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运用生态学思维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能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引导、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双重生态学意义。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存在生态双主体关系失衡、生态介体与生态主体关系失衡、生态环体与生态主体关系失衡三个生态缺失问题。我们可从生态主体的教育理念、生态介体的教育原则、生态环体的优化三个方面出发,探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行的生态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对生态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美古代生态思想受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影响各有特色。在工业化时代社会危机加重的同时,精神危机也愈加明显。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于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生态思想和文学迅速壮大,人们对解决危机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价值观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然而,当下许多学生依然没有树立生态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生态价值观可以从社会环境优化、教学培育机制形成以及家庭生态价值观培育方面进行,以促进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通过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新时代大学生乐于学习生态价值观、主动践行生态价值观,强化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出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潮。有机性和内在关联性、整体性和具体性、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是生态哲学的基本价值观。依据后现代生态哲学的价值观,我们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笔者认为,二元归一于“生态本位”,由此进行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是中国社会现实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是中国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青少年的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以校本选修课《生态安全教育》为例,从教师主导架构生态安全教育场域,营造良好的生态安全教育能量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通过讲好生态安全教育的中国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感悟,内化为自身的生态安全意识,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生态安全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杨程飞 《学周刊C版》2019,(7):112-112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框架,掌握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另外也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都能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教师要为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思考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湖湘传统生态价值观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天地一体、万物平等,以天地和谐为目标。这种生态价值观在强调整体的同时,也认为天大地大人亦大,拥有万物皆为我所用的傲然气势。这样的湖湘生态价值观传统相对中国生态价值观传统而言,虽也难免局限,但却更具有一种主动和进取精神,必当可以为当下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青年力量、先锋力量,培育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安宁片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让其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成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践行者、维护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汇聚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完善。然而,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世界观构建的基础学科,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融入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具有生态价值的语文课堂概念、特征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构建能够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初中语文课堂,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主义不断向世界蔓延,其价值观念日益渗透到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人生价值观出现了物质主义高扬与精神向度的矮化;社会价值观出现了疏于奉献与热衷索取的迷惘;生态价值观则出现了面对自然资源透支、生态危机频现,消费欲望依然不断膨胀的冷漠。重新回到恩格斯的自然生态思想中,可以汲取到破解大学生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智慧之光。尤其从生态维度和社会制度维度更可以找寻到破解大学生消费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就对全球化作出了积极反应,其道德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全球化时代应强化美国价值观;全球化时代应凸显多元价值观;应该用"生态价值观"来看待全球化;全球化时代迫切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聋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恰当的价值观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价值观相关研究科学性的重要因素。梳理国外关于价值观研究方法的研究文献,分析和思考价值观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价值观的测量方法以及实施效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我国的价值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传香 《教师》2014,(15):55-55
正小学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渗透到教学思想与行为当中,真正地体现出小学科学学科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与价值观。本文简述了提高学生科学思考能力的方法,使小学科学教学能够达到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及其研究,重视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目前我国针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很多,但是针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很少,特别是针对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更少。因此,应大力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研究,不断推动生态价值观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研,采用问卷数据作为重要支撑,从大学生生态价值观认知体系、生态价值观教育体系和践行能力等方面探讨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从营造生态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者生态素质、拓宽生态认知体系和创新生态教育实践路径四方面入手,重新构建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