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成为档案管理新对象,驱动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成为档案价值新形态。档案数据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要素和新质生产力。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是指档案数据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价值,立足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从更广泛多元的视域将档案数据视为独具特色的经济要素、管理要素、文化要素、知识要素和生态要素,拉动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数字政府决策、牵动数字文化创新、带动数字社会运行和推动数字生态平衡,赋能数字中国建设。文章聚焦档案数据要素价值主题,揭示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概念内涵,进行档案数据要素价值质性分析,总结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规律,探索数字中国战略下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方式,助力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潜能释放,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档案数据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数智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集群融合与聚变发展,驱动万物互联、智慧创新,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加速推进,档案工作数智化转型态势明显,智慧档案战略呼之欲出。智慧档案是以档案数据为核心要素,以智慧档案馆室建设为载体依托,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档案智慧化服务的组织业态与战略体系。以“理路-链路-进路”为研究线索,分析智慧档案建设的逻辑理路,构建底座、平台、枢纽、终端于一体的智慧档案运作链路。围绕智慧档案推动进路,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制度赋能、文化赋能和智力赋能,将档案人员的专业智慧、档案数据的智慧基因、机器技术的智能要素有机耦合,在人机物三元智慧融合中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和档案服务能力,助推档案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现存的同质化及产业化发展受阻困境要求必须深入至其内在机理层面加以探究。通过引入价值链理论,构建了以档案多元价值实现为核心,以档案文化资源挖掘与梳理、档案文化创意生成与投入、档案文创产品开发与制作、传播与推广及其消费与反馈为基础活动,以创意文化建设、组织模式搭建、技术手段赋能和制度体系保障为辅助活动的档案文创产品开发价值链模型,并从强化价值驱动、促进过程融合及夯实保障根基三个层面探析相应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推动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是发挥档案数据价值、赋能社会治理的关键。文章梳理相关文献,阐释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开放共享的现实价值,探究大数据环境下档案数据开放共享现状,发现存在政策法规缺失、部门联动不足、数据风险加剧等问题。对此,基于大数据视角,应从政策保障、协同共治、技术赋能等层面构建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以期优化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档案数据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档案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档案数据呈现出海量化、复杂化的特点,通过档案数据协同治理有利于释放档案数据价值潜能,促进档案资源开发,提升善治效能。但当前档案数据协同治理面临着顶层设计缺失,制度体系不完善;主体协同意识不强,职责权属待优化;档案数据资源分散,数据规模庞大的困境。因此,从强化档案数据协同治理顶层规划、增强档案数据协同治理意识、积极探索档案数据治理新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以提升档案数据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档案赋能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档案数据是国企数据治理的主要对象,随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档案工作也迎来创新发展机遇。国企档案工作应以国企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为核心,结合国企混合制改革的市场背景和政治属性,重新定位工作重点,并从策略、组织、技术三层思路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档案事业正朝着数据化智慧化转型。文章在解析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智慧治理所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其档案数据参与政府治理的成效、问题及实践经验,并从赋能主体、赋能过程、赋能手段三个角度构筑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智慧治理推进路径,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8.
葛悦  邵华 《山西档案》2022,(5):75-82
档案数据治理是档案治理的重要组成和重点领域,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的进步推动着档案治理的变革与转型,丰富了档案治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区块链技术凭借多项特殊优点,为档案数据原始性与真实性、安全性和共享性提供了有效保障,赋能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档案数据治理活动。随着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区块链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技术赋能档案数据治理逐渐从顶层设计优化、治理体系完善、服务生态建设三个角度向技术使能演进。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权利分属不清、边界不明、保障困难给档案数据开发利用带来诸多挑战与风险,开展档案数据权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档案数据管理实践与发展境况,聚焦档案数据权益维护与安全利用,阐释分析档案数据权利类型特征和功能内涵,探索构建档案数据权利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档案数据权利是档案权利与数据权利的融合与交汇,根据财产权、知识产权和人格权等权属定位,将档案数据权利分解为档案数据所有权、档案数据知识产权和档案数据人格权,并对每一类权利进行细分,形成由多项子权利构成的一个完整权利体系,推动档案数据权益保障、生态优化与价值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旨在研究数据驱动背景下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设计/方法 ]结合现有文化产业价值链等相关概念,对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进行概念界定,并从系统论角度对其构成要素展开分析。[结论 /发现]基于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需求和目标,重点揭示数据驱动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机制,强调数据驱动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全链条,基于区块链大数据驱动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全链条升级,催生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新的平行价值链,并从价值生成、价值流转和价值实现方面提出价值链重构的实现路径。