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2,(Z4):94-96
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包括捍、弹、纺、织等一系列手工棉纺织技术和工具,形成了最先进的手工棉纺织技术的工序,具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六百多年的棉纺织历史,是中国手工棉纺织技艺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中国纺织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魏县花布传统工艺作为河北省非遗名录中的传统技艺类别,其保护与传承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实施"非遗"政策的背景下,魏县花布传统工艺应以国家和省地市政府出台的政策为理论依据,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资金的支持,将机器化生产引入到印染制作过程中,结合传统手工制作的特点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魏县花布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发展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从业者素质的提高。有了人才的支撑就可以对魏县花布进行有效的产品研发,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获取更大的权益。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魏县花布传统工艺要顺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对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市场信息进行优化利用,这些策略的制定及实施可以帮助魏县花布传统工艺走上保护与传承发展的道路,以期实现党和国家制订非遗政策的初衷和目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揭示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测定的风干土厌氧培养法与鲜土厌氧培养法在湿地甲烷产生测定过程中的差异,在分析了风干土和鲜土甲烷产生潜力测定方法各自优点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验研究对风干土和鲜土厌氧培养法测定的甲烷产生潜力峰值出现时间、潜力大小和培养样品重复间的变异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应用两种方法测定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交互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远改变,传承人高龄化严重、传承观念因循守旧、传承队伍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因而,基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历史契机和关系思考的分析,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活力的焕发仍需政策、教育、社会等多维系统的支撑。一是扭转观念,提高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社会认可度;二是拓展路径,推进学校教育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融合度;三是多措并举,加大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支持度。  相似文献   

7.
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手工技艺并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规律,甚至逐渐走向灭亡。传统手工技艺能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承、发展和存续方式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沈阳锔瓷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存续方式上适应社会经济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膨胀土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河北、山东、陕西、江苏、贵州和广东等广大地区。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由膨胀土修筑的路基在交工运营之后,不同程度发生路基下沉、边坡沉塌、滑坡等病害。为保证膨胀土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达到安全、舒适行车的目的,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通过对西安南京铁路南阳西站膨胀土路基施工的探索,提出对膨胀土路基病害成因浅析、治理措施及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膨胀土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河北、山东、陕西、江苏、贵州和广东等广大地区。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由膨胀土修筑的路基在交工运营之后,不同程度发生路基下沉、边坡沉塌、滑坡等病害。为保证膨胀土路基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达到安全、舒适行车的目的,解决因膨胀土而造成的一系列工程问题。通过对西安南京铁路南阳西站膨胀土路基施工的探索,提出对膨胀土路基病害成因浅析、治理措施及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土客冲突日益成为外来人口聚集区社会矛盾冲突的聚合点,对土客冲突的错误认识和应对,将会导致冲突的扩大和升级,以至于给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以浙江湖州“织里群体事件”为个案,以织里童装产业的现状为背景,详细地分析了抗税事件冲突的始末,并从群体的非理性和集体行动的合理性两个角度解析了冲突的生发逻辑,最后从产业、税收、租金、加工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土客冲突背后的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手工技艺凝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智慧,其发展将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增进乡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助力乡村振兴.调查分析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培养面临着年轻人不愿学、人才稀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业支撑不足、行业管理与协调机制有待加强、传统手工技艺濒临断代失传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求,针对农村传统手工技艺人才培养,提出了提升传统手工技艺认同度、完善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特色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田振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153-156,F0003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吐鲁番地区拥有类型多样的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文章以旅游活动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旅游相关群体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活动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宋河东路土贡名单是因时变动的,有北宋初期和北宋中期之别。北宋河东路土贡主要有药材、矿物、手工制品、果品四大类。从地域分布来看,河东北路土贡品种较少,河东中部和南部是土贡的主要产地。土贡是一地特色物产的鲜明反映,以土贡为视角,可以考察一地物产的分布、生产与销售等情况。北宋河东路以特色物产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食品加工业、药材业、矿冶业和畜牧业。特色物产经济活动的出现与兴盛,揭示出北宋河东路区域经济具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5.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结合景区开发的手工非遗项目展示、主题旅游街区开发模式、主题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离土现象的文化思考是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重要立足点。当离土现象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萌发时,部分作家满怀欣喜地肯定了这一“新生事物”。当离土在80年代后期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时,对离土现象的贬斥或疑虑就成为乡村小说创作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态度。作家们最为关注的是离土引发的土地信仰的动摇、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和农民的生存境况的恶化以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土掌房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地表现了彝族的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精神追求、生态观念、处世哲学等历史智慧。面对当前彝族土掌房保护和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利用彝族土掌房的民俗资源发展旅游业,采取正确方略对土掌房进行现代化改造,注重对土掌房的现代创意产业培育,增强当地居民对土掌房民居的保护意识,使彝族土掌房重焕生机,在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产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作为一个地方的活化遗产,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而具有天然的文旅转化价值。紫陶承载建水千年的地方文脉,但在近年的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浅层利用、表层开发的困境。文章借“舞台真实”理论探究以建水紫陶为例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新时代文旅语境中的转向可能,强调在注重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协调统一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符号,审美性地呈现技艺造物的动态过程,提升手工技艺的可参观性,创新文化表征形式。通过从“过程真实”到“象征真实”的转变,推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自古以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起伏变化,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的基因和智慧的结晶,也蕴涵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承的,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反映工匠职业态度和操守的工匠精神,它是传统手工艺得以世代传承的关键所在。在如今大规模的机器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缺乏创新的时代,更需要弘扬传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