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圣外王"一词,囊括中国学术之全体。就传统的内圣外王思想而言,其运思理路乃是一种"本末一贯"、"圣王一体"的理论架构。冯友兰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富创见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从中西哲学及其文化交融、汇通的角度对"内圣外王"这一传统思想展开了新的时代诠释。其所阐发的"外王学"思想更一种独具创见性的理论架构。在近现代新儒家阵营中式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2.
内圣外王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更是儒家思想的主导精神和基本格局。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他的内圣外王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对现代道德与民主政治进行建构的一种尝试,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范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哲学中 ,冯友兰由“正”而“负”的方法论很大程度上开启了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进程 ,探讨冯友兰哲学方法论转向的过程和原因 ,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冯友兰哲学乃至整个现代中国哲学的特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理学美学思想是冯友兰在其哲学思考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流露出来的,在性质上属于哲学美学。中西文化冲突、民族危机、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关系是新理学美学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对西方分析哲学和新实在论哲学的借鉴吸收、对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程朱理学)的扬弃这二者构成了新理学美学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冯友兰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和性情则促成了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直接萌生。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冯友兰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试图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某种程度的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思想碰撞.近百年来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进程.两者虽无优劣之分,但由于社会形态、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拥有了各自不同的体系与价值.但在交流发展的趋势中逐渐形成和而不同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第九届全国冯友兰哲学研讨会"于2010年8月在河南唐河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冯友兰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主题,主要从冯友兰哲学与哲学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方法论思想、境界说、局限性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8.
"内圣外王"是近代学者梁启超、张东荪、冯友兰和熊十力对儒家精神实质的把握和体认。他们正是从不同的思想层面将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概括为"内圣外王",并分别做了鞭辟入里的精彩解释和演绎,对后世儒学的研究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他们四人的代表著作和主要见解做一简要梳理和剖析,从而说明他们是如何经由一种实践哲学的方式和理路来探讨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觉解”与“智慧”、“内圣外王之道”与“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天地境界”与“真善美的统一”等二位冯先生基本哲学范畴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后经学时代,冯友兰先生和冯契先生对理想人格的论述指明了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轨迹,因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冯友兰先生的“境界说”尤其是冯契先生的“智慧说”注重理论和德性的统一,哲学思维和人的德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了真善美、知情意的统一,重新恢复了哲学的理性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外文化冲突交融的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思实用、知行关系、一分为二、内圣外王、民本主义等思想和精神,经过毛泽东的批判、改造和继承,成为毛泽东哲学的精华,使毛泽东哲学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性格和中国哲学精神.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前途,而且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如西学观照、逻辑分析、历史主义、哲学与哲学史相结合、唯物史观等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体大精深、论证缜密详尽。他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思考、对中西哲学之异的比较、对中国哲学内在特质的抉发、对中国哲学未来前景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从此意义上说,“中国哲学特质论”成为解构牟宗三思想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创建中西合璧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师,冯友兰有着自己对西方化的深切理解。他探讨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必然性,关注到民主政治的经济社会化前提,尤其是阐释了西方哲学的框架和方法,并运用它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建构新理学的形上学,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天地境界历来得到学者的最多重视,本文试对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做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5.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16.
在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西方近现代学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并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随着"哲学"一词及其观念的传入,"老子哲学"研究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民国时期老子研究的各类文章和书籍中,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老子研究范式逐步被确立起来,其中许多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从金声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册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西思想强烈撞击的时代背景下老子研究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在朱子学研究领域,“一元”与“二元”的争论由来已久。钱穆虽然提出了“理气一体浑成”的理论,但并没有解决这一纷争。中国传统思想中只有“元”或“一元”的理念,而且其中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根本就没有如西方一般的“一元论”与“二元论’’对立的思维。朱子虽然一再强调理气不杂、理在气先,但说到底不是为了真的分疏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问题,而是为了相对于“气”而突显“理”的优先属性。因此,绝对不能说朱子学是二元论,即便说朱子学是一元论,也应做好概念分疏,以免用西方学术语言“肢解”朱子学。就此而言,钱穆的“理气一体浑成”的道理确实对朱子学及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有所见地。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是在“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交互综合中建构起来的,冯氏近乎严密的逻辑论证,兼通中西哲学之长,融会了中西哲学之智慧,它对于哲学史、文化史及现实人生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哲学创新和发展的实现形式。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既以承认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存在为前提,又以"中国历史"向着"世界历史"的根本转换为背景,既是中国哲学面向世界、追求现代性的过程,更是中国哲学在各个民族的哲学逐渐融合为"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的一般哲学"的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必须以其对"哲学",包括"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及其现代性的充分理解和反思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须以回归中国哲学范式及其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否则就会因民族性的丧失,泯灭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意义;必须以解决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为旨归,以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为中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眼光,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理论视域,牢牢把握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大势和趋向,实现从被迫现代性或追随现代性到引领现代性的历史转换,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强调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克服地方性知识的局限性,否则只能是在片面强调民族自我的同时,放弃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0.
冯延巳词深美闳约,秉承花间风格,但又不失清雅蕴藉,王国维以"和泪试严妆"一言以蔽之。冯词众多的先行研究,多关注冯延巳的艺术风格,忽略了冯词中屡屡出现的色彩词及色彩意象。本研究借用西方色彩基本原理,探究冯词的择色标准、用色特征、色彩意象的设置和功能、色彩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并以五代、南唐花鸟画的变革趋势作为辅证,以期多维、科学地审视冯词,重新认识冯延巳高超的美学价值和对中国文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