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兰州方言叠字词,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四类,其中名词类和形容词类的叠字词比普通话叠字词多,特点与普通话不同。文章用大量例证分析并说明了兰州方言叠字词的形式、功能及意义,并比较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襄樊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是襄樊方言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语法现象。与普通话相比,这三种词类重叠既有与普通话相同之处,又有自己方言的特点。章通过描写、分析、归类的方法对这三类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晋语并州片分音词(尤其是在生活中常用的,进入当地普通话系统的词)的整理研究,探讨、推导出分音词中所包含的一些语言文化信息。以词性为主要依据,将晋语分音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并将通过分析得出方言中该类现象的判断依据、与圪头词的比较、对古音的保留的意义,以及分音词和反切注音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梁燕 《学语文》2007,(5):47-47
叠字具有特殊的文学辞彩。《庄子》中的叠字以其优美的音律和生动的形象,提高了表达效果,强化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带给我们优美的阅读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庄子》文中"AA式"叠字共有四类:形容词、动词、名词和副词。作为名词的"世世""旦旦"是仅有的两个。  相似文献   

5.
盘锦位于东北三省中的辽宁省,隶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因此,盘锦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不大.但是,与普通话相比盘锦方言还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例如:儿化.本文通过对盘锦方言中儿化这一现象的浅析,总结出盘锦方言中的儿化具有日常生活里常用的、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儿化的多;小字格儿的词多半可以儿化;单音节形容词、量词等的重叠形式常儿化;除名词外,其他词类的词也存在儿化等规律.希望能够为后来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渭南方言作为陕西关中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变调方面有其显见的特点和规律。文章主要探讨方言上声、阴平、阳平的连续变调,及叠字名词、形容词变调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闽中、闽北方言的分音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闽中、闽北方言分音词的特征,分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和扩展形式六类列出分音词词表。  相似文献   

8.
涪陵方言属四川方言川东方言片区重庆话属的一个方言点。涪陵话的语音、词汇与普通话存在不少差异,致使涪陵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常常出现方言词汇而影响其正确表达。本文从语法上的词类概念角度,辨析涪陵方言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王月圣小说中方言要素的呈现方式:方言土语和普通话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方言要素丰富,包含大量富有表现力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等;方言要素的呈现特点主要体现为方言要素直接入文。王月圣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还善于把原生态的方言片语提炼成准确而富有意蕴的文学语言。王月圣小说中的表现力强的方言词语有:方言名词(人名、地名、物品名称等一般方言名词)、方言动词(一般动词和熟语类动词)、方言形容词等。这些方言词语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0.
毕节方言中,重叠词语众多,形式复杂。毕节人说普通话,常常会使用重叠形式的词语,因而容易导致使用方言词语讲普通话的错误。从构成方式入手,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毕节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中重叠形式的异同,为毕节人讲好普通话服务。  相似文献   

11.
宿迁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既非词语的构词形态亦非构形形态的特殊动词重叠结构,是正反选择问句中省略"不"的一种特殊表达。另外,宿迁方言被字句标记词有"被"、"给"、"来"、"挨"、"撩"等多个,与普通话的用法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龙选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7-128
永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兰州市西北部。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隶属兰州市管辖。兰州方言属于甘肃方言西北官话中的一种方言——兰银官话(按古入声字今调类分),兰州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重要方言,永登方言作为兰州方言的次方言也有自己独有的的特点。试讨论永登方言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固始话的“嵌1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典型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下江官话的特点。章在概述固始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汇释固始话的“嵌1词”,最后讨论其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13图介绍930个汉语方言点保留入声的情况,并绘制必要的方言地图。官话多数方言的入声已消失,但保留入声的方言也超过了四分之一数,主要集中在晋陕官话、江淮官话和部分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中,粤语、闽语、吴语、客家话入声都保留得比较好,赣语和湘语则有所落差。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多数尚能同时保留入声韵尾,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韵尾的方言已经很少,湘语则完全失落。从入声和入声韵的演变情况看,湘语是南方方言中最为创新的一支,跟西南官话的表现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5.
固始话的“嵌l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始话虽然隶属中原官话,但与典型的中原官话差别较大,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下江官话的特点。文章在概述固始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重点汇释固始话的“嵌l词”,最后讨论其特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入声是古代的一个调类,在今官话方言中都已消失,分派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就《方言调查字表》所列入声字对照兰银官话、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东北方言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比较了这些入声字在上述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相似文献   

17.
安康是一个多方言区,不仅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而且还存在湘语和赣语,因此方言混合现象十分明显,而其中又以词汇融合最为普遍。其融合方式主要为:一是障碍性词语近于消失;二是强势方言词汇相互渗透;三是替代原有方言词;四是部分移民词语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消失;五是词形更新、词义叠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对方言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考察,归纳出同素逆序词在方言中淘汰保留的13种模式.运用"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制约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发展使用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从不同候选项对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违反程度,比较这些生成的输出形式的合格程度,得出优选项并说明其在方言中的和谐性,对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的发展加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9.
昌宁方言词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友昌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41-46,50
昌宁方言基本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很高的一致性,大部分词与普通话词形、词义完全相同,仅读音略有差别的词,其余的词可分为词形与普通话不同或部分相同,词义与普通话词形成一对一的整齐对应关系和词形和普通话相同,词义不同或只部份相同,也不能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两类,加上保留较多的古词语、融进了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词语、合音词丰富等特点,共同构成了昌宁方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