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既是加强有效宣传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媒体提高报道水平,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部分媒体一味追逐受众、迎合受众低俗趣味的行为使新闻报道从亲和走向了媚俗,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3.
汪聪 《新闻世界》2013,(4):262-263
新闻报道中的偏见因其媒介特性,影响受众社会心理的客观认知,严重时会引起群体间的偏见和对立。本篇文章通过对“天价切糕事件”相关报道进行解构,分析记者和媒体的思维惯性造成的新闻偏见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反转新闻通常是社会热点话题,能够激起广泛的议论,但是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环境、媒体行为、受众需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反转新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推动媒体行业的改革创新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维护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技术赋能促使传播生态更加复杂多元,游戏化思维使新闻报道中的场景元素越来越凸显。随着受众自主参与、自我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沉浸感更强的虚拟现场成为新闻报道场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抽样选取新华社近两年来的部分沉浸式新闻报道案例,通过实证剖析,试图解答以下问题:游戏化思维与沉浸式新闻场景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大众传媒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和叙事方式,实现与受众的对话共情?由此总结主流媒体优质新闻报道的场景构建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6.
朱乐云 《新闻实践》2010,(10):66-66
新闻报道在其事实以外,有其附加值,那就是依附在新闻事件中的公共情感。公共情感主要是指在受众心中引发的爱、憎、同情感、敬仰感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等。从人类的情感出发,报道新闻,能使传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在风险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不仅是衡量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催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社交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风险传播的景观,使得风险认知和媒介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近核电站建设区域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对受众风险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的质量对受众反应的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风险认知、风险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影响其风险信息搜索行为,从而证明社交媒体所构建的信息环境会显著作用于人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本研究的发现期待可以为风险传播中的有效公众沟通策略以及线上风险信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艾滋病报道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媒体将其发掘并构建成为一个媒介事件在公众视野范围内传播。客观存在的复杂性决定公众对媒介事件高度关注,在头脑中形成隐性或显性的思维、判断。艾滋病的报道是特殊的、又是普遍的,它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平衡。为了引导公众舆论向有利于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稳定的方向发展,媒体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受众对于某些议题进行广泛关注并加以轻重急缓的考虑,从而构成公众议论的话题,并使其成为公众心中的主导价值观,影响公众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受众心理机制影响着受众能否产生媒体接触动机、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深刻地影响着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媒体报道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大众媒体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人手,探讨医患关系报道中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剖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媒体引导受众心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后真相时代下媒体情绪化的报道造成事实的稀缺与观点的泛滥,使受众只在意情绪的表达,忽略事实真相。大学生作为媒体报道的主要受众,调查显示面对媒体情绪化报道,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呈现出与一般受众不同的特征,一方面他们倾向于接触和接收具有情绪化的新闻报道,但另一方面却在言论与表达上保持理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章出轨事件为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媒体新闻报道与受众关注内容、媒体自我认知与受众外部评价等视角入手,试图对自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公民知情权与名人隐私权、媒体的良心与名誉、传播动机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冲突,以及新闻价值与商业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博弈予以剖析与解读,旨在为自媒体时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新闻报道需要更加多元化、广大受众需要更高的参与度等,这样一来就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人员要在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方面去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不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时呈现给受众,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洪婧 《青年记者》2012,(3):35-36
客观而有深度的慈善新闻报道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水平,提高受众对慈善理念的认同度,进而影响受众的慈善行为,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郭美美事件的慈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媒体如何认识、处理有关慈善报道的议题,最后结合祖国传统文化来对大陆慈善新闻报道框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聚焦个体苦难的新闻报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争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博取受众眼球"、"消费他人痛苦"的指责。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这类新闻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就强行要求媒体远离个体悲剧。指导我们新闻实践的决不能是"教条式、清教徒式的道德苛求"和"忽略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士大夫人文情怀"。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和媒体需要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悲悯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大众媒体时代后,报刊、广播、特别是电视与网络在生活中的比重扩大,社会普遍认知媒体具有强大影响力,受众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被动的接受并被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在多元化选择中变得主动,其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我们承认媒介的强影响力可能造成媒介权力滥用,导致信息流通不畅、新闻报道夸张渲染娱乐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受众需求对于媒介的反作用,受众地位提升后的正负面角色。在新闻实务中需探讨媒介权力与受众需求的关系平衡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如对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的运用,媒介发散思维的创新操作。  相似文献   

16.
徐杰  刘慧 《青年记者》2017,(9):38-39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逐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直线型的传播模式,传受双方的界限逐步模糊,受众的信息自主发布权、网络话语权得以彰显,这对于促进媒体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化媒体在给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尤其在法治新闻报道领域. 近年来,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加强,法治新闻报道备受关注.法治新闻报道提供相关的法治信息,提高了受众的法治意识;也加快了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由于法治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一旦出现报道失范现象就会对社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13,(6):108-109
随着民众对社会话语权和知情权的呼声愈发增高,媒体也随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媒体的舆论传播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也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主导了社会舆情的走向,使受众走向误区,并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本文以年初热点话题“李天一事件”为线索,分析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以及所产生的舆论效应,指出媒体在此次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启示。目的在于让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媒体的舆论回归理性,正确引导受众心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正确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的过程不仅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受双方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穹顶之下》雾霾报道为例,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给媒体更好地进行环境问题报道提供一些参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是在有效地践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同时也能够帮助受众清晰地认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媒体需要发挥积极性,了解受众的心理,并进行高质量的报道,从而对受众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晨 《新闻爱好者》2017,(12):87-89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体对受众的环境认知、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旨在为大众传播媒介重拾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