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跨文化法律交际桥梁的法律翻译在法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法律语言在语篇、语句和词汇方面的特点及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进而论述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对英汉和汉英法律笔译的影响及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言准确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人们长期在立法、执法、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等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了以准确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种语言风格特点.准确性风格特点的形成是由法律所具有的控制个人和群体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为实现准确性这一目标,法律语言应用者应从内容明确和表出方式准确两方面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进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5.
法律英语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词法特点就是同(近)义词之并置。这一特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有来自语言本身的影响,也有来自法律文化的影响。正是在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这个特点才慢慢形成,并一直存在于法律语言中。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言既是法律文化的产物又是记录法律文化的工具和戢体,对于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律英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不同法律文化间的差异.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既要考虑到中西方法律在某些方面有着"文化共核",又要依据文化差异的程度,采取非对等译法、文义译法及求同存异法等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入语与原语具有功能对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彭京宜先生新著《法律语言的文化解析》(知同版社2001年3月出版),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它不仅全面和深入地探讨了法律与语言,法律与文化的关系,而且对法律语言的特征,法律语言修辞的规律,法律规范所背倚的文化理念以及与此有关的若干语言和文化命题,都作了精湛而有益的探索,在这里,结构与心灵兼收并蓄,理智与情绪相互映,科学与人文相得益彰,概念与直觉珠联譬合,在多少有些凋敝和荒芜的法律语言研究领域,又有了这样一朵鲜艳而芬芳的奇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商兴和欣慰。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语言交际无法替代的。Birdwhistell在对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所占比重进行估计之后,认为非语言交际所传达的信息高达65%,而语言在人际交流中所表达的信息只占不超过35%的比重。文章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分类、功能、特点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发挥非语言交际对人们交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法律语言和法律翻译的特点,笔者尝试着对影响法律翻译准确性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研究;通过对宏观的整体把握与微观的具体操作的综合分析,证实了法律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实践中重视翻译目的、文本功能、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等诸因素的必要性,从而为实现法律翻译的准确性交际功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语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其独有的特征。法律语言的二维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法律语言中,但两者并不是无差异地分布在所有法律语言中。精确性的法律语言更广泛地分布在程序法中,而模糊性的法律语言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败俱伤。其实,"言""意"互转和融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展示学习过程、适时介入言语、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实现"言""意"互转,优化"言""意"融合。  相似文献   

1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大思周,颁布10年来作用明显,堪称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该法坚守"普通话"名称,"刚柔结合,以柔为主",在政策和方法把握上起到指南针作用。随着该法的颁布,准确界定普通话和通用规范汉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界定普通话首先必须摈弃"以北方话为基础"这含糊不清的说法,其次必须扭转将普通话与口语相对应以及与标准语相分离的倾向。界定通用规范汉字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即:通用规范汉字与非通用规范汉字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专家意见与社会舆论的关系。该法的颁布将我国语文现代化推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建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政治目标,和谐社会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法律手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疏通各种社会积弊,由此而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体现了刑罚谦抑性与人道性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正视社会稳定与犯罪增长关系后的理性与科学的现实回应,我们应该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偶和对仗(一种比较严格的对应),经常使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双方.把对偶、对仗,"形""神"兼顾地译成英语,是相当困难的.汉语靠"意合"理解,较少词语可含蓄颇多意蕴.英语讲究"形合",要求词语间形态的关联.往往因诗词的委曲宛转、引起误解以致误译.  相似文献   

15.
The Sultanate of Oman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has accept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a significant tool for modernization. This was best interpreted in the opening of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SQU) in 1986, which has delivered its different academic programmes totally or partially through the English language. One of the colleges of SQU has been the College of Law. It was opened in 1997 to help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isa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Sultanate of Oman, which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a part and parcel of. However, graduates exiting the College so far have been unable to fulfil this strategic aim due to policy-practice drawbacks. Evident weaknesses in their English language and legal knowledge have provoked repeated complaints from the employers in both sectors. Accordingly, a decision was made to introduce a bilingual programme through which approximately 30 % of the subjects at the College of Law would be taught in English. This study, therefore, researches the uses of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Law job market in the Sultanate of Oma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practice improvement.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distributed to 182 graduates of the College of Law, SQU. Findings have shown that while the new programme has the potential to serv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Omanisation, the College faculties have a pivotal role to play in influencing a posi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相似文献   

16.
俄语动词"时"的定义和用法相当复杂,同一个时间形式在不同上下文、不同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意义,这对学习者来说,造成了极大困扰。本文以俄语动词现在时为例,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理念解析其直义与转义,旨在寻找时间形式和时间意义的切合点,揭示其规律性,使俄语动词现在时直义与转义这对矛盾体得以完善统一,从而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提升其学习兴趣,达到和谐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体现了相对宽松的刑事政策的同时,也对一些重罪和高危险犯罪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刑事政策,可谓宽严相济,这对我国的刑法体系日趋现代化和合理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立法语体的规范化是指语体风格的平正、明决、老道、典雅。作为立法语体,成熟期是隋唐,而真正规范化的当属明清。《大明律》的言语表意非常明晰确定,也很显露,无隐喻无象征,这正是立法语体规范化的属性之一。《大清律例》语体风格虽与明律比较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性:既有《大明律》的洁净利落、简易平实的特点,也有自己雅致蕴藉的个性,真正成就了非常规范的立法语体。  相似文献   

19.
“新笔记小说”是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具有古代笔记体神韵的小说,其语言形式的显著特点是既“简约”又有“韵味”,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得益于它的语言策略:自觉的向文言传统学习,寻回汉语的活力和灵性,有力地反拨了此前文坛上语言的单调、枯燥和模式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吸收文言及其叙事传统中有益的东西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多民族、多语种、多方言、多文种的语言国情,近些年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日渐升温,"一文多语"的讨论也一直争执不已。究竟是该规范语言的表达,使其标准整齐划一,还是应该维持我国的多方言并存的现状?笔者认为,其实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两者的关系问题。旨在剖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微妙关系,两者实为辩证地统一于我国的语言系统中。探讨两者的关系,对于认清语言的本质、制定我国合理的语言政策、提升国人整体的语言水平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