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行为,谈话双方都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促成言语交际的成功。记者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言语行为,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语言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确保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中需遵循哪些基本语言原则呢?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认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境顺应。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Verschueren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Verschueren认为交际语境属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人们正确运用和理解语言的先决条件,在交际活动中脱离语境人们很难把握话语或语篇的意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英语习语在话语或语篇中具有显著的语境意义或作用。英语习语在交际中能给交际双方提供各种语境信息,使交际双方准确地掌握话语的意义,并使交际获得成功。因此,本文认为,探讨英语习语特有的语境意义或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趋势下,人们的多语能力使各类语言进行交错,新闻标题中出现语码转换的频率越来越高。本研究在维尔索伦的顺应论及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的框架下,从语用学角度对时政新闻中出现语码转换的代表性标题进行语用顺应性分析,认为新闻编辑者在拟定标题过程中顺应了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以达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其所具有的人际互动本质为语用学提供了大量的语料.文章以微博的语料为研究对象,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选择和语境顺应理论分析了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及其语境顺应.文章认为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体现在新词的大量使用,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以及流行语体的形成和网络造句现象的出现,微博语言的选择顺应了网民心理、社会交际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三个语境.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的公关交往艺术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运用公关交往艺术较多的是:一、仪表吸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仪表美是吸引他人,从而进入社交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单纯依靠仪表产生吸引力并不能维持多久,但记者由于工作性质使然(即同采访对象打交道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在时间上是短暂的),需要这种人际交往的仪表吸引,有利于缩小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7.
对解说语境各要素的全面认知,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写好解说词,进而成功配音的前提.文化语境是解说创作的前提和背景,情景语境是解说语意确切传递的重要依据,上下文语境解说完成意义表达的潜势,协同语境使传受双方言语交际活动更自然和谐,这四个方面构筑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解说语境,深入分析各要素,可使解说更好地实现交际意图,提升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苏伟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3):105-1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双向性互动活动.记者重视采访中的互动性可以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本文从言语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4个方面,分析新闻采访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者往往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或不够配合的受访者,他们的心理预设障碍为采访的进行树立起一道道屏障,从而使采访目的难以达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针对受访者带有障碍性的心理预设,解读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如何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优化采访效果,突破层层障碍,有效调控受访者的心理预设,从而取得最佳访问效果,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心理障碍,就是采访双方自我干扰正常心理的特殊心理现象。心理障碍严重干扰着正常的采访秩序,影响采访效果。心理障碍严重的还导致采访失败。采访中究竟有哪些心理障碍呢?这里把主要的、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供新闻工作者在理论研究、采访实践中参考。 1、失败心理。初涉新闻圈的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后,随即会产生采记能否成功的心理。总怕采访失  相似文献   

11.
郭英 《新闻知识》2012,(7):35-36
新闻报道作为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要求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一功能。新闻模糊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合理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新闻可信度,提高新闻时效性,使新闻报道更礼貌,更生动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本文探讨了模糊语在新闻中几大语用功能,同时还以关联理论的推理交际模式分析了新闻模糊语言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语境.大众传播语境下所形成的互动性等特点,不仅使新闻语言在词语的使用、话语的角色定位、语言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有了新变化,同时,广大受众通过新闻语言反映出其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促使新闻语言不断革新,以适应受众的这种多元的、全新的心理与思维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支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采访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新闻活动的价值。而新闻采访活动中双方心理因素的控制是决定采访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新闻记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控制以及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把控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就是采访心理。新闻采访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双方之间的心理互感和作用是大量的、客观存在的。采访主体心理即记者心理,采访客体心理即采访对象心理,这是一对矛盾。而采访主体心理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新闻采访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跃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阻力、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才能出色地完成复杂的采访任务。 采访主体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结合新闻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采访主体——记者应当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跟交际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行为.语用学是自然语言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学强调交互的环境和背景,即特有语境中的话语选择和理解,而文化因素则是构成语境的重要成分.播音采访需要具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主要研究播音采访在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文化语境对播音采访的要求,希望倡导结合文化背景把握语用原则,培养文化语用能力,促进跨文化的播音采访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印象整饰,也叫自我呈现,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印象整饰是人在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技巧.而在新闻播音及采访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受众和采访对象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广大受众、采访对象与播音员、记者的心理距离,较好地完成采编播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之语言及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运用和组合语言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语言借助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时会有不同的模式变体,电视访谈处在特定的语境中,与自然对话相比,具有独特的语用特点。元语言对说话人构建语篇和听话人理解语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持人使用元语言向听话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可以帮助或引导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意义并能够顺应主持人的交际意图,成功地达到传播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每个人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也受别人言行的左右,从而达到双向交流、双向影响的互动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这种互相作用、互相感染的辩证关系就是互动。新闻采访的双向互动性是指新闻采访时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世界政坛采访之母、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采访视为戏,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活动是记者以主观来认识客观,从而采集新闻事实、了解新闻真相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因此,在整个新闻采访的构成要素中,记者的作用毋庸置疑,是整个采访活动的发起者,也是采访过程和采访节奏,直至最后传播质量的把握者。在新闻采访中,由于交谈双方的文化素质、生活背景、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记者必须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才能摸清楚采访对象的心理活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