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人体隐喻化对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脸、面”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运用英汉语料,对英汉“脸、面”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中“脸、面”词汇在隐喻构建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面"字和"脸"字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构词规律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人对"面"字和"脸"字的分析大多放在它们映射特点及和英语的比较上,或者就是分别分析单个字的特点,很少对"面"字和"脸"字的构词规律进行对比。本文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面"字和"脸"字的不同构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3.
"头"是人身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语言中值得研究的核心词汇。"元、首、头"作为"头"语义场的成员,在历史上经历了更替演变。采用历史比较法和语言学理论,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元、首、头"三者更替的关系脉络及原因和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2):48-4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朴正林 《现代语文》2016,(4):155-158
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语法化,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法化也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人体名词汉语"头"和韩国语"??"为例,对比分析汉韩人体名词"头"从基本义到功能扩展及产生的特征与机制。希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韩翻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诗缘志"与"诗缘情"的诗论研究由来已经,"诗缘志"自从诗歌的相关文论定义出现的时候就存在,而"诗缘情"则是后来的发展演变出现的。关于二者关系的的界定方面多是认为二者是先后关系,区别巨大,甚至是对立关系。本文主要对两者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二者虽不是对立关系,但是也不是可以划等号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百尺竿头"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没有发生增减,但是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晒书"的出现,使得汉语词汇中有了两个"晒书",二者虽然同音同形同构,但在来源、语义抽象程度、论元角色、语用目的、语用条件、所处语义场及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异。考察新老"晒书"的关联与差异,既能为汉语词汇中同形同音词语增多现象提供了一些合理解释,验证词汇"承中有变"的发展规律,也揭示出了汉语新词语"族群化"孳生演变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事"在先秦时期出现连用,最早是一个松散的动宾结构短语,表示"行事、办理",至明清时期,其高频的连用使发生词汇化演变成为动宾结构的词语,直到现代汉语,发展成为有两个义项的词语,表示"做,投身到"和"处置"。"从事"的词汇化是词组特性逐渐弱化的过程。"从事"尚未完成语法化。  相似文献   

11.
《旧五代史》的新词新义比较丰富,是研究唐末五代语言很好的断代语料,体现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新面貌。文章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若干词语,探讨该书在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这些词汇或词义的抉发,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修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颜之推经历了从南北朝末到隋朝统一的社会转型期,他以语言学家的学术眼光关注社会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自觉地从事语言文字规范的研究和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隋唐时期的语文规范事业奠定了基础。他的后代子孙遵承祖训,继承并发扬了颜氏家学传统,创建并完善了隋唐时期的字样之学,使汉字的楷书系统定于一尊,影响至于现代。颜氏家族在中国农业文明社会鼎盛期从事语文规范的历史经验,值得当代语文规范工作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隋唐演义》素材来源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野史笔记是《隋唐演义》十分重要的一个素材来源。褚人获借用卢肇《逸史》中的"再世姻缘"故事,以此"为一部之始终关目",将来自不同渠道的"零星"素材贯串起来,使全书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褚人获还从唐宋时期的志怪、传奇小说和野史笔记中采撷了大量的"奇趣雅韵之事",既丰富了作品内容,也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表示"等待、等候"这一意义,"俟、待、候、等"的历时演变情况是:先秦用"俟"和"待",汉初始用"候";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先秦用例及仿古外,"俟"在口语中几乎不用,主要用"待",其次是"候";"等"表"等待、等候"义,始见于晚唐五代时期,此后的宋元时代,"待、候、等"一直处于竞争中,直到明代,"等"的使用比率才在口语化较强的文献中占绝对优势,表明"等"在口语中已基本替代"待"和"候"。"等"之"等待、等候"义产生是方言进入通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因子。佛教不断向文化深层的渗透 ,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 ;梵汉文化交融对唐五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永健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55-57,93
“委照”一词在唐宋时期文献中习见,直到清代书面语中还在使用,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并没有收录.通过词源考证可知,“委照”从构词方式上看属于动宾结构的复合词,是“垂下光芒、照耀”的意思.对“委照”一词在南朝至清代的文献中的意义演变、引申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南朝化"命题,关注的是南北分裂结束之后唐代的历史走向,前提则是南北朝的政治统一不等于南北历史发展的完全衔接。这一命题关系到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所在,南北朝历史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对隋唐历史的影响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墓志183通,其中隋唐墓志115通,占全书总数近三分之二。这一百多通墓志,大致反映了隋唐书法基本面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隋唐墓志的书法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订正了前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20.
耿元骊博士所著《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对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的演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唐代"均田制"和宋代"田制不立"两个旧问题做了新的研究,不仅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概念进行剖析,而且还贯彻了历史学的精神。作者通过对唐宋土地制度,以及相应的农民身份问题的分析,最后认为"唐宋变革"没有发生。该书虽然立足唐宋,但却是将唐宋放在中国古史的这一个范围内来思考,体现出作者的开阔视野和宏大的学术胸怀。因此,说该书是一部高水平的经济史及唐宋史著作,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