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这一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这部分知识内容抽象,涉及问题较多,解题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又是教学中的难点。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法有多种,只有抓住规律,掌握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笔者就此总结了几种解题技巧与方法,供参考。一、先找有几对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中,有两对相对性状,黄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一般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和变异"内容历来是高考重点,也是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这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生物高考题,特别是江苏生物高考题,注意到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有逐年加重、加难的趋势。本人就这类遗传设计题型总结几种解题方法: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论的直接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必须突破以下两点: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②判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部分,也是最难理解最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自高中会考以来,虽然遗传规律中关于概率计算的难度有所降低,但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计算题。鉴于此,现将遗传规律中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和伴性遗传题解析如下。一、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题的概率我们知道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只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下面分两种情况作一分析。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相似文献   

5.
孟德尔选用豌豆为主要材料,经过仔细观察,从中选取了具有七对相对性状的一些植株进行杂交。他最初进行杂交时,所选用的两个亲本部只差一个性状,在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后,就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析到综合进一步研究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孟德尔所研究的七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彼此间都是自由组合的,这种情况在其它生物的其它性状间也常常看到。后人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或称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规律可以表达为“一对基因的分离与另一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两者是…  相似文献   

6.
对于《遗传定律》习题,教材推荐在图解的基础上对相对性状对数较少的使用棋盘法,相对性状对数较多的使用分枝法.笔者发现,运用概率法辅以图解来解《遗传定律》习题简捷清晰,事半功倍,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教材介绍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选用了豌豆种子的颜色(黄色和绿色)和豌豆种子的形状(圆粒和皱粒)两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种子的颜色是指从种皮透出的子叶的颜色,它属种子胚的性状,种子的形状则属种皮的性状,在讨论它们的遗传问题时应该从它们的发育过程予以区分,否则就会出现实验和理论的出入。从发育过程看,种皮和果皮分别是由珠被和子房壁细胞发育而来,因而控制种皮的性状和果皮的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组成和母体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杂交过程中这部分结构的基因组成不可能改…  相似文献   

8.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高一第二学期进行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教学内容,在这一模块中,许多重难点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来说,较难突破。笔者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计算方法》《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形分析》《伴性遗传遗传图解分析》《人类遗传病计算步骤分析》等知识点为内容制定微课教案、课件及视频。经过在年级生物成绩中下的学生中进行的微课视频的观看并检测效果测试(选取了50名学生),发现其中41名学生的月考成绩相比高一期中考试的相关内容有了很大的提升;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信心有了较大提升。有46名学生认为微课视频讲解的较详细,对于知识点理解的帮助很大,肯定了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遗传概率计算是生物计算题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上解遗传概率问题时,在图解的基础上,相对性状对数较少时使用棋盘法,相对性状对数较多时则使用分枝法。笔者经过研究发现,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解有关遗传概率的问题简捷清晰,现介绍如下,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介绍了遗传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就有关遗传定律中的计算题型及解题策略谈一些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两个遗传学基本定律。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遵循分离定律;就多对相对性状而言,如果控制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多对同源染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也就是说,在处理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时完全可以从分离定律入手,以一对相对性状去分析,然后综合运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去整合或计算。初学者往往喜欢用“棋盘法”或“分枝法”,如果仅停留在这一水平上,那你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自然会感到困难重重,因为这只能应付两对基因杂合自交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分离律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律是二对相对性状彼此独立遗传时的遗传规律;而连锁和互换律是存在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三条遗传规律乃是孟德尔遗传学说的中心内容。结合遗传规律再做些遗传习题以巩固知识和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兹以1982年高考中的试题为例,介绍一例正确和简便的解题方法: 试题:在番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9,(2):77-78
<正>在现行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中,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及推导亲、子代基因型普遍觉得有难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题的一般解法解题总原则:无论有多少对相对性状,一次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  相似文献   

14.
李艳  顾荣 《河北教育》2004,(4):21-22
“万以内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被视作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在哪里呢?难在计算的过程中,在列竖式计算的算式里(乘数是两位数)有两个部分积。这两个部分积.一个是表示多少个“一”,另一个是表示若干个“十”.学生往往在第二个部分积的书写位置上出现差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15.
等位基因是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新教材必修Ⅱ《遗传和进化》模块中将其表述为"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与旧版教材所提及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表述相比要客观而且合理得多,原因有二。1尊重了等位基因的源自背景,赋予了概念内涵可塑性延展的空间孟德尔以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对七对"相对性状"逐一展开了遗传杂交试验研究,并通过假说演绎论证了成对遗传因子控制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机制,发现了分离定律。后人将孟德尔假设存在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遗传因子改称"基因",而"成对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生物学教学》2009,34(3):45-46
全国理综生物学试题中,遗传内容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这几年试题及命题规律,笔者认为遗传中与孟德尔所选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相关的某些重要知识点,其综合命题趋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辉 《中学生物教学》2013,(Z1):103-104
<正>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两大基本定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基因分离定律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而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学生如果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解题中就会事半功倍,笔者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讲解这两大规律在遗传题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0页旁栏有以下思考题: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99年第10期《生物学教学》的“巧写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一文,介绍了巧写YyRr自交后代基因型的通式法、分枝法和组合法,以及巧记比例的方法,对教学确有明显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棋盘法”存在的缺点,也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乘法算式法”推导YyRr自交后代9种基因型及比例。 高中《生物》课本在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看作两个一对性状的遗传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完全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两个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难点内容,因为通过此节内容要学习生物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课本着重讲述的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采用的是文字结合棋盘法来说明.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早地学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