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淑霞 《吉林教育》2008,(3):113-11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达到这一目的就须要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赏识学生、激励学生、爱护学生。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没能深入到学生心灵和学生进行沟通,这就造成了横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代沟的表现存在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拥有的知识或能力”、“目标追求”、“拥有的地位或经验”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同时,也时常听到学生埋怨自己的老师“不懂他们的心”。这说明师生之间难以沟通,有隔阂,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代沟”。代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且撇开学生的方面不谈,单从教师这方面去找原因,主要是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教学水平不高,工作方法陈旧所造成的。那如何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四解”。一、了解。好的教师无不注重了解学生,“了解”是师生相互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诊治“代沟”病症必不可少的一环。要了解学生,了解什…  相似文献   

3.
庾晋  白杉 《现代家教》2003,(11):2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了横亘在父母与当代独生子女之间的一条鸿沟。“代沟”已经不单单表现在对社会和一些现实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在语言沟通、情感交流等众多方面,自己和孩子成了数轴上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而且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网络代沟,已成了许多家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晓燕  陈鑫 《广西教育》2005,(10A):41-42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进发出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工作本质很多时候就是与学生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教师成功的基石,它能够让教师更容易的开展工作,成功的教师都是善于沟通的大师,要想自己的从教之路走得更远,我们必须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年龄的差距,我们与学生之间总会产生一些"代沟",与学生相处越来越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教师要怎样才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呢?  相似文献   

6.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它会越加明显地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学生,认真虚心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与学生共同正视历史和现实,相互了解和理解,与学生一起跨越代际的鸿沟,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越大,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学生在校常一言不发,你不找他谈话,他一年都不和你说一句话,有时教师偶尔问一句,他甚至会冒出一句失礼的话:“烦死了!”。学生为何越大越“不懂事”了?学生越大,教师就越不了解他了?是他们人长大了,见多识广了,不屑于与教师交流,还是两代人之间真的有了“代沟”?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先看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说了些什么。据我所知,教师或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许多教师和班主任谈话的“必…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以其独特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青睐。据调查,中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上网。还有不少学生尝试着网络文学的创作,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语言不规范、思想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小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如何引领学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有效地使网络信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网络对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的冲击,“两课”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的确是一个必须正视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正视网络对“两课”的挑战。网络的飞速发展,目前对“两课”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是:第一,大部分“两课”教师对网络知识了解太少,而青年学生中的一部分却已走在了教师的前面,使“两课”教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难以用先进的网络知识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探讨与交流。第二,教材的陈腐与教学方法的陈旧,使得“两课”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日益减弱,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年龄的差异导致观念、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的不同,“职场代沟”有时会给沟通与协作带来障碍,甚至成为让职业发展从此搁浅的鸿沟。“代沟”里翻船的例子多得是。面对“职场代沟”,许多职场人士会恨不得能有如“三级跳”运动员一样,跨鸿沟如坦途。事实上,职场上也存在能跨越“代沟”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11.
在我接触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在课上、课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非常密切,可以就各种话题进行谈话。有一次,我跟学生一起玩双杠,学生们认为数学老师还会玩双杠,他们很开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墙”被推倒了,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碰上不能肯定时,我可以大胆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师生关系的转变,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老师就像他们的朋友。教师在和学生交朋友时,可以进行一些情感、态度的培养,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新型教师,所以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2.
<正> 青年和上代之间普遍存在隔阂与分歧,一般表现为价值观念、政治态度、行为取向、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通常称之为“代沟”或“代差”。“代沟”问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处理得当,能够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处理不当,则可能恶化两代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社会问题,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于“代沟”问题的研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找出产生“代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充分利用“代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代沟”的调查,承认代沟的存在,从思想方面、生活方面、家庭责任方面、政治方面、行为方面、社会交往方面、用钱方面和着装方面等分析“代沟”的症状与表现,分析“代沟”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沟通是跨越“代沟”的最好方法,并教给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离不开庞大.便捷的网络环境,五联网以其内容丰富,可选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像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意织,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符合课改的方向。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熟悉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及其运用.即“入门”.“到位”,才能引领学生操好互联网这柄双刃创在茫茫史海中辨明方向,破浪前进。围绕着探求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与学模式.寻找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师生的沟通是非常专业,非常艺术的学问,做得好是‘沟通’,做不好就是‘代沟’。”日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专家吴佩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6.
谢冰 《生活教育》2013,(12):60-61
摘要:传统主题的篇目在教学中往往难以焕发新意,在情感上会和学生产生“代沟”,让教师感觉课堂沉闷,思维滞后,其实,需要教师跳出教材的框框,重新审视文本主题,找到和学生情感的衔接点,架设起沟通彼此的桥梁。本文以表现“尊老爱幼”传统主题的散文《散步》为例,浅析如何对这一类教材文本进行主题深入探究,挖掘教学创新点。关键词:传统主题;探究出新;尊老爱幼;生命传承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不得不上课堂网络教学到底该怎么搞 ?如何才能更好地上语文课堂网络教学这张“网” ?如何使语文课堂网络教学既不失“语文味儿” ,又能充分体现网络及网络教学的优势 ?我们几个网络班的教师急急忙忙地求“解”。我是这么想的 :返璞归真就像语文教学一样 ,网络教学一开始就因为网络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被人们赋予了这样那样名目繁多的任务和目标。其实 ,这些任务和目标往往是人们理想状态下的勾画和设计 ,与网络本身的关联不大 ,或者说 ,我们有可能错将网络的一些个“细微末节”当成了“镇网之宝”。作为“初级”的“网络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乃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把教书与育人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本就教书育人中的“师生沟通”问题,从其在现代教书育人中的地位,教师、学生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角色及“师生沟通”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学生应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但在学习网络技术时,由于网络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直观地接触到网络硬件,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来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课程,却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笔者通过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课前准备,或让学生课后进入网站拓展教学内容等方法已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按照目前二期课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历,教学要具时代性特点”等要求衡量,笔者认为应该继续深化网络教学把网络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教师教学系统的不断开发,使课堂上网络快速链接已经成为可能,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主动地转换以往旧的教学方式,学会运用网上最新的资料来辅助教学,让“课堂连接到网站”,创设艺术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笔者就艺术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