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礼均为在老师面前“美言”吉林长春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开学没几天,就拿回家二十多件价格不菲的玩具。家长问其原因,没想到孩子竟然说是班上同学送的,就因为他是班上的班干部,而且班上的其他每一位班干部和他一样都收到了同学送的很多礼物。  相似文献   

2.
开学不久,一位朋友反映,他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是数学老师,提出周末为班上数学不太好的同学补课,他的孩子成绩中上等,他不知道是该送孩子去,还是不送孩子去。因为这个班说是只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哪个家长不怕老师“开小灶”多讲点东西,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老师,小伟送礼给我!”“送礼?”我一愣,“送什么礼?”旁边的同学一听,偷偷地笑起来。我马上领会过来,不由得也笑了起来。原来,我针对班上一些同学说脏话骂人的现象,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去诉苦,说有个人经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5.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有“一官半职”,其目的是想让孩子平时多帮老师做做事,协助老师管理班级,锻炼孩子的能力。可班级的“官位”毕竟有限,由于僧多粥少,“跑官”就潜流涌动。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一是使有些孩子觉得不公平。如果班主任是为了锻炼所有孩子的能力,而采取轮流当班干部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接受的,大多数家长也能理解。但是,如果这中间因为某个学生的家长位高、权重,或者送的礼多,而当上班干部,哪怕是临时增设的并没有多大“权力”的虚职,也会让那些在“台上”的班干部感到不…  相似文献   

6.
班上有个叫小强的孩子,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而且经常与同学打架。我想和他的家长好好交流一下,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帮助小强改掉缺点。我请小强转告他妈妈到学校来一趟,没想到他赶紧央求我:“老师,您千万别让我妈妈来学校,老师我求求您,行吗?”  相似文献   

7.
董长茂 《师道》2006,(9):12-12
每年9月有教师节,也有“节日礼物现象”。给教师送点薄礼,表达感谢之意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给老师送礼之风兴起,使原本纯朴的师生关系逐渐变味。送礼歪风不但造成了学生之间的盲目攀比,给一些家庭带来额外经济负担,而且还给老师、学生和家长增加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跟朋友谈起班上那些“教不好的学生”,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赖作业”的故事: “我小学时,作业从来不做,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五年级,班上调来一位新老师。第一天, 我就因为作业没做,被课代表拽到办公室,老师问我:‘真的没做吗?’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江苏籍网友论坛发帖,称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成了“幼儿园潜规则”的受害者。此时另外一名家长提醒她:“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她也不得不和老公商量着给老师“送礼”。此现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议论,持赞成意见的有之,认为那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持反对意见者更是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老师: 你好!我的孩子小风今年刚上高一,他初中时活泼开朗,各方面都很出色,一直担任班干部,跟班里的同学也相处得很好。可在最近的一次班干部选举中他却落选了,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也不冷不热,而且班里的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了,老是觉得与班上同学不再是一个群体似的,他总是说:“没人再信任和喜欢我了”。成绩也随之直线下滑,他逃课,自从前一段时间迷上了网络以后,一有空就泡在网吧里聊天或打游戏,甚至发展到了彻夜不归的地步。眼看着孩子变坏,我非常着急,曾多次找孩子谈心,可效果很差,我该怎么办? 一位焦急的家长  相似文献   

11.
还有几天就到教师节了,究竟给不给老师送礼?不少家长都在为此纠结。媒体就“教师节送礼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60%的家长表示曾给老师送过礼。调查中还发现,送礼首选是送购物卡,有些有钱的家长,甚至直接给教师送汽车。(据《扬子晚报》)在这样一种风气中,家长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其纠结在于,别的家长都送了,如果自己不送,  相似文献   

12.
班干部言行过火怎么办许思启一次,我主持召开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会。会后,有家长与我谈起其孩子的事:“我那孩子生性贪玩,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因此,他在班上常常受到冷遇。更有甚者,少数班干部动不动就要惩罚他:谩骂、罚站等等。孩子自己也觉得灰溜溜的,他经常回家...  相似文献   

13.
张俊 《班主任》2002,(9):16
听说过家长或学生给老师送礼,没听说过老师给学生“送礼”的吧?其实教师给学生“送礼”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给学生送的“礼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物质上的“礼物”,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礼物”。这些小小的“礼物”,可以使失去信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我儿子读初中二年级,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他在班上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在学校,他是校排球队的队员,作为校队队员升高中时是可以加分,甚至可以直升。因为队员中间流行“60分万岁”的说法,所以他对学习看得很淡。可是我们还是希望孩子打好文化基础,我们该如何说服他,让他用功呢?上海洪春这位家长:您好!一般来说,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大至有以下一些:学习中遇到困难,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嘲笑而失去自信,或是老师教学方法不对,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学习缺乏动力。有的家长往往用考大学找好的工作劝诫孩子用功,但这…  相似文献   

15.
我怕家长     
正初当班主任都有一怕——怕家长。一怕家长把学生上学当生意做:时常有一些家长拿转学来要挟老师,尤其是一些优秀生的家长。听说哪个学校好赶紧转到哪个学校,对老师或学校有点意见也提转学。二怕请吃喝送礼的家长:没有几个老师喜欢家长请吃喝或者送礼的,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不收,家长会担心你对他孩子不好,收了,老师的人品大打折扣。对孩子的成长也十分不利。有一次,一位家长给我的手机充100  相似文献   

16.
据韩国的一项调查,韩国学生家长中盛行送礼之风。这项调查是作为教育界反腐败宣传运动的一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700名汉城市民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9.8%的中小学学生家长给老师送过礼,平均每次送礼价值达6.67万韩圆。调查人员指出,从比较富裕的汉江江南地区看,给老师送过礼的学生家长多达61.5%。在回答给老师送礼的理由时,59%的学生家长解释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有14%的学生家长担心不送礼“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麻烦”;还有14%的学生家长说,“别人都送了,我也得送”。另有10%的学生家长认为“不表示一下,感到难为情”。此外,有48%的学生家长表示,“送礼和不送礼的效果大不一样”。对于学生家长中盛行送礼风,有人解释为是由于老师薪金较低。但也有人认为,老师在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后,学生家长请老师再对其孩子进行特别辅导,这时的送礼是家长对老师付出额外劳动的一种报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家长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礼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应该怎样对待这种社会现象呢?这是我们幼儿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家长给教师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礼尚往来。因为孩子的缘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君为了升官提级,给他的上级送重礼,果然达到了目的。此君不觉得丑,反而美滋滋的,而且当着自己读小学的孩子面洋洋得意。涉事不深的孩子,也如法炮制,在学校班干部竞选中贿选,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相似文献   

19.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