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的小学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点,学生是否学得好与学生是否真正听懂学习内容,是否有亲身感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学生还没有听明白学习内容,没有自己的亲身感受,何谈学得有多好。一、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平时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我给他们讲了几回了,可他们还是不会做,我真是没办法了"。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难道真的是咱们的学生不行,反应慢,记忆力差等原因造成的吗?我认为,不尽然是这些原因。为什么换了教师再代这个班,学生  相似文献   

2.
运用"指导--自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己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是以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亲身体验为基础的、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创设"多种智能展示法"的教学情境,即通过学生"编、演、画、唱"来完成学习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经读过特级教师吴非的一篇文章《要将自己教成"学生"》,文中讲述了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自身听课、学习的感受,考虑学生的听课、学习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教与学交融,最后得出教师学习与学生学习感受是相通的.是啊,我们有些数学教师在平时数学教学时,往往"目中无人",仅考虑知识的特点,而不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好像这里就应该这样教学,很少想到学生学习时的感受.这样的教师时常会怪罪学生,为什么我的教学,学生就学不会呢?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是在教书,而不是在教学.因为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学得情况,而教书往往是在传授知识,从不顾及学生的"死活".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经常结合自己学习的感受,想学生学习的规律,需要慢节奏的就慢下来,知识不好理解需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科学完整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最终结果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因此,当前的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要关注课堂,追求"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然而放眼当前的语文课堂,却普遍出现了"优良传统退化,现代理念偏离,新旧衔接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陷入"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似懂非懂,教师放不开,学生踯躅不前,有熏陶但无感受,有引领但欠深入"的怪圈,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效益.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中优化融合、和谐共生,从无效走向有效呢?本文列举相关事例,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情,可谓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引导学生用情地读,动情地学,深情地悟,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一、创设情境——激情《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般气势磅礴的丛林鸟鸣声,一方面调节了课堂气氛,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到了鸟与鸟之间的友谊和爱,从而体会作者愉快、亲切的感受及爱鸟的思想感情。课尾,我深情地向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体验教学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然而,现有中学语文教学仍然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教师感到越来越难教,学生感到越来越难学.究其原因是体验教学缺失,本文分析了原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倾向与教学的主体性缺失以及教学的智慧性、审美性迷失,因此,提出了必须实现中学语文体验教学即实现语文教学的亲历性,创造性,过程性,审美性和差异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打造一个高效课堂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最近我校教师引进并积极学习、实施了高效"六加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改中的亲身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孟杰 《教育艺术》2005,(9):56-57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责任.2004年2月开始,我在城市学院语言学部03商英和03春招两班代英语精读课,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体验、感受,甚至感动.在此,我想从心理学角度如何了解学生个性、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关键是从"美"入手,通过激情导入,画出"美";初读课文,接触"美";沉思默想,感知"美";再读课文,感受"美",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得到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勤于积累,善于观察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亲身体验,学生才会"情动辞发",才能"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如何提高成绩,是每一位教师都思考的问题,首先,自身要涉猎广博,厚积薄发,尊重学生,做学生敬佩的老师.其次,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信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次,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会知识,感受知识.最后,教师应善于归纳和总结,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表演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剧要素将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小学音乐课堂里呈现给学生们?教师又将以什么样的角色带领学生们走近百老汇,感受音乐剧,领略猫的魅力呢?怎样让学生不做剧院里的"熊孩子"?本文带着这些思考,对"走近音乐剧——《猫》"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钱正权 《小学语文》2008,(10):50-5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猫》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是老舍。一位年轻教师要上公开课,自己备好课以后来与我研究教案。我说我们不忙研究教学方法,还是先请你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和理解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自己读课文感受要深,理解要到位,教学设计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方法在教学中是第二位的。倘若教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浮于表面,或者理解有偏差,那教学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干里”。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句话将2001年版的课标中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从整体上阐述了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也给我们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角色定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自主、体验性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要求教师克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弊端,反对"注入式"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中不同教学途径及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到一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为其中两位教师精彩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而叫好.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人教版)这一课,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丁静 《考试周刊》2013,(8):35-35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以创设特定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感受,培养他们的独立探求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现我就初中语文的情境创设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针对某一事物,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落实这项任务,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获得写话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亲身体验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指导学生写话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受和体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学生在写作业时,坐姿不正确,眼睛离作业本太近,有时歪着头时,教师要提醒、指导学生.学生有的能做到,并坚持了下来,有的做不到或当时做到了,过后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以"蒙眼画五官"为话题,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上课时,我说明要求后,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大圆,告诉学生,这是人的大脑,没有五官,要求学生蒙上眼睛画五官,看谁画得最漂亮.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一说到写作文立马就头疼。问其原因大致都说:"不知写啥"。针对这一普遍现象,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我又急又难受,总想寻寻觅觅查找个根源。功夫不负有心人!转换角度,变换角色,重新审视,我发现:在学生看来,总觉得不知写什么,心里没底,就如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发现,缺少体验。因此,我就想方设法诱导他们梳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利用图画、故事、活动和游戏等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先说后写,这样,问题解决了。孩子们作文有"米"下锅了,不再为写作文而头疼了,我的教学也顺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