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辽宁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为背景,分析了全运会推动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的既往经验,提出了基于辽宁区域特色的"职工体育大赛"、"群众体育文化创编成果大赛"、"体育达人秀"、"村落体育活动成果巡展"、"全民健身景观体育"、"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大会"等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模式,旨在为辽宁全民健身品牌文化活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全运会文化以及辽宁省高校文化内涵的解读,表明第十二届全运会的的承办将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对辽宁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促进了校园文化的民族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带动学校体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运会品牌识别系统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运会品牌建设缺失致使每届全运会的市场开发都从零开始,全运会品牌建设分为品牌核心识别系统和外在品牌识别系统.在基于全运会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全运会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制地语义联想的实证研究法总结概括了全运会竞技体育、全民参与、全运文化、全运经济四方面属性,提炼了全运会核心内涵“展竞技风采,迎经济腾飞,享激情参与,创民族辉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全运会外延品牌表现的不足,指明了外延品牌的建设路径.这对全运会品牌建设具有极高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练员与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主体,而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是竞技体育最基本的关系.因此,从"文化生成"的视阈看特定文化情境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对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双向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认为,儒家文化糟粕致使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不能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对话状态,不利于形成平等、民主、互动的人际关系.有效规避儒家文化中消极思想的影响,从儒家文化的精华中汲取生存智慧,明晰发展路径,深入解读两个群体关系的双重性,有利于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民主、和谐、进步"发展路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分析第十二届沈阳全运会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举办全国运动会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不仅推动了辽宁体育事业的发展,还能给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效益。从体育产品消费、场馆设施、国内外交流、赛场文化、体育旅游、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其关联关系并且提出更有效的对策,使得辽宁省以本次全运会为契机大力经济,促进辽宁这一“体育大省”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地阐释了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以建设高校和谐体育文化为目标,提出并分析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与高校体育文化硬实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效能,增强高校体育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及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和谐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也是现代文明的价值目标。全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根调控杠杆,其作用不可低估,但进入新世纪的全运会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不适应时代需求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儒家和谐的宝贵资源,对全运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具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因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得更为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之间互融互通、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对活动主体——学生的关注;加大对特色体育项目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两者互动的桥梁;营造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氛围,构建互动的环境;多维度打造两者和谐共建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建.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7,(5):10-16
天津全运会是天津市迄今为止承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与以往全运会相比,天津全运会改革色彩浓厚,改革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在体育事业改革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透视天津全运会,可以进一步了解全运会的新功能、新价值;探讨天津全运会,可以从中发现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分析天津全运会,可以为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启示、新启发。为此,《体育与科学》杂志社紧紧围绕全运会的改革与变化,邀请了相关专家,就编辑部提出的全运会改革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讨论涉及到了全运会改革的发展理念、全运会改革的措施、全运会的文化属性、全运会的英雄观与偶像观、金牌的价值与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赛事是聚焦能力很强的媒介平台,在构建城市软实力、传播地区形象等方面具有直观、高效和感性的优势.辽宁获得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给辽宁的14个城市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述赛事的举办对城市软实力的构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程度,构建和谐氛围;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打造宜居环境.以十二届全运会为契机,通过媒体、优秀运动员或者体育明星、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旅游以及民间各种交流活动等传播体育大省的形象以及辽宁城市的良好形象;建立完善的传播体系,实施“议程设置”,大力加强辽宁城市的软实力建设,以此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兆杰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33-35,40
民族传统节日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和相关仪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形式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重视个体生命、追求延年益寿;敬神畏鬼、辟邪驱疫和重视生育、渴求情爱的民族心理和意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杨雯 《体育科技》2014,35(4):29-30
将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基于城市竞争力视角对承办全运会进行综合分析,对承办全运会提升辽宁省综合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辽宁通过全运会这个平台展示了辽宁省的风格与特色,促进了辽宁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竞争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国策。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理性化的价值:提高国民的现代民族意识,指导国民建立社会发展的整体思维观。应加强武术文化教育,让武术文化价值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国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太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太极文化的内涵及软实力价值体现,研究认为:太极文化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对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另外,健身养生双重功能体现太极文化软实力的本体价值,国际品牌效用彰显出太极文化的国家文化形象,育人价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是太极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当前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时代下,应兴起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本文旨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篮球文化的内涵,对中国篮球文化进行解析,提出构建中国篮球文化的方式方法,把握中国篮球文化以及世界篮球文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篮球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武术与网络游戏的结合把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现代武学的新媒体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和体验中华武学文化,但在提倡青少年在通过玩游戏提高文化传承度的同时,不要过分迷恋网络游戏而影响身体健康和文化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然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当今高校中并未达到应有的和谐。数十年来,高校中的体育教育已让年轻一代人基本抛弃了民族传统体育,淡化着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反,却过多地接受到西方体育与文化的教育。当前的高校存在着西方文化格律下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形式,呈现"肤浅"的技术传授与"荒落"的传统文化传承落差,受到了师资队伍"人文素养"匮乏与教学观念、方法"陈旧"的阻碍,苦于自身理论体系与课程建设的极其不独立、不完善。走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困境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弄堂游戏曾是上海里弄文化特色之一。在新形势下,上海市承兴小区挖掘、弘扬传统的民间体育资源,形成了有体育特色的社区文化,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社区凝聚力,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推动力量。民间体育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体自我身心的和谐等和谐文化内涵,提出依托学校教育、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以农村为主体、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等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途径,使传统武术文化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同化现象,分析同化的原因及弊端,提出应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化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