的研学课程设计理念,旨在以时政教育的时效性促进研学成效,以地理研学的实践性提升育人成效,并以“双碳”为例,探讨“双核心”式地理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期推动地理研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月梅 《江西教育》2022,(36):69-70
“立学课堂”的建构,既注重引导学生个体性自学,又注重引导学生群体性共学、研学。建构“立学课堂”,要以“学”为主体、以“思”为主线、以“做”为主题。“立学课堂”的建构,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教学“立效”。  相似文献   

13.
海岛型目的地研学价值大但实践经验少。文章甄选福建平潭岛、湄洲岛、鼓浪屿和东山岛四个兼具地域代表性与研学价值的特色海岛作为研学目的地,以“地理教学+思政教育”为主线,将“四化”(研学地点地域化、研学内容综合化、链接学科多元化、融入要点思政化)作为纲领,就研学课程地点、思路与目标、实施和评估等方面展开探究设计,以期在特色海岛研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思政认识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研学旅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是当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从知识的实践价值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的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淇澳岛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构建。分别从“个人探究”和“合作互动”两个过程维度以及地理观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达与交流四个能力维度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进行了水平等级划分与设计,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展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唐静 《宁夏教育》2023,(6):37-3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研学活动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能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和实施条件,是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文章以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的研学活动为例,探索如何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落实“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徐晨来 《福建教育》2023,(49):19-22
基于跨界式学习的科学场馆研学活动融合了“跨界式学习”与“场馆研学”的双重优势,让学习拥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支撑,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域中交替发生,校内外资源同向发力,给予学生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合通达”“综合育人”的课程理念,建构以“满足学生需求”“实施跨界融通”“转化创新价值”为关键要素的“四环三阶”课程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设计与实践跨界式学习理念下的科学场馆研学课程,展现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可以依托杭州市黄湖镇农业与文化遗产资源,为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听障学生分别设计以“扎染”“茶文化”“竹编”为主题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课程教学目标包括:感知“非遗”文化,培养职业目标;提升自我认同,促进社会参与;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强化语言能力等。课程筹备需确保研学课程的适配度,设计适合听障学生学习的专属研学教具,提升特殊研学服务专业度,了解听障学生的具体学情。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坚持信息传递以画面为主、文字为辅,以活动式教学为主、讲解为辅,根据学情制定灵活的学习目标,设置开放性活动结尾,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与包容。课程设计要聚焦听障学生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听障学生的需求,鼓励听障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影响研学旅行的效果。研学旅行线路设计需考虑安全、难度、景观典型性、研学目标等诸多因素。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对深入理解地理专题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丰富研学成果有显著作用。文章以白石山为例,依据当地特色自然资源设计不同空间、时间、主题、感知的研学旅行线路,为教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在探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之困”的基础上创构“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并从厘清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出发,呈现“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的“能为之思”。最后,立足高校实际,关注学生“获得感”,从教与学主体、实施过程、资源支撑、保障体系四方面,澄明“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模式实施的“有为之策”。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综合的,因此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很多丰富而杂乱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主题,研学旅行难免会出现“问题随意、探究浅层、行为被动”的现象,“学科融合下的地理主题探究式研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云南省红河州“特色农业”为例,阐释了教师如何借助地理主题探究式研学的“四精”——目标精准、线路精心、问题精细、内容精深,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研学主题引领下,确定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真实而复杂的地理问题,真正实现“研”“学”和“旅行”三者的深层次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