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创新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要实现国家创新发展就需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导,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践,创新人才持续成长是最终结果。我国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某个人或独立部门完成的,它需要高校构建一整套从上到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来确保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系统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施精英教育和应用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应用人才教育包括大众化应用人才和定向专业人才。其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模式,树立多元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构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新构建教师培养体制;改革教师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覆盖面;改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目前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明确办学定位、专业教师培养、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和借助职教集团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军校作为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程建设的优劣。本文围绕优质课程建设,从建设思路、建设过程、建设方法、建设经验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建设一门优质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必须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有助于改革和创新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具有创新型知识的英语教师队伍入手,进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课外活动课程和激励机制,扩大学生实践创新机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育机构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平台,这种教育平台的建设需要从建设理念、自主流向、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等几个方面,立足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实现环境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背景之下,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长沙市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分析,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国际化教育理念。外语专业应当调整语言种类,明确培养目标,建设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总结一个国际化的创新模式从而使长沙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合理对接,达到和谐同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社会所急需的,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出现了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所需的现象,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也开始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是职业学校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不够符合社会需要,导致了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够顺利就业,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本文对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具体对策,旨在帮助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所学知识能够符合社会实际需要,促使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建设创新性国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创新性人才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该文从分析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提出教学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创新教育观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共识。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为视角,探讨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以及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新建本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着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急需大量商务英语人才。针对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文章以服务扬州地方经济、满足行业与企业发展需要为宗旨,结合扬州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职业岗位要求,从专业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证书"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创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建立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教育理念的创新,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格局;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主动实践精神的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培育的平台建设;加强教育方法的创新,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医卫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医卫类高职的双创教育质量,促进其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医卫类人才。医卫类高职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以现阶段校内双创教育问题为切入点,采取明确学科定位、完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与强化师资建设等措施,以此增强学校双创教育效果,实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5.
省属本科高校必须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根据区域性经济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学体系的建设,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教学团队,坚持不懈推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以此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适应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满足地方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结合电子信息学科的特点和转型发展的大背景,遵照“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深入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地方应用及创新人才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双高院校开展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高职院校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双高院校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制度建设、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师资团队、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从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成果导向、产教融合、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卓越人才评选、卓越人才素质能力培养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商管理学科作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科基础宽厚、具有学科专业技能强、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的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建设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研究与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分析当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内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4个方向进行探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建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和科研服务地方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意在为其他院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阐述机械工程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机械工程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从课程、评价、资源、特色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完善,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