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会馆、公所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其萌芽至少在宋代已经出现,明清时期,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城镇,会馆、公所已相当普遍.美国学者罗威廉把会馆、公所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同乡类,二是同业类,三是同乡兼同业的复合型.20世纪初,这三类会馆、公所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即新型同乡和同业组织演变.同乡类会馆、公所被同乡会代替,同业及同乡兼同业的复合型团体为同业公会取代.同乡会与同业公会不仅与传统会馆、公所的职能不同,从制度层面比较,也有根本差别,这种差别蕴涵丰富的时代信息,是20世纪初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的折射和反映.本文以会馆、公所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为考察重点,同时对政府与同业组织现代化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代常州由于客商会集,出现了按地域组成的会馆公所。太平天国以前,常州已有保护本帮利益的安徽婺源帮的大兴会馆。光绪末年,常州又有赣龙信会馆、临清公所、洪都公所。这些会馆公所都是地方性的商人行会,凝聚力很强,而且还向清政府提供经费。如1902年常州疏浚运河时,木业筹垫制钱3万串,因此取得木排停泊西运河的权利。光绪十四年(1888年),常州大生、宝康、泰生等12家钱庄设立钱业公所,这是突破地域观念,按行业组织起来的同业组织。有关钱业的重大问题都要经公所评议决定,故公所大厅挂有“准直堂”横匾。会馆公所的基本职能是维护行业利益,…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会馆(公所)[1]遍布全国各地。据1909年《上海指南》所载,上海的会馆有六十多个。北京的会馆则更多,可考证的有425个[2]。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步伐加快,新式同乡会应运而生。据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1934年所编的《全国民众运动概况》统计,上海新式同乡会有65个,湖社即是其中之一,而且较为典型。本文力图通过上海开埠后湖州商帮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传统或近代性地缘团体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湖社的具体活动,揭示近代新旧同乡团体的社会参与及其特征。一、新旧同乡团体的嬗递成立于1…  相似文献   

4.
上海木业同业公会的近代化--以震巽木商公所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全市性木业同业组织主要有两个,即成立于成丰八年(1858年)、以经营国产木材为主的木商公所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营洋木业为主的震巽木商公所(又称板木公所)。这两个公所都出现在上海开埠以后,并在国民党政府实行《工商同业公会法》时,分别被改组为新式同业公会而继续共同发展。它们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工商业团体逐步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域商帮,经营足迹几遍宇内。徽商在其经营集中之地多建有会馆或公所,特别是南北两京、苏浙、湖广、江右等地,既是徽商的辐辏之地,也是徽商会馆、公所的集中之区。徽商会馆、公所作为民间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维护徽商利益的功能,还承载着联乡谊、祀神祇、办慈善等社会功能。新近由李琳琦、梁仁志整理点校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公布了大量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等原始资料,其中不少为稀见的档案文书。这些徽商会馆、公所资料的公布,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资料,有利于推动徽商会馆、公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正>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域商帮,经营足迹几遍宇内。徽商在其经营集中之地多建有会馆或公所,特别是南北两京、苏浙、湖广、江右等地,既是徽商的辐辏之地,也是徽商会馆、公所的集中之区。徽商会馆、公所作为民间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维护徽商利益的功能,还承载着联乡谊、祀神祇、办慈善等社会功能。新近由李琳琦、梁仁志整理点校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公布了大量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等原始资料,其中不少为稀见的档案文书。这些徽商会馆、公所资  相似文献   

7.
同业公会的历史可追溯至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步入20世纪后,曾经作为上海等重要沿江城市经济活动的“宠儿”的同业会馆、公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国一位研究近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学者曾指出,传统的同业组织并没有提供一条通向近代辛迪加的道路。当时一种更新的经济组合体制正被工商界的精英们所期待着。这种经济组合体制可为实现更为广泛的目标提供一个组织基础。于是,与近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工商业团体——同业公会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清慈善组织与会馆公所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臻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初露端倪并日趋发展,传统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转型,社会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纯慈善组织和以业缘、地缘为纽带的会馆公所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以上两类组织较为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两类组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旧时苏州,丝织品业成立了云锦公所、文锦公所、霞章公所等名称美丽的行业组织,那么丝织品业的原料来源——丝业又有怎样的行业组织呢? 一 位于祥符寺巷的轩辕宫原分东、中、西三落,宽敞气派,却因太平天国运动化为焦土.道士李润田劫后返苏,计划恢复旧观,于是向苏州商界大佬纱缎业募集资金,打算将原来的中落、西落重建一新.后来中落房屋成为云锦公所的办公场所,西落作为先机道院,嗣承香火.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北京会馆的修建与活动一时达到鼎盛时期,所谓“京师为四方士民辐辏之地,凡公车北上与谒选者,类皆建馆,以资憩息;而商贾之业同术设公局以会酌事谊者,亦所在多有。”据学者的调查统计,清代北京外城,有大小各类会馆共计392处。这些会馆,多数是为招待各地应试举子和来京官员、士绅而设的乡缘试馆,如湖广会馆、番禺会馆等,一般由在京官员捐资兴建,或京官外放时将私宅捐献改建而成,也有的乡缘会馆是由本籍有影响、有地位的人士如达官、新科贵人等牵头筹资建造,并得到本籍地方官员和工商业者的资助。还有一部分会馆是为维护行业利益、协调同业关系而建的业缘商馆,如长春会馆、河东会馆、仙城会馆等,多由本籍、本行业的工商业者集资兴建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