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发行是报刊社经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着报刊的市场份额,以及报刊社的广告收入。报刊社从建国初到1984年,在发行方式上一直委托邮局发行,实行“邮发合一”,这种合作关系从1985年起开始发生变化。1985年,《洛阳日报》率先脱离邮局,进入发行领域,自建发行渠道、自收自投,即自办发行。1986年,《太原日报》等六家报社也加入到自办发行行列。  相似文献   

2.
报刊总编辑,总揽经营全局的第一总经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经营和经营报刊,虽然这两个词组的区别只是两个专有名词的顺序颠倒,但是却有意义上的本质不同。前者主要是指报刊社的发行和广告以及其他经营工作;而后者是要用经营的理念来指导报刊社的全部工作,不仅仅是报刊的发行、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就是采编工作也要用经营的理念统领。  相似文献   

3.
发行,是于100多年前报刊这一现代产业形式产生之时,相应出现的,没有采编,就没有报刊产品,没有发行,就没有市场.现代报刊发行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目前发行主要承担着报刊社的三流:"物流、现金流、信息流".面对来自市场、电子、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压力,要做好发行工作,仅仅靠发行人员发发货、收收款的那种发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报刊经营发展的要求,报刊发行也一定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行.  相似文献   

4.
竞争与合作博弈间的和谐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员工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随着纸媒的经营压力加剧,报刊社给予发行部门的费率逐年紧缩,针对这一现象,发行部门一方面要找准和制定符合发展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精干的目标营销和品牌推广队伍.1.明确调研目标,着重在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上做文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除了看重报刊内容外,更多看重发行部门为之提供的附加服务.如员工在送完报刊后,能否为他们提供上门办理分类广告等附加业务.  相似文献   

5.
发行收入是教育报刊的生命线,是报刊社的主要利润来源。转企改制后,国内教育报刊失去了行政依托,面临着体制变革、读者特殊和市场开放的挑战。只有在巩固原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采取贴近读者需求,整合发行渠道,丰富促销方式等措施,才能使教育报刊的发行工作在市场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报刊发行将报刊生产与消费联系起来,是报刊社经营的关键.我国的发行市场已进入到买方市场阶段,报刊的消费者--客户成为市场的主导者,各类报刊在发行市场上的竞争也演变为客户竞争.客户决定着报刊社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好客户对推动报刊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珂 《传媒》2006,(8):37-40
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报纸发行完全通过邮局发行,没有自己的发行系统,报刊社将发行工作完全托付给邮局,由邮局全部承担,但是,传统的邮发方式在新形势下逐渐显现出了它所固有的弊端,有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报刊社的要求,例如通过邮局订阅报刊可能会使整个订阅过程延长,投递速度慢,订阅报刊种类短缺等就等于断了报刊生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甄耀华 《青年记者》2008,(10):90-91
随着报刊经营进入买方市场,发行在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原来邮发一直占据中国的发行市场,无论是报社还是杂志社,把东西编出来,印出来,交给邮局,就算完成发行任务了。原来所谓的发行是“发了就行”,而现在民营的异军突起和日报的自办发行,改变了原有发行格局,二渠道、日报网络还有第三方发行公司,对发行市场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发行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9.
发行的悖论     
陈愈超 《传媒》2005,(9):58-59
什么报刊会出现发行的悖论? 从开元策略的报刊零售市场研究结果看,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报刊身上,这种报刊的特点是在发行上赔本,主要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媒体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宗蕾 《出版参考》2005,(6S):17-17
发行工作是报刊生存的筋脉,一路摸索走来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财富,还有发行人道不尽的酸辣苦甜。近日,在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中心举办、报童网参与承办的“全国都市报刊发行竞争力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报刊社发行负责人、各省市邮政发行局业务负责人和民营发行公司的代表共150人,踊跃发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署发行司司长刘波、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等有关领导也与会指导。由于篇幅限制,仅撷取部分精彩发言中的一些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报刊广告具有内容健康向上、产品或服务实用性强、定位区域化和客户行业化的特点.目前教育报刊社广告经营面临着读者的经济状况差且消费能力低、广告受众具有集团化和显性特征、国内缺少权威的发行量第三方认证机构、报刊有效发行率不高、报刊社忽视广告经营业务等挑战,亟须通过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广告形式、广泛开展合作、重视广告策划、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我国报刊经营必然发生转化。“3报刊发行的营利额”、“报刊广告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使部分报刊业成为我国经营业绩较好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刊业出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主、以主促副”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涛 《新闻前哨》2007,(5):52-54
一、报业发行促销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业呈现出一个不断改革与持续发展的局面,发行运营在报业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报刊都是依靠邮政局发行。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在全国开始自办发行工作。到目前,我国报刊自办发行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自办发行为我国报刊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崔巍 《记者摇篮》2005,(2):45-45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报刊“自办发行”已成为众多媒体解决报刊发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垄断色彩较浓的国内报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内容为王”的传统办报意识,而将发行人定位为送送报纸,发行人始终以“蓝领”形象出现情况下,《半岛晨报》却在经营管理中将人才经营作为发行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筑就发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化力及其增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一般性的报刊社均要逐步转为企业.转制后的报刊社要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提高报刊经营绩效,就必须重视发挥报刊文化力的作用,懂得运用报刊文化力来创建报刊品牌,提高报刊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办报、发行、广告一直是报社的三项主要工作,由于报纸定价往往不抵纸张成本,报纸发行环节普遍处于赔钱状态,广告收入就成了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报业的经营思路的关键一条是如何增加广告收入作为资源补偿和价值增值,如何将其社会影响力和传播能力以广告服务形式转化为商品出售给广告主,也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吸引广告主。可以说,传媒产业成为媒体和广告催生市场景气的共同体,报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传媒聚焦     
《传媒》2005,(6):24-25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中心主办的“全国都市报刊发行竞争力峰会”于5月1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在我国加入WTO并按WTO的规则逐步放开报刊零售市场的背景下组织召开的,是我国研讨报刊发行工作的高层面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报刊社发行负责人、各省市邮政发行局业务负责人和民营发行公司的代表共计150余人,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发行司刘波司长、报刊司王国庆副司长等总署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精彩演讲。峰会着重研讨了在报刊零售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点明了报刊下乡的意义,分析了农村报刊市场得不到开发的种种原因。解决报刊下乡难,首先必须加快农村报刊发行的市场化步伐,创新经营模式,建立适合农村的发行体制;其次,加强农村发行网络建设;还要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发挥规模效益,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亮 《新闻三昧》2005,(3):46-48
目前,我国报纸的经营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报纸定价高于成本,报纸以发行盈利。这类报纸版面少,广告少,周期长,发行量大,编辑、经营成本低,主要以发行获利。在竞争战略上,它们走的是成本领先战略。第二类是定价高于成本,同时还有广告收入的行业类、地域性报纸,这类报纸在某一行业或地域内有较高的读认同度,目标读群的定位有较高的专业特征,这也使广告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投放。第三类报纸走的是定价低于成本、一次销售亏损、以二次销售弥补一次销售的盈利模式。大多数都市类报纸属于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有效发行论”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强 《传媒观察》2004,(10):25-27
内容、广告和发行被称为拉动报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业内人士推崇发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报纸发行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广告收入的多少,而广告是报纸的生命线,因此对一只脚跨进市场门槛的中国报业来说,发行所起到的作用不逊于内容和广告。前两年,石家庄、武汉等地报纸曾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