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苗族服饰纹样构成形式比较独特,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此指出了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论述现代数码服装设计对苗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畲族服饰纹样作为本民族特殊含义的图腾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通过收集部分福建畲族服饰纹样实例,在题材内容、构成方式、色彩搭配、审美趣味等方面与汉族传统纹样进行对比研究,结合畲族历史源流,梳理其内在变化原因,论证了畲族服饰纹样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又与汉文化不断融合这一在审美上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雷电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I0005-I0007
中国传统纹样的审美特征与吉祥寓意常常作为服饰创意设计的借鉴要素,其设计运用既有传统纹样的形似借鉴,更有传统精神本质的神似变化和创意再造。中国传统纹样是现代服饰创意设计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惠安妇女长期的观察,从而对其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从服饰造型、服饰纹样、服饰色彩等入手,对惠女服饰进行了文化分析和探讨,发现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神话角度入手,运用象征艺术理论对彝族服饰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纹样和色彩在彝族服饰上的应用,并从彝族服饰的神话符号思维模式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以期清晰地了解彝族服饰上神话的真正内涵,更好地体会彝族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6.
胡玲 《甘肃高师学报》2007,12(3):72-73,126
王朝的更替、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宋元时期服饰面料纹样特点,而辽、金、西夏等民族的入侵,从另一面也使得当时服饰纹样颇受少数民族影响,这是长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彝族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来阐述相关的火镰纹、太阳纹及铜鼓纹的类型,在火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探讨了彝族服饰火纹样的民族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湘西和鄂西两地的传统土家族服饰,以古代、清末改土归流和现代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剖析了其服装和饰品造型、结构、材质、色彩与刺绣的艺术特色,并着重探讨了土家族服饰的性别差异问题.对于土家族传统织锦艺术“西兰卡普”的织造原理、构成形式、用色特征和纹样题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探讨了土家族传统服饰和西兰卡普艺术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景颇族服饰图案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几何图形、对称和变换思想等。剖析景颇族服饰图案,数学的对称美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彰显。关注其中的数学因素,对于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玲 《考试周刊》2010,(42):45-46
乌江流域具有自己的区域文化和特色,产生了异于其他地区的民俗风情与服饰特征。文章从服装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用文化观点、符号互动论观点分析本流域彝族、苗族和土家族服饰与当地礼俗的关系.旨在解析其服饰纹样的线型特征,以及表现精神性为主的风格,并探析其服饰形式关与大众审美心理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教士为了快速有效的传播教义,翻译《圣经》,创制了多种民族文字。涉及民族众多,计有苗、彝、傈僳、怒、纳西、景颇、拉祜、佤、布朗、哈尼、黎、高山等。按其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拉丁字母或变体拉丁字母、坡拉字母、汉语注音字母、汉字型文字。这些文字有着自己的特点,对少数民族社会及中国语言文字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整理和研究它们对普通文字学和文化传播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瑶服饰在当代流行文化催化作用中迅速汉化。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贺州土瑶服饰文化的审美变迁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强烈的审美落差、复杂语言体系的影响、传统服饰手艺传承的断裂,是土瑶服饰审美变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被全球化浪潮吞没的危险。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款式之复杂、配饰之精美、工艺之高超,在国内外各民族中都属罕见。面对全球化的威胁,苗族应以坚持民族文化个性化为宗旨,不断挖掘和保护自身优秀的服饰文化,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迁徙是一个古老的人口现象,它常常伴随着民族发展的始终,成为民族史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景颇族历史上的迁徙活动,阐示景颇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迁徙对本民族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民族文化形态的影响和作用。试图为新时期研究边疆山地民族的发展探索一些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的羌族纺织服装业,论述了羌族与阿坝州茂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茂县地区羌族传统男女服饰的构成特点,探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背景下,近代茂县羌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与变化。旨在系统而全面地解析近代茂县纺织服装业新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10,(1):F0003-F0004
语言格局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漫长历史演进的结果。探究各民族的语言状态及其成因,须从追寻其历史根由入手,它同历史上常见的民族征服与异族统治,民族文化的长期接触与交流,人口迁徙引起的语言变化,语言政策等政府行为的导向性,以及地理环境的规约作用等,都是有着一定关联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服饰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语言,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种标识,包含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个民族的服饰艺术,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图腾崇拜以及历史渊源。通过分析七十二寨侗服饰和图案,可以了解该地区的族源和民族信仰。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柳州院校服装专业应用地方民族服饰文化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其中三所院校教学应用实践的成效与不足,力图逐步构建特色服饰教学体系,传承弘扬民族服饰艺术,培养有本土民族文化个性的、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一体化给民族服饰国际化提供了国际环境.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给民族服饰的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中国服装业应当以民族服饰为资源,以旅游业为依托,建立国家级开发机构,吸引民族服饰的专门人才,吸纳多方投资,走专业化、技术化、工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构建民族服装产业的新格局,要建立若干生产基地,实行现代化管理,高起点,树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民族服饰向国际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相互杂居的状态;少数民族不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处于濒危状态;简化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使用;学校是人们学习文字最主要的场所。鉴于此,在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加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倡导民族语文的学习,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