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人才对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引领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宁夏目前科技人才开发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通过科技人才对宁夏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所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目前宁夏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宁夏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对策,借以加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科技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宁夏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路径,对西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科技人才求学机构矩阵,用科技人才流动邻接矩阵表征科技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流动。研究科技人才求学期间在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流动情况,发现不同高校的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层次。根据科技人才流动邻接矩阵,利用各省区的地理坐标数据将科技人才之间的流向与流量展现在地图上,呈现出不同省区市之间科技人才在求学期间的流动状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宏观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东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动受R&D经费投入强度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及第二产业发达的中部地区对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偏弱。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胶东半岛区域科技人才流动的意愿以及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年龄、管理风格和工作条件与科技人才流动意愿强度呈负相关;档案管理、户籍制度、信息共享、法律保护、经济环境、社会保障和政府服务与科技人才流动意愿强度呈正相关。其中,档案管理、户籍制度、法律保护、经济环境等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论势差效应与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科技人才定义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其特点的归纳总结,在探索我国科技人才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势差理论,就如何构建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与制度保障平台,提出政策建议,以促使我国目前科技人才的流动向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年龄结构分析对科技人才工作的管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中科院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不同领域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科技人才年龄结构与科技创新活动、科技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运用年龄结构分析方法对科技人才工作的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97-1407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流动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路径影响知识的流转,进而对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形成机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流动路径的解释囿于微观心理和宏观市场/制度两个层面,本研究从网络中观层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路径,探讨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影响。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对通信行业5名科技人才样本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存在知识路径和社会路径。其中,知识路径包含了知识关联性路径和专业化路径,关联性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间的关联性,影响力来自于匹配效应、网络效应和增值效应;专业化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模块化所导致的知识专业性,影响力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效应。社会路径则包含了社会联系性路径和认知一致性路径,社会联系性路径源于社会联系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牵引作用,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别起到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和多样性的人—职信息的作用;认知一致性路径源于知识互动所需要的共同认知框架,影响力来自于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科技人才流动?基于科学文献大数据,本文利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及城市内部科技人才流动,对自然科学领域、非相邻城市间及省际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更大;区域一体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才向中小城市聚集;在高校资源越丰富,创新产出更多,第三产业越发达且高铁开通的城市,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越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作用存在多方面的“马太效应”。本研究为优化人才资源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治理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