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乡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人在异乡常感孤独无依。“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异乡让人常思故人故乡。“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异乡让人常怀故土之事。世间最难的事,是不得已身处异乡,却只能自解、自处、自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结合见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联系现实谈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紧扣材料主旨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往事,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课文采用较为常见的总分总结构来写。第1自然段总起,开门见山表达情感。第7自然段总结,呼应开头,再次抒发思乡之情。表面上看,课文的主题似乎非常明显,实则不然。个人以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存在着两方面的难度:一是为何“故乡月”最令作者难忘?二是“小月亮”的“小”有什么内涵?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写亲人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不知我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写亲人思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千里思故乡”。月夜杜甫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时诗人被叛军俘获,羁留长安;妻儿却远在鹿州, 彼此存亡未卜。诗人从对方落…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特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千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参考下列立意提示,选择适合自己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5.
何捷 《江西教育》2022,(43):18-19
<正>青年教师在备课时提出疑问:统编教科书中特殊的习作单元,其中编排了“习作例文”。这一类特殊课文,该怎么教?的确,这是一个新问题,也很少有名家提供参考。笔者关注了不少“习作例文”的教学课例,发现所设计的,依然是“老一套”。所谓“老一套”,最典型的就是将它当作普通的课文来教,按照“文学化”的解读:读一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品一品,文章写得好在哪里?说一说,文章用了哪些方法写?仿一仿,用上述方法局部模仿。最后,还不忘来一个“带着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体验,反复读一读”。发现了吗?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每当在语文试卷最末看到这道分值60分的大题时,你是不是总会紧张甚至慌乱?到底该写什么内容呢?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请别慌,让我们来帮你——如何通过材料挖掘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如何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既有逻辑又有深度的创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全省12位语文名师,以“我观”为总主题,下设“我观自然”“我观社会”“我观自己”三大母题,精心命制了各有侧重点的24道高考作文模拟题。  相似文献   

7.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情并茂,描绘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杨梅树和果的特点来描写的。教学时可采用“以读导写”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种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正>童年少不了玩具的陪伴。有的小朋友喜欢“呆萌”的玩偶,有的喜欢酷炫的跑车,还有的喜欢自己设计的“咕卡”……你最喜爱的玩具又是什么呢?一起来学着写一写吧!第一步:读懂写话要求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写话要求,大声读一读吧!在写话要求中,最重要的是问句部分。第一个问句:“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哎呀,这可太简单啦!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问题——你肯定有很多喜爱的玩具,但不要把它们全部写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万远芳 《南昌教育》2006,(12):12-12
同学们,当你行走在一望无际浩翰的沙漠时,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水,绿洲)当你置身于寒冷的冬天,面对一片“枯藤,老树”时,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绿意,新芽)当老师改到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文章?(有新意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训练的内容:多角度立意(板书)。现在的中考作文话题已由1999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到现在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而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又为同学们大开方便之门,每位同学在作文时都会感到有事可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但就在同学们感到不会而无从下笔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写,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材的标准是什么呢?(真、小、新)在选材上我们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上。再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使我们的构思立意与众不同,给阅卷老师一缕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星球中,月亮是最能够撩拨人们情怀的奇物天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千里寄相思”……干百年来,人们望月生情、以月传情,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也留下很多睿语佳句。请以“月亮”为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言情写志或记事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诗歌不得少于20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十指连心。手是人肌体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人们在学习和劳动的时候,常常用手来展示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表情”——高兴时,拍手称快:兴奋时,手舞足蹈;悲伤时,掩面哭泣;痛苦时,捶胸顿足;激愤时,摩拳擦掌;紧张时,手忙脚乱;尴尬时,手足无措……因此,在刻画人物时,通过“画手”来写人,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鲁迅先生就是一位“画手”的巨匠。下面,我想结合先生的几篇小说跟大家一起学一学他的“画手”技艺。一、通过“画手”反映人物的遭遇在小说《故乡》中,鲁迅先生写“我”20多年后回到故乡,看到了少年时的朋友闰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赵欣 《小学生作文》2022,(20):38-39
<正>今天,赵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写话作业:写一写班里最有特点的同学。萌萌到家之后就唉声叹气。妈妈看到了,问她:“萌萌,怎么了?”萌萌说:“老师让写班里最有特点的同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妈妈想了想,问:“你班里哪个同学做事最认真?哪个同学讲故事最吸引人?哪个同学在体育方面最出色?”“要说做事最认真的,那应该是小白了。”萌萌说,“大鹏讲故事最吸引人,每次课间讲故事,总有一群同学围着他听。体育最出色的是体育委员瑶瑶,别看她是女生,短跑比我们班男生还快呢!”  相似文献   

14.
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和句子后.我就让学生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开始写绘画日记。先让孩子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并配上图画。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月亮挂在什么样的夜空?你能画出来码?然后让孩子用上“月亮”一词把自己画的画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材料2000年6月某杂志为了配合学校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部分调查结果颇能反映一些问题。请看摘录:①“你对当前学校教育看法如何?最满意的或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对后一问,只有10%的人写了答案。②“你对所在班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有何看法?能否提出改进意见?”这一问题,只有12%的人能完成后半题的答案。③“你人生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为此具体做些什么?”对这一问题不作答的占30%,答出理想而不答做法的占22%,答“做老板”、“做比尔·盖茨”、“无所谓”、“没想过”的占到70%…  相似文献   

16.
师:鲁迅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次? 生:三次。 师:哪三次?能否把描写的原文朗读一下? 生:一是“我”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二是“我”回忆起的“神异的图画”;三是“我”“在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一 )回忆中的“故乡”   “我”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   它的“美”,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得出来:   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后,乡绅张静斋主动上门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里的“桑梓”是用以指称故乡的。为什么不用别的树木而单用“桑梓”来指代故乡呢?  相似文献   

19.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写了“故乡”的景,写了“故乡”的事,更写了“故乡”的人。写“故乡”人,重在写“我”和闰土的关系,而重中之重,又在于表现闰土生活命运的巨大变化。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木偶人”形象。这“木偶人”的形象,作者是这样写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六年级《我写我》的习作训练,习作提示如下: 再过两个月,小学六年愉快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将要离开可爱的母校,告别敬爱的师长了。六年来,同学们就像小树一样,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想不想给自己画画像,写一写自己?应该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这次作文就来个“我写我”。你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爱出什么题目就出什么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