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就要当"引桥",当"路标"。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上网漫天飞舞和谈网色变都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学校老师和家长要"长于指导",学生要"敬于规范"才能趋利避害,进而促使少年儿童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3.
郭祖彬 《班主任》2006,(11):45-45
不知从何时起很少听到有学生喊我"郭老师"了,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无论是他班的学生,还是我班的学生,都一律称呼我"老师".起初,我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觉得学生不带姓称呼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我们经常叫某某时,往往省去姓而直接称呼其名一样.可是最近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称呼某某老师时,都省略了姓氏而直呼"老师".我隐约感觉这里面似乎潜藏着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试想,如果所有学生都不带姓氏而直呼"老师",那么"老师"这个饱含神圣感情的词汇岂不变成了一个空洞干瘪的某类人群的简单命名?  相似文献   

4.
班级是个"小社会",能让这个"小社会""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是所有班主任的梦想。但一提起那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很多老师都叫苦连天。其实苦点与累点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学生不是一个个可以任你摆弄的物品,而是一群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的个人意志既不能随意左右学生的意志,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想法。如此说来,班主任是不是只能与"苦和累"结伴而行呢?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谈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说的话——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应该给我们不小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我七岁上小学。记得我们的教室很大,稀稀落落地坐着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个。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来慧眼识珠,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学生少,操心事少;女生少,操心事更少。所有的班主任也都说我们班女生最友好,总是和和气气的。她们却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意向,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学生与老师的来往和对话中,开发本身的智慧潜能、熏陶个体的道德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本身最好发展水平的教育双边活动。这种关于"教学"的认识与新课程的"所有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目的是统一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教育目的"尺度下的教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本身最佳发展的程度",这既强调了"老师",也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7.
稿源采珠     
晏惠松谈由于教学的需要,我们常常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道具"。如有些"小道具"用料少,制作方便,教学中用得又比较多,就完全值得自己动手做。有时老师单独做,有时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学生人多力量大。老师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小道具"制作,有了学生的参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道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  相似文献   

8.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游戏     
今天一上课老师就宣布:"我们来玩个游戏!"我一听,兴奋极了!心想:这个游戏是什么呢?好不好玩呢?复不复杂呢?正当我猜想时,老师揭晓了答案:"这个游戏是‘一二三木头人’。"太棒了!我最喜欢玩这个游戏了。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当老师说完"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所有的同学要在一分钟之內不动才能赢,动了就输了。游戏开始了,老师就像孙悟空一样对我们下了定身咒语,每个同学都纹丝不动。我一脚踩在地板上,另一只脚跨在椅子上,脸上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吴成昆同学双脚微微张开站立着,手放在背后,身子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语文教学中"教多学少"现象客观存在,老师事事都替学生想到了,生怕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语文教学过程常常形成为了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急需要"少教多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追求教师"少教"达到学生"多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清教路,以教导学"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诚然,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少教多学"是全国第三届"教育艺术杯"观摩、评比活动的主题。从字面上看,"少教多学"是对于教与学时间或内容的量比提出的一个概念,减少教师讲授,突出学生学习。本人认为,这里的"多学",并不是指机械的作业型的练习与浅层次的讨论,更重要的是课堂学习时学生潜入文本的独立思考、参与研讨与思想交流,强调的是思维训练,还有联系自身的领悟触发与情感体验,这是"多学"的核心内容。"少教"指的是减少教师不厌其烦的讲授,"少教"的"教"更应理解为"导",即指导学习、引导学习、促进学习的意思,不是简单的讲授。"少教多学"关键在于怎么"少教"?怎样"多学"?下面结合朱老师  相似文献   

13.
曾申宝 《家教世界》2009,(Z1):70-71
写作,一直让孩子们爱恨交织。长期以来,老师常叹学生一写做好事下笔就是"出门捡钱包",写母爱十之八九都是"冒雨来送伞";而学生们也常抱怨写作无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如何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地找寻、  相似文献   

14.
正很久以来,一些校长在管理学校工作中摆出一副"君临天下"的架势,对自己的主张、政策不容老师质疑,想改变更是"痴人说梦",大有说出话来就是"金口玉言"的感觉。而温顺的老师对这种"圣旨"大多数言听计从,部分"刁民"可能会窃窃私语、悄悄抱怨。但是,谁都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都怕"枪打出头鸟",都怕"出头的椽子先烂"。当校长的都担心手下的老师不听话,但是如果一个学校的所有老师都对校长唯命是从,那也不  相似文献   

15.
张广亮 《语文天地》2012,(24):79-80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关键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一些"爱心",作为学生要多一些"决心",师生双方都要有"恒心"。—、指导自学方法第一是多读。包括对一篇文章的多读多看,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说:"老师教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所谓透彻理解  相似文献   

16.
高考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少教多学"意识,通过思想情感、写作兴趣、批改评语等方面的引导,变"教"为"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从而跳出作文的"苦海"。  相似文献   

17.
张长海 《辅导员》2013,(Z2):16-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科学的教育命题。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的阵地上如何实现呢?硬性规定老师的授课时间就算突出了学生的学吗?现在一提学生的主体作用,好像老师的作用就减小了,是这样吗?笔者不以为然。首先是课堂形式。几乎都在一哄而上"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也不论是什么科目,更不说是什么课型,一概全部分组。有些教室里,明明学生数量不算少,还再把桌子摆得横七竖八的,也不问问学生挤得难受不难受。老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十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伴随着模拟考和中考的日益临近,毕业班复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有的考试目标只有一个,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考试的得分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所有的考试学科都加大了训练的强度,真是"题山卷海",作业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于作业的疲劳感,继而是厌倦感,而这种感觉似乎在语文学科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业少做、漏做、乱做,个别学生甚至不做作业,任老师苦口婆心,疾言厉色,收效甚  相似文献   

19.
可能所有的教师都有同感,在每次想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总会问:"哪些学生做完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想让同学、老师知道自己做得快.因此,做完后便"洋洋自得"地告诉老师:"我做完了",而不是去认真检查,这样在无形中就使学生养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批改讲评工作量大,学生参与评改的少,评改作文成了老师唱的独角戏。教师批改一次作文往往要花上四五个小时,作文讲评也要花上一、二个课时。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批改与讲评,心想学生下次作文一定会比此次要好些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按老师新布置的作文题目写的作文没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