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德国的技能形成体系以其独特的双元制赢得了世人瞩目,在德国技能形成体系的演化过程中,随着多方的利益冲突与平衡,形成了德国技能形成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责任分担的技能投资制度、标准化与可迁移的技能供应制度、有效的技能评价制度、公平可信的技能使用制度以及多方支持的社会合作制度,使德国技能形成体系走上了高技能、高工资、高附加值的高技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方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鲜明特色,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高职院校应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准入制度,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技能短缺是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足够数量具备市场所需技能的人才.目前,虽然我国总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但高技能人才持续供不应求,技能短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状况,作为技能人才的主要供应者,我国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建立灵敏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反应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避免结构性人才浪费和教育高消费.  相似文献   

4.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现实举措。在全球发展新形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国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当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亟待疏困等多重动因驱动下,科学阐释高技能人才内涵特征及培养目标、逻辑架构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基本要义,并适时提出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廓清高技能人才培养时空结构布局;以健全制度体系为关键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提升高技能人才早期培养质量和服务供给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增长点,建立多功能集成的国家高技能人才中心;以深化交流合作为支撑点,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动作为新范式等五大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芬兰政府意识到技能发展体系应适应日益变化的劳动力市场,及时升级低技能劳动力的继续教育水平,这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芬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成年人现有技能水平不均衡等历史背景,促使该国对低技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形式丰富的继续教育机会,但低技能劳动力的学习参与度较低.芬兰同时面临着教育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服务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低技能劳动力具有特殊学情等挑战.芬兰通过改革福利制度,激励低技能劳动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和提升技能水平;加强继续教育的综合服务和发展数字化教育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支持;鼓励雇主参与制订培训方案,降低义务教育辍学率等方面,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提高整体素质,这为我国教育适应低技能劳动力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国家加大了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社会"技工荒"现象逐步得到改善。但与社会生产需求相比,我国技能人才比例仍然偏低,其中技能劳动者仅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33%,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1%,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0%以上和30%左右,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培养高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形成"是指一国的企业生产对技能依赖程度较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较高、工资待遇相对较好这样一种状态。高技能形成模式包括德国社会合作模式、新加坡国家主导模式等。比较发现,两国高技能形成模式的演化均经历了"国家介入"的过程,其制度变迁中具有共同的关键行动者:政府、雇主、工会,其技能形成均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技能供应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技能评价均以技能水平认证为主、技能工人工资待遇有保障且能体现技能水平差异。这些共性支撑了两个国家的高技能形成模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当然,二者也在技能评价证书形式、技能供应主体、合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建构我国高技能形成制度,应重在学核心,而非形式。  相似文献   

8.
结合常州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要确立新的人才观念,创新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机制,完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搭建企业培训平台,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运用政策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作用,完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技师社会化考评,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与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技能大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技能大赛能够促使教学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从高技能人才的分类出发,阐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归纳总结了国家职业标准对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出了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加强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与专门技能培养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平 《教育与职业》2004,(31):10-12
本文从高技能人才的分类出发,阐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归纳总结了国家职业标准对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出了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加强高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与专门技能培养的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基础、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本文探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基于此,从技能培训的对象、内容、体系和效果等方面,研究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的现代化进程,借鉴和吸收其成功经验,提出"确立培训重点对象与优先原则,创建个性化的培训体系,建立流动职业教育体系与灵活性认证制度,开创基于开放性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模式"等建议,以期构建劳动力市场与技能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李晓娟  王屹 《职教论坛》2023,(8):116-128
技能是使个体与社会产生内在关联的核心纽带,增强技能供给与技能需求的结构性适配是实现技能强国的关键举措。人口老龄化、技能偏好性数字技术进步、绿色技能转型引发技能供需结构调整,激化了欧盟技能供需失配的矛盾。不仅会加剧个体人力资本贬值风险,阻碍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力进步,也会阻滞经济发展和催化社会排斥。加强劳动力市场技能预测、促进青年失业群体的技能激活、激励在职人员的技能重塑、聚焦建构终身技能学习生态,揭示了欧盟职业教育赋能技能适配的内核逻辑。这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技能适配提供了行动借鉴,包括聚焦产业发展与职业变迁,重视技能预测;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参与度,强化技能激活;健全经费投入和监督机制,落实技能提升培训;依托生涯教育与资格框架,服务技能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5.
技能竞赛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技能运行模式,形成以技能检验带动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一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社会价值充分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适应、产业适配、体系完备、合作共生以及治理适切等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从技能型社会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水平、技能利用三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研究认为,新时期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统筹部门协同治理水平,完善技能形成系统,构建系统技能提升通道,打造产教融合生态,提高技能社会建设成效,优化要素配置机制,促进技能匹配利用效率,加快实现“国家重视技能、人人想学技能、处处可教技能”的社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凸显.依据人才高地理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高地建设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分析人才培养中出现高技能人才短缺、结构性失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物质基础、人力资源保障、产出高效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从融入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践行立德树人、健全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一个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要素,特色资源建设和教学管理为支撑的高职"工学结合,科教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彰显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为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在高技能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壮大了高技能人才队伍,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然而,国企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高技能型人才,生产一线的技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一些高、精、尖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岗位后继乏人,直接影响着企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英国政府计划大幅度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比例,重视培训与提高多级技能人才的技能,增强全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以实现技能立国的理念.文章综述了英国十多年来推出的完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实施工读交替"现代学徒制"与"雇主培训"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一系列关于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改革新政与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