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愁,这种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结,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无论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忧伤,还是"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无奈;无论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苦思,还是"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的怅惘,乡愁,从遥远的过往缓缓流淌而来,吟唱千年,成为漂泊者的心灵家园和文化记忆版图。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3.
宫凤华 《教书育人》2012,(13):78-79
寻常的日子里,我总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相似文献   

4.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记得住乡愁"成为触动媒体神经的热点话题。马年之初,《人民教育》刊文:"记得住乡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笔者以为,"记得住乡愁"恰恰是《文化生活》的课程使命。一、何谓"乡愁"乡愁作为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和情绪体验,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家人故旧、乡亲邻里的思念;二是对故乡风物、旧事情景的怀旧;三是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眷恋。前两者是形而下层  相似文献   

5.
乡愁——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从屈原咏到李白,从崔颢咏到李清照,从马致远咏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然而对乡愁诗,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的撷取便能够从“举头与低头”中看到思念,从“日暮乡关”中悟出怅惘,从“风柳笛鸣”中听到回忆,从“故乡故土”  相似文献   

6.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三册 ,于 2 0 0 1年秋季期开始使用。课本第 19课学生自读课《乡愁诗两首》 ,选择了余光中的《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时选择了席慕容的《乡愁》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  相似文献   

8.
安徽潜山的乡土社会是张恨水在经历了复杂的空间旅行后发现的真实故乡。张恨水对故乡的观察采取了"乡下人"与"城市人"的双重视角,站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立场上来回忆、书写故乡,在呈现故乡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又能指出乡土社会的弊端,从而使张恨水的故乡记忆呈现出内在的矛盾性。张恨水的故乡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抒写了转型时期乡村游子的特殊乡愁。  相似文献   

9.
碎玻璃     
<正>似是无端地想起了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很喜欢"清远"二字,宁谧,娓娓道来,宛如在祖母怀中听着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手记乡愁是美学,也是与故乡草木呼吸与共的情感学和心理学,却断断不能是经济学或商品学。乡愁无疑是多维的。首维是什么?是乡音。孙犁先生认为"乡音,就是水土之音"。乡  相似文献   

11.
郭秀英 《学语文》2012,(1):52-53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自古以来,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有一种冥冥注定紧密相连的关系。从古代李白的“举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现代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些诗歌无不表达了_个主题,那就是故乡情结。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故乡情结作为人类情结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人对故乡潜意识里的强烈情感。故乡情结在漂泊在外的诗人笔下更显得那么深刻,那么浓烈。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乡愁     
正席慕蓉的《乡愁》,让我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在心中经常朗诵,"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朗诵,让我挥泪,因为,这美丽的乡愁,使我想起我的美丽乡愁。我在城市读书,教书,生活,写作,已经30年,也就是说,我离开我的乡村故土已经30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在我家的床底下、柜子里,经常被我翻出些古董级的"宝贝",有时是一本《毛主席语录》,有时是一大叠压平的糖纸……  相似文献   

14.
乡愁主题是打工诗歌版图中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打工诗人眼中的故乡是对农耕文明经验的累积与继承,那么打工诗人在进城打工之后所面对的就是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生存、自我归属以及身份认同等一系列问题。在两种社会文化价值碰撞中,故乡成为联系诗人肉体与灵魂、梦想与现实的"桥梁"。"乡愁"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打工诗人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汇聚成一部记录社会变革与反映农民工心路的"史诗"。  相似文献   

15.
正故乡是古今中外卷帙浩繁的文学史上璀璨的星,无论是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喟,戎昱"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的叹息,还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寻找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的心中去找,到自己的头脑中、记忆中、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中去找它"的议论,都好像在诉说着同一个话题。纵使时空交错,对于故乡的情感依然可以打破阻隔,连接历史,沟通你我,在时光深处引起令人动容的共鸣。故乡,既可以是安身立命之处,也可以是安心修身之所。  相似文献   

16.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论语》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可见思念家乡是人的本能,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鲁迅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是啊,小草依恋生养它的大山,人依恋生养他的家乡。自古以来,讴歌故乡、思念故乡就是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特别是当人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远离故乡时,那种对故乡强烈的爱,就演化成一种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可以是一张船票、一枚邮票,2007.01读写天地也可以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诗人杨牧的《故乡》是一幅怎样的画呢?人和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大众的审美阅读中我们较为一致地将“画”理解为“美”的代名…  相似文献   

17.
<正>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美好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或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段。什么是乡愁?可以说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写乡愁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等,现代的如冰心、三毛、席慕蓉  相似文献   

18.
名诗鉴赏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迷蒙的小洲边,这句既点了题,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第二句中"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大江早期的创作实践,以及大江的故乡与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之间的暗合出发,分析了大江不断书写故乡--"森林中的峡谷村庄"的原因.认为它并非单纯发自乡愁,更是观念上的存在主义对故乡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台阶上绿影斑驳/点点诉说着故乡的情"席慕容是流着泪写的吗?不然读起来怎么竟生出脉脉孤凄。似乎心中最隐秘的地方,藏着一个洒满相思的神奇土地——故乡和天长地久的乡愁,其间隐居着一位能在寒冷的冬夜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一个孤独孩子的老人——爷爷。于是泪眼蒙咙中展开了一幅江南水乡古雅清淡的月夜图——一位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