[创新/价值]建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三阶段模型,提出数据驱动背景下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三重作用机制,并结合三阶段模型分析重构实现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技术赋能、产业导向、协同共享三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遗产档案智慧数据资源建设的价值理念,依据相关政策环境,从数据建模、数据关联、数据呈现方面探讨了文化遗产档案智慧数据资源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档案是记录教学、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的大型资料库,是高校发展历程中长期积淀下来极具价值的文献集合。长期以来,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低下,无法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当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价值链"建设,对于提升档案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找出了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价值链和大数据的弥合关系,对大数据时代论高校档案管理"价值链"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档案数据质量及其保障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以昆柳龙直流工程为典型性案例,遵循扎根理论"边收集边分析"的特点和"三级编码"的步骤对所获得的280条观察记录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出概念与范畴.对编码结果分析发现,档案数据质量要素主要包括档案内容的规范、档案内容的完整、档案数量的齐全、档案分类的科学、档案鉴定的精准、档案组卷的合理、档案编目的规范及档案签章的合规.上述质量要素难以依靠人工方式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引入智能技术赋能的思维,挖掘档案数据质量保障的智能化实现方式,通过符合性智能审查保障档案数据自身的质量,通过智能化业务保障档案数据的过程质量,实现以"智"提"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档案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新对象和档案学研究新论域。立足档案与数据协同视角,从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双层维度透视破析档案数据本体质性、生成机理与运行规律,探索档案数据理论内涵与管理策略。[方法/过程]聚焦档案数据内涵深化与实践创新,通过文献梳理、辩证分析、比较研究与系统建构,归纳档案数据研究题域分布,构建档案生态演化矩阵,洞察档案数据研究发展态势,探究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档案数据是档案与数据的双向延伸、协同交互和内在统一。档案数据化层面,重在引入数据科学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工具,从资源转化、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伦理规制、素养提升等方面构筑档案数据化生存空间,推动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数据档案化层面,重在运用档案学思想与档案管理专业方法,以全景观、法制观、协同观、系统观、平衡观为指引,重塑数据档案化管理体系,促进数据有序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数据管理注入档案智慧。  相似文献   

15.
牛丽 《兰台内外》2023,(18):34-35+38
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数据化时代,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逐步实现模式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档案资源共享化、档案价值数智化。目前,加快档案数据化转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存量档案数字化识别开发水平低、增量档案重复性保存资源浪费大、档案网络综合性利用水平待提高的问题,需要在加强顶层规划,建立数字赋能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档案资源整合、档案共享平台建设、数字人文赋能,搭建反馈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聚焦23个省级和副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从政策环境、数据基础和数据利用三个方面制定框架指标进行调查,发现我国档案部门参与政府数据开放行动的政策覆盖较为全面,但针对性指导薄弱;数据建设总量可观,但质量与分布欠佳;数据利用硬实力强,但应用与推广疲软。据此提出优化对策,包括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档案数据开放环境;深化技术赋能,强化档案数据资源建设;以公众为中心,打通档案数据利用命脉。  相似文献   

17.
数字文明与档案数据治理之间存在互构关系,中国式数字文明构建为我国档案数据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价值判断和路径指引。文章在全面梳理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式数字文明构建的内涵,从思想理念、行动过程和价值效益三个维度分析档案数据治理的发展逻辑,并进一步指出理念创新、资源整合和价值反馈是驱动档案数据治理持续建设完善的关键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从塑造思想共识、加强要素融合、拓展价值实现渠道三个方面提出档案数据治理的实践进路,旨在从数字文明建设的宏观视野促进档案数据治理话语和路径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联邦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的核心特征包括:档案数据治理融入联邦政府整体数据治理,开展信息、数据与档案的融合性治理,建立治理主体及政策法规的协同关联,注重资产性风险管理理念。据此,文章提出对我国档案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的启示:守正创新,提升档案部门数据治理能力;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国家数据治理体系;价值赋能,充分保障档案数据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工程档案管理的特征和趋势出发,认为在新形势下,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着数据孤岛、技术赋能发挥不充分、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复合型档案人才缺乏等问题。解决好这些困境,需要创新工程档案管理体制、推动档案资源融合利用、优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档案服务水平、释放工程档案价值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我国围绕档案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档案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入,档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档案治理能力逐步提升、档案治理价值持续彰显。与此同时,随着政策调整、技术演进、需求转变和业务更新,档案治理的要素、治理的议题、治理的诉求和治理的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增加了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难度,亟须从坚持规则主导与价值耦合、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丰富档案赋能场景、创新档案治理技术等方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