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汪舒 《视听》2023,(5):146-147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会议新闻报道意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力不足,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重视画面语言叙事的情况,会议新闻也表现出内容空泛、画面呆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对此,应完整准确地了解会议精神,拍摄富有特色的画面;选准镜头,突出会议的新闻价值;运用影像思维方式拍摄会议画面,不断开拓时政新闻报道空间,实现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事电视新闻拍摄多年的老记者有句"行话":新闻拍摄主要就是"玩镜头",只要镜头拍好了,一条"好新闻"就成了一半了。这里所说的"镜头",其实就是新闻画面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构图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新闻来说的重要性,所谓同一条新闻,不同的记者会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而获得的报道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笔者是新闻记者出身,对稍纵即逝的新闻拍摄,尤其是角度的抓取很有感触。一个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后,不单单是一个"机器架子",机械地进行简单的拍摄,  相似文献   

4.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5.
池毓滉 《东南传播》2013,(9):138-139
一般重要的会议、领导视察、调研类的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现阶段,这些重要的时政新闻却无法吸引观众眼球,无法满足观众需求,无法真正做到"三贴近"。那如何拍摄好时政类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拍摄经验基础上,谈谈对时政新闻拍摄要做到的几个细节。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在市、县电视台新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构图正确、画面优美,能恰当地运用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有效地突出和表现主体,拍摄出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会给会议新闻增色不少.作为长期处在县级电视新闻工作的一线记者,笔者从拍摄准备、摄像机使用,正确处理好主体、前景、背景、光线及构图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7.
刘漪 《记者摇篮》2005,(6):46-46
当时政记者,不跑会议是不可能的。打开电视.如果哪天的电视新闻上没有会议消息,反而是个例外。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是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政活动的电视报道始终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始终在向社会民众开展宣传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在一些时政报道,特别是会议报道、领导视察、调研动态等不受观众欢迎,是因为记者没有把最有价值、群众最关心、最新鲜的内容表达出来,一些观众最需要的新闻信息往往混杂在会场、人像、名单、讲话中。时政报道是通过报道政务及重大活动来表述、传达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精神,传达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其内容关系全局,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时政活动不但必须报道,而且一定要报道好。记者要善于平视。时政报…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重点,但不同程度存在画面不规范和画面单调、枯燥等情况,本文重点介绍了时政会议新闻和领导调研活动的一些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面不仅是电视新闻,也可以说是所有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元素。人们褒扬某些电视新闻值得一看,就是因为它的画面在形体、色彩、表情、空间等要素中赋予了充足的信息细节,是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这是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基本特征,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画面。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电视记者提供了大量值得记录的动人画面,精心策划、组织、拍摄好每一组镜头,无疑将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那么,要使每个画面都具有可视性,电视记者必须注重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真实性。在…  相似文献   

12.
齐蕴泉 《新闻知识》2006,(9):78-78,64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部在探索时政新闻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时政新闻中大量运用同期声。所谓同期声,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表现符号之一,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新闻人物的谈话、现场的声音以及记者的现场报道。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声画共时,声音是依附于画面上的,画面因为同构共时的声音,更生动真实地再现场景。本文着重论述的同期  相似文献   

13.
胡立德 《当代传播》2006,(4):99-100
电视记者运用镜头画面反映报道新闻事件时,镜头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是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镜头的目的性,一般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摄像记者和新闻编辑在报道新闻时,想要通过镜头内容来反映什么事实或说明什么主题;一是记者和编辑在拍摄或剪辑镜头时,对画面手段和技巧运用出于什么想法和意图。本文主要是从后一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执松 《记者摇篮》2009,(11):96-96
摄像机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采访工具,镜头相当于记者的"第三只眼",熟练地使用镜头去拍摄新闻素材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形成声画合一新闻报道的必要前提。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素材主要有蒙太奇镜头组拍摄和长镜头拍摄这两种拍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何琳 《新闻前哨》2014,(10):81-81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目前时政新闻尤其地方台时事新闻中大部分是会议新闻和领导会见等活动。如果会议和会见有延伸性的内容,画面和内容往往会出现声画脱节,如会议谈交通治堵,画面中是参会人头,会议谈市民菜篮子,画面是领导们轮番发言。电视是声、画两个信息渠道并重的表现方式,这样的报道已经在画面上丧失了表现力。时政新闻在报道语言中普遍存在报道公式化、程式化的问题,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新闻的几个要素,叙述方式中规中矩,毫无新意。  相似文献   

16.
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内容的体现,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不断思考,认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拍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知己知彼,深入新闻现场新闻转瞬即逝,变化中的新闻现场一去不回,事件经过成为历史。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电视摄像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电  相似文献   

17.
姚红骏 《视听纵横》2006,(1):103-104
电视新闻从空间上缩短了受众与新闻主体之间的距离,画面、声音的还原现场能力,以其最强大的真实感征服了观众,即使是隐性拍摄、镜头摇晃的不完美,有时甚至是一个看似废画面的东西,只要里面有故事,有新闻背后的故事,它也就有了一般传统平面媒体难以比拟的震撼力。但是新闻背后的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部门一直是报社的重要采访部门,一张报纸的重要新闻也多出自时政新闻部,因此,多数报社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能写出好的时政新闻,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时政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点",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些许收获。耐心多一点时政新闻记者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大同小异,多数都是有材料提供、有重要领导参加。跑时政新闻时间长了,记者也都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窍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是视听兼备的,不像报纸新闻的纯视觉和广播新闻的纯听觉。显然,电视新闻一开始就面对一个难解的课题:镜头画面和文字解说的有机结合。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解决这一课题除了题材选择、采访功力等前期因素之外,电视新闻作品的后期制作也是重要一环。许多记者为了不在这一环节上失误,于是采访回来后先在办公室写好解说词,然后拿着解说词作为新闻作品的蓝本到剪接台上把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对号入座,解说词说到哪,与之相关内容的画面就编入相应的时间段。这种作法避免了解说和画面风马牛不相及的毛病,但这只是做到了表面的结合。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入,要求画面和解说不仅要“形合”而且要“神合”,要做到内在地统一成一个整体。笔者根据自身体验认为,在剪接台上完成电视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是做好这一环节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