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在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有三种思路:1、认为1987年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八五计划期间要继续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己经构造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框架,因而深化企业改革应归结为完善承包制;2、认为推行承包制是理论和决策上的失误,是对旧体制的妥协和维护,因而必须尽快用股份制取代承包制;3、认为在目前的实际情形下只能实行承包制,但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是股份制,承包制只是一种过渡形态。本文拟针对这三种思路,从如何评价承包制和能否将股份制当做改革的目标模式两个方面,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营商业企业在如何搞活的改革中,大部分是采用实行承包制的办法,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要达到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我认为,承包制必然要过渡到股份制。一、承包制先天的不足国营商业企业由于受旧体制运动惯性的牵制,在变单一计划经济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过程中,单靠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很难满足  相似文献   

3.
经过几年来改革实践的探索和选择,找到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这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绝大多数实行承包制的企业来看,虽然时间不长,承包制还不尽完善,但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承包制     
根据企业推行承包制的实践经验,研究企业改革面临的重大挑战.阐述承包制的功能,缺陷及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各地方、各企业所采取的办法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有租赁制、承包制和股份制.通过细致的比较和较深入的思考.我认为股份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规范意义的承包制对传统企业制度的初始改革,缓解长期困挠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兼容多方面改革功能、推筑出一座平稳通向新体制的桥梁具有不容忽视的功效.现行的承包制不能根治企业短期行为、发包利益主体不清、产权格局不变并同行政同位、难以实现自负盈亏和统一市场体系的制度局限.由于产权模糊和人们对“两权分离” 思路的种种误解,使现行承包制陷入种种矛盾之中.产权分解、以租代包、经济所有权下移,既是完善承包制的思路,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1987年我国已有70%以上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以下简称承包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之所以要在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推行承包责任制,其目的在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以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承包制中短期行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推行承包制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约束和纠正企业承包中的短期行为,以保证承包制的健康发展,自然就成了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经济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对短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约束、纠正的措施等作一探讨,以期促进企业行为的合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对时髦改革措施的盲目崇拜现象.比如,当扩权让利作为一种主要的企业改革措施时,人们以为只要给国有企业扩权让利,国有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搞好、搞活,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承包制作为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时,人们又对承包制盲目地崇拜,以为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地推行承包制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能够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有的人甚至提出了“承包制万岁”、“一包就灵”;而当在企业中推行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前提张圣亮自从1992年7月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已成为近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但对于当前实行的在国有制的基本框架内通过完善承包制来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企业的职工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了继续搞好职工教育,有必要研究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何会给企业职工教育带来比较大的冲击,以及相应的对策。一、承包制对职工教育的影响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既不是今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也不是当前国家对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不仅应该注重有形的企业制度建设,而且应当注意法律理念的塑造与培养。法律理念是法律文化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的观念基础。现代企业的法律理念主要包括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理念。契约精神具有平等性和神圣性特点,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条件;诚信意识首先表现为企业外部的履约观念,其次表现为企业内部的权利义务的主动落实;社会责任主要是指现代企业的一种道义责任,是一种企业对人的价值和环境、社会的肯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30年农村改革的升华,是我党和中央政府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改革、农村劳动力流动这些农民“首创”成果的基础上、在对“三农”问题重要性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国30年农村改革是从自发到自觉、从部分到系统的渐进过程,在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渐进式、分阶段、分重点的建设策略,通过长期建设,最终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违约责任制度作为合同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它使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不仅可以促使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觉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起到避免和减少违约行为发生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发生违约时,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使违约方受到相应的制裁,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应负有的责任。它是对传统企业伦理的嬗变和超越,是刚性责任与柔性责任、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内部责任与外部责任的有机统一。积极回应挑战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环节,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倡导与规范、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竞争对手、自律与他律、企业与企业家、倡导与推动、尺度与限度等九大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洪流,企业积极履践社会责任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可逾越的门槛。然而我国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这与时代要求和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的繁荣局面产生了巨大反差。若进一步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根源在于转型期我国产权、法律信誉等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企业履践社会责任内部动力弱化和外部监督约束软化。只有动力、能力和环境三要素的耦合才能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内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践。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强化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动力,提升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能力,硬化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16.
效率违约制度是以理查德.A.皮斯纳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鼓励人们在违约收益大于履约收益的情况下违约,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我国合同法恪守大陆法系"契约必须得到遵守"的传统,没有引入效率违约,违约责任的首选方式是实际履行,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效率违约制度的介绍,探究效率违约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在我国建立效率违约制度的可行性,希望我国合同法修改时能引进效率违约制度,从而促进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由此产生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并带来了经营者背弃信托责任的道德风险问题,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固有缺陷。社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冲击导致制约经营者道德风险的公司治理机制失效,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泛滥。以"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独具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较多的国家干预为标志的"中国经验"在保障经营者承担信托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国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十分严重。为此,必须在研究、总结抑制经营者道德风险的"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的经营者信托责任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德国职业培训作为现代四大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人们誉为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职业培训立法具有健全的职业培训合同制度、明确的企业主导职责、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以及独立客观的质量考评体系等特点。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职业培训法律体系,但立法的缺陷制约着我国职业培训的发展。应寻求德国职业培训立法可供借鉴之处,使我国的职业培训法律体系趋于合理,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接受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9.
合同的相对性规则是合同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一直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所确认。此规则包括了广泛内容,主要可以从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责任三个方面去理解。随着合同法的发展,合同相对性规则在很多情况下被突破。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建立契约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契约制度的前提,是建立信用体系,树立法制观念,重塑道德规范,细化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契约制度,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使企业组织功能更好发挥,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