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和艺术创作的主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故其内含及规定性至今仍是不甚清楚的。审美理想反映个体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及其对未来的探索、憧景、向往和追求,是指处于特定历史社会关系中的审美个体在概括系列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美关系进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的整体 ,它是人类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感性现实活动 ,它具有超过越出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单向度界限的超越性 ,达到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感性现实的统一 ,因而也就实现着实践的自由 ,从而达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体现在对象的形象上就是美 ,体现在主体的心身上就是美感 ,集中表现为艺术 ,因此 ,美、美感、艺术就是超越性的实践自由的形象显现的正面价值、肯定性的价值感、正面价值和肯定性价值感的符号文本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以二重性的良知为哲学基础,注重道德修养和个性表现,以伦理品格和审美品格的高度统一为价值标准,是道德修养与审美自由的统一。它既注重个体情感愉悦、追求精神自由与超功利又追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谦谦君子”、“狂者胸次”、“圣人气象”是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也是王阳明理想人格内涵的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4.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创作承载了特殊的社会意义和作家的审美理想,体现了作家的人文精神。文章主要从移情困境、医德困境以及医生身份的消解去研究其代表作品《夜色温柔》中各具独特性和鲜活性的医生个体。融入了作家个人疾病经历的多维度医生形象创作不仅展示了作家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视,渗透了他对理性医学的局限性及社会弊端的认识,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精神出路何去何从的思考,而且也凸显了其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打造的湘西世界中,女性一直是他最关注的,而其中的湘西少女形象更是沈从文极力塑造的。在这些少女身上体现着沈从文的美学追求,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本文试图通过对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的分析,找到沈从文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两性关系的个体感悟。  相似文献   

6.
宗教艺术是两种对立文化形态的联姻。本文从历上和审美角度认为:二者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就在于对人的生命个体活动的泯灭否定与终极关怀。宗教艺术,只要能按照美的规律,肯定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社会价值,形象地再现人作为多种现实关系承担者的真实性、目的性,就不失为上乘的艺术品。真正具有审美意义的宗教艺术,本质上总是非宗教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审美关系和形象的发生发展是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的:审美关系是主、客体实践关系的丰富化;而形象则通过自身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假定性”消融并凝聚着这种不断丰富化的关系。这就构成了形象与审美关系的内在统一。文章从审美需要的产生入手,说明了审美关系的内涵和特性,认为审美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藉形象的“物态化”。最后论证了审美关系和形象的发生发展不但相互依存,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在“实践一审美关系”的历史“场”中发生形象效应,进而展现美的魅力。文章在展开论证的过程中,对“对象化”论、“积淀”说等当今所谓“实践美学”的局限性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9.
审美言说使人与自身、与外部整体世界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并确立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平等交流关系;包括“一切活动和行为”在内的实践活动,既是关系性的也是超越性的,关系性使人既成为个体的也成为社会的人,超越性使人在自由创造中打开了通往审美的理想之路。在西方美学框架内展开的生命美学的言说方式,并未向人们昭示出全新的美学意义,没能真正架通人生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精神桥梁。  相似文献   

10.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目标做出的想像和设计。大学教育阶段是个体形成职业理想的重要而关键的时期,研究显示,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此间形成的职业理想对其日后作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且与教师队伍稳定以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存在高度相关。因此,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把握师范生职业理想的现状及其发展特征,既对师范院校重视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及其教育、将职业理想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师养成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具有现实的意义,又对未来的教师专业素养及其发展、教师队伍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是各种良好的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的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师范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系到师范类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关系到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文明进步。本文通过对健全人格及其结构研究的探讨,从知、情、意的视角尝试建构师范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结构,给出培养大学中健全人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人的个体意识的自觉。只有这样文艺才能区别于政治、道德,确立艺术的相对独立地位。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就反映出魏晋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对艺术独立的追求,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理想。本文从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审美体验及音乐的审美特质等方面论述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传统儒家乐教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道德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对立是学界对侍卢梭和尼采思想关系上的理论取向.卢梭在公意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的学说,但他描绘的是道德的过程而非道德的规范,可以说支撑卢梭的道德体系的是一种审美的维度上的理想标的.尽管尼采鼓吹超伦理的个体自我和权力意志,拒绝为了"永恒和谐"去规范生命个体的行为,但他的审美主义并不等于抛弃了对于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王朝元 《大学教育》2013,(15):34-35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实践、情感价值关系和形象性显现等构成要素。美与客观审美对象的某些属性有关,但不等于这些属性。审美主客体必须形成情感价值关系。美具有形象性,需感性显现出来。艺术创作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要借助于审美形象来间接表现。审美活动与人的社会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审美情感价值关系及其形象性显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形象性显现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琼瑶小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陈述了琼瑶小说的特色及其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一、小说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风格来自儒家诗教与风范 ;二、小说表现出对纯洁、理想爱情的高度热情和颂扬 ,同时在结构上又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相调和 ,最终达到儒家中庸的审美理想。三、小说借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呈现出意味蕴藉的特色。四、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符合传统道德思想的要求和审美观。其言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相承关系是明显的 ,这也是琼瑶小说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主要由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三要素组成。其中,审美知识是基础,审美能力是核心,审美意识是灵魂。审美素养既有个体素养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当前,改进美育教学,需要正确认识并尊重个体审美素养的特殊性及其特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激发,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其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教育美的评价及其标准 教育美是指存在于教育领域的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教育领域的感情显现。教育美的评价是审美主体从一定的教育审美要求和教育审美理想出发,去把握教育审美对象并判断美丑的综合思维活动。 教育美的欣赏活动,是通过个体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实现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爱好的主观倾向性。尽管如此,教育  相似文献   

19.
美学研究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能力,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促使人们情操的审美化,尤为重要.文学创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意识活动的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追求,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体.文学创作是运用形象、意象、象征和想象等手法反映和创造客观现实,所塑造的成功文学形象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鉴赏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个体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