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采用SCL-90对4所职业学校24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职业学校学生除躯体化因子外,总分、其余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职业学校男生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因子分高于女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城市职业学校学生;一年级学生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除焦虑和恐怖因子外,均分及其余因子分均高于三年级。由此可知,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男生比女生严重,农村学校学生较城市学校学生严重,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486名农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3.71%的农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等;农村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对人焦虑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二年级是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对内蒙古中西部431名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5.34%;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是主要的心理问题。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存在着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16名中师国家计划与地方计划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发现,中师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地方计划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高于国家计划学生;女生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男生在偏执、敌对上分别存在突出问题,加强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使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人格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且男性较女性突出,一、二、三年级较明显;(2)生活事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年级、性别影响因素的内容不同,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现状也存在着年级和性别差异:(3)应从开设讲座、课程、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运用症状自评表(Scl-90)对4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从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以及是否师范生等方面做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症状自评量表在师范与非师范方面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三个因子有差异,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乐 《教育探索》2004,(1):80-82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两所重点高中的两个年级两种班制的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发现,高中生过度焦虑问题总检出率为1.08%,一般焦虑问题检出率为22.51%;学生中存在的焦虑问题主要为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两所学校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焦虑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一、高三学生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上也有显著差异;两种班制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学习焦虑;男女生只在恐怖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校2006级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732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青年和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文理科等群体进行比较。结果,①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4%;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问题突出。②女生躯体化、恐怖、抑郁症状比男生突出。③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恐怖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非常显著。④文科与理科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等症状上差异显著。结论,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8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三项得分极显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在敌对因子上则极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高于普通教师,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4%;30—40岁年龄段的骨干教师心理问题较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状;女性骨干教师较男性骨干教师心理问题多,其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省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问卷进行测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性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焦虑、恐怖两项因子分有显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因子分存在显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各因子分无差异;教师心理问题属于中度以上严重水平的检出率为9.31%。由此,河北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建议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个层面予以干预及调适。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客观地了解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研究了 830名城市及农村高中学生。结论 :高中学生在总焦虑水平方面有 3.74% ,在内容量表方面有 9.5 1%需要特别指导 ,合计 13 .2 5 % ;高中学生焦虑倾向明显的是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 ;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受学习焦虑影响明显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女生比男生、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  相似文献   

12.
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321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8%的高职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主要症状因子是强迫、恐怖、人际关系、敌时。在任一因子≥2和≥3分的检出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老生显著高于新生。不同专业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男女生在恐怖、精神病症、其它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高于男生,新生与老生在大多数因子得分上都具显著性差异。老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新生。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MHT作为测量工具,对河南豫北5市9所高中1217名高中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0%,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依次表现为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方面.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一年级心理问题最为突出。而且不同群体之间心理问题差异性显,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不一,因此,要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增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4.14玉树地震2周年后,震区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某高校来自玉树震区的173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并比较分析。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占总被试的48.6%;被试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并9个因子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来自玉树震区的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女生的心理隐患高于男生。因此,青海高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占9.29%—29.47%,问题较严重的占3.43%—18.59%;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项目上性别差异明显;在学习焦虑等六个项目上存在年级差异,其发展趋势呈现起伏状态;学业优秀的学生在孤独倾向等四个方面得分低于学业不良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更多的是集中在经济扶贫上,而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需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摆正其心态;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增强其自信;拓展社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其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和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开设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不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以2013年新生测评为例,根据对新生心理测评的分析结果显示:27%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其中8.70%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倾向。主要表现为: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重视"新生适应"主题教育和专业教育;细致开展测评工作、教育宣传和约谈跟踪并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班级文化建设,关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