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放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有效地调动其学习兴趣。“放读”朗读训练,就是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自主选择最能激发自己情感体验的段落、句子或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朗读形式进行美读。在放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选出自己读得最棒、最好的、最喜爱的语段、语句朗读。教师此时稍加点拨,即可达到理想的境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各种最喜欢读的形式来朗读,学生或自主选择角色、或自主分配角色(包括分配教师参与朗读角色),或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以其优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学生,让他们爱不释手.教师利用比赛读、分角色朗读、举办朗读会、借助插图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胡昌友 《教学随笔》2014,(10):20136+136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齐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起到较好的朗读训练;但这些方法还不够丰富,在增强趣味性提高朗读能力上还显得单调。快读、说唱、伴读、悲读、乐读、方言读等现代课堂的朗读方式正在悄然兴起,丰富了朗读方式,激发起了学生读的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和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有: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5.
杨瑾 《考试周刊》2014,(91):50-50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优美的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呢?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通读、理解内涵、感知品味。下面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及积累的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悟燕子俊俏有致、活泼机灵的外形美和烟花烂漫、生机勃勃的春光美,读中品味语言、背诵积累、培养语感,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以往为了激发孩子朗读热情,我常常变换朗读形式,表演读、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等,学生都已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生活中 ,朗读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修养和能力 ,它不仅能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而且能陶冶性情 ,增长才干。中小学生如能加强朗读训练 ,对自己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加强对朗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 ,从而激发认知。通过教师示范 ,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示范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 ,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示范读除了要做到语音准确以外 ,同时还要对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语势、语感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做些研究。要声情并茂 ,以优美的语…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活跃、最直观、最经常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1.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参与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读的积极性后,其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便成了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一环。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优美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抓好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一、优美的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基础 教师自身优美的语言,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能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对课文充分感受;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共鸣,给他们一种“润物细无声”之感;能给学生提供培养语感的氛围。 二、引导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点 第一步,初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让学生通过听(听范读)、看(默读)、读(朗读)、说(复述)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第二步,精读:一是品味语言,领悟语感。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扣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  相似文献   

12.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训练与培养的主要策略应该是:激情引趣,愉快走进朗读;多种形式,提升朗读热情;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乐读".通过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技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朗读可以使课文内容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受课文准确的遣词造句、巧妙的布局谋篇、精彩的叙述描写和优美的节奏韵律。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注意加强朗读训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让学生想读示范引路。课堂上,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消除"读不好怎么办"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将自己看作是朗读训练中的一员,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闻其声、感其情,产生"我也来读一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其中"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读感知、理解课文,通过读来表达感悟。可以说,读的成功与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梯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兴趣引路,制定分层目标1.示范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任务或负担,会主动读,乐意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常常把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必须加强范读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正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引导学生善于断句,鼓励学生多读。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在进行经典美文的教学时加以落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获得文章思想精粹,得到审美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丑小鸭》的教学,可以朗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悟。具体可从三个环节展开:默读,感知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及意义;精句品读,欣赏课文语言。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较阅读和必要的课堂练笔,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注重"读",要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本身特点,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多朗读,从范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多读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去思考,即所谓"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朗读情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揣摩文章寓意;注重评价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终身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演读是一种以表演方式进行形象化朗读的方法,多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的示范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读能通过分角色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从读到演,体验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和表演天性,让学生在演读中感悟和积累文本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