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武香利 《新闻战线》2015,(2):187-188
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新媒体对公民意识培育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新媒体为公众了解更多政务信息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其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公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而且信息获取的便利使公民掌握更多的信息,参政水平也有所提高。其次,公众的监督意识增强。在传统的社会监督中,公民往往无法直接发挥自己的监督权,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中介,加之信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特别表现在知情权和表达权方面.伴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传媒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自己挖掘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的,具有一定公共性和社会意义的新闻,公民新闻随之显现,发展态势却十分迅猛.如在"华南虎事件"、"邓玉娇事件"等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中,公民新闻活动所释放出的强大的民意力量设置左右了事态发展的走向.公民新闻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了公民与媒体之间传统的那种"传受"关系,在发布和传递信息、整合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和构建网络空间、推进社会民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昆 《青年记者》2016,(35):126-127
青年公民意识的培养实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民的核心价值取向,本身就是一个意识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探寻培养青年一代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杨婷 《今传媒》2014,(1):20-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新闻逐渐产生并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效果及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对公民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公民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对于正在走向公民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日渐增强,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尝试,由此催生的公民新闻学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操作手段,它在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众、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模式和新闻管理模式等方面给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带来了挑战,并日益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新闻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信息传播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对包括体育解说在内的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冲击。"弹幕"作为新媒体平台独有的一种互动方式,已大量出现在当下体育赛事解说的直播中。传统体育解说信息垄断格局被打破;单向、被动、滞后的反馈体系被打破;传播手段面临革新。对此,新媒体时代解说员应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受众意识和牢固"把关人"职责,以应对新媒体形势下体育解说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1研制背景《少数民族语言新媒体工程》(一期)依托分社维文、蒙文、藏文、朝鲜文和中英文新媒体产品加工与发布中心的建设工作,以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团结与融合为目标,依托713实验室新媒体创新工作,研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民文语言处理、新媒体创新、社会维稳等应用环节的创新产品和共性技术模块,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周边中亚、东南亚和东亚邻国地区的新闻信息集成服务能力,配合新疆、西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的特点,汉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的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着其有效传播。基于此,以西藏地区为例,开展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汉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从增强少数民族对传统汉文化认同、实现汉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播和建设政治文化领域下的公民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多个创新路径,以期为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有效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媒,究竟宣传公民意识还是臣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首次提出"公民意识"问题.决议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时隔21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到"公民意识"问题,明确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10.
由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主办、新疆日报社员责编辑的新闻专业刊物《新疆新闻界》创刊号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十分令人兴奋的好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的新闻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各民族文字的报纸增加到约一百种,其中有党报,也有科技报和各种专业报,广播网遍及全疆各地,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50%;各  相似文献   

11.
卢晓华 《青年记者》2016,(15):76-77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不仅成为社会成员个体认知世界的框架,同时由于个体的参与,不断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结构,并形成新时代的共识。对于卷入网络空间的少数民族群体比如维吾尔族网民来说,新兴传播技术和社交媒体工具的普及使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中与本民族和其他各民族加深互动、参与普遍社会议题及进行各种意见表达,帮助其与各民族加强沟通理解、形成共识,发挥影响线下世界的强大力量。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的网络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文学创作,扶持鼓励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原创作品为主的各民族作家作品,加强各民族作家、作品之间的翻译和交流,培育和发展现代文化,实现"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目标,促进新疆各民族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2011年10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文化传媒创意产业繁荣的大背景下,新疆各语种的专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蓬勃发展.在新疆的传媒环境中,电视可以使用多语种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不可或缺的视听新闻和娱乐信息,在弘扬民族文化、传递政府声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维吾尔语电视业的发展,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文锦 《东南传播》2014,(8):148-150
新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由于传播方式的空前繁荣而呈现出更复杂的面貌,特别是隐性失实报道,由于所含不实成分较为隐秘,识别和防范更加困难。对于正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的电视新闻媒体,在信源上,必须对"公民新闻"、网络调查甚至权威官微发布信息的真实性保持基本的戒备;同时,在自身新媒体业务拓展过程中,坚守住传统媒体严谨的"把关人"角色要求;从宏观层面,应重视把握新媒体格局下的新闻拟态环境,提升客观、平衡报道意识,避免陷入不实报道的漩涡。  相似文献   

15.
以"睦邻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对于展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感染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博览会的前期重要筹备工作之一,能够准确展示博览会文化意味、有效传播博览会的展会文化特质的视觉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首届中国—亚欧出版博览会会徽征集过程中,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为会徽征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类新媒体的出现,赋予普通公民一种崭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因此也成为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大众传媒尤其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新媒体技术也成为了增强我国各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工具,对各民族之间加强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朝鲜民族也通过发展新闻媒体行业,促进了本民族的经济发展。新闻媒体行业使区域性的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为朝鲜民族的经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将随之而来的问题找出并解决,才能促使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8.
群体极化是群体观点向某一方向倾斜的一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特征。本文首先界定了群体极化的概念,进而深入地分析了群体极化的形成原因。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笔者分析了新媒体对于群体极化生成机制的三点影响:新媒体拓宽了群体成员了解他人观点的途径,新媒体增强了群体成员间的彼此交流效果,新媒体赋予了群体观点漂移更大的可能性。最后,本文指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群体极化现象对于开展网络舆论研究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不同民族在经济、文化、情感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西安市回坊X社区作为典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已建立起包含传统媒体、新媒体及空间媒体的多层次传播体系,形成了"结合空间促进传播深发展""兼具点面推动传播全覆盖""探索路径拓展传播新方式"的传播策略,在促进社区治理与...  相似文献   

20.
赵鹏 《新闻传播》2023,(6):76-78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很大冲击,对大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需要增强与时俱进意识,加强对新媒体理念的学习,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增强读者意识,以读者为导向编辑报刊,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找到适合报社发展之路。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形势下的信息传播特征展开探讨,对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包括编辑思维陈旧、编辑内容枯燥、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等。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策略,即以读者为导向更新思维意识,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结合读者需求完善报刊版面,强化新媒体运用能力等,以期推动报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