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汪罗 《今传媒》2015,(2):175-176
媒介的演化过程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图景,也透视着群体的观念变迁。文章探讨了在媒介演化路径中同性恋群体的媒介使用及其观念变迁,认为,媒介及其人性化的演化路线成为同性恋群体突围边缘身份、寻找积极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对同性恋群体观念变迁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同性恋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 ,被视为极端的“越轨婚恋”而受斥责与歧视 ,我国新闻传播特别是主流传统媒体鲜有涉猎报道 ,这也加剧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随着改革开放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不再成为忌讳的话题。各类新闻传媒同样应顺应时代改变观念 ,抱以科学和求实的态度 ,客观、公正将同性恋纳入日常报道视野 ,并注意报道方法与度的把握 ,正确引导社会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 ,澄清误会 ,消除偏见 ,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 ,求同存异地共创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问题在中国长期以来是个暧昧而又敏感的话题。尽管现实中存在着数量颇为巨大的同性恋群体,但主流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大多却是回避和漠视;进入21世纪,同性恋问题日益被提上了主流社会的议事日程,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甚至被彻底打入地下的同性恋群体逐渐浮出水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着重从网络媒体的角度入手,探寻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有关同性传播的案例资料和同性恋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分析,得出了同性恋群体传播的研究结论:"同性"话题的传播客观上消除了部分异性恋人群对同性恋的偏见;不当的新闻报道或过激的娱乐节目将使"边缘人"更加"边缘";媒介"同性"话题传播后,和同性恋有关的科教知识没有持续普及;同性恋群体的传播具有攻击性;同性恋群体往往感受到包容的网络拟态环境和严苛线下环境的巨大落差;社会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不支持同性恋话题传播。总结这些现象后,媒介应认识到客观推动舆论进步,使话题"脱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要理清充分尊重和鼓励倡导的本质区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降低同性话题传播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
汪萌 《大观周刊》2012,(41):234-234
同性恋长久以来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特殊群体,遭受着社会大众的非议。这个群体中的人总是躲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不可否认,同性恋现象的存在自古有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心里和生活状态。曾经我们总是将艾滋病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艾滋病患者的确有同性恋比列的存在,但是不完全都是。同性恋已经被证实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作为性取向不同的群体。 问题提出:由于近来来越来越多的明星选择以“出柜”的方式来宣布自己的性取向,明星效应在广大社会人士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我国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现状1、平面媒体是同性恋报道的主流力量平面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其中以报纸为主,是报道同性恋群体的主流力量,是报道关于同性恋群体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推动社会正视、关爱、帮助同性恋群体的阵地。可是,在涉及同性恋者的感情、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我国的平而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可谓是凤毛鳞角。至于同性恋者的观  相似文献   

8.
吴思媛 《青年记者》2009,(14):78-79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9.
余睿 《新闻传播》2007,(1):48-49,51
互联网是我国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意识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艾滋病的威胁。同性恋问题避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2006年上半年创办的“同志论坛”是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同性恋论坛。它在主题、内容、设置等方面均代表着主流文化对同性恋亚文化的阐释与引导。尽管部分网友还存有争议。但该论坛在宽容度、信息量上均显示出较大突破.有望成为同性恋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一个契机和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在此前的同性恋电影中被视为事件的话,那么这种感情在《今年夏天》里已经淡化为背景;如果说此前的同性恋电影创作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注意的话,《今年夏天》已经把同性恋人群还原为正常。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今年夏天》所昭示出来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2.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 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院线电影中同性恋的形象的再现进行探究,结合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的相关论述。从影像消费的"看"与"被看",同性恋视觉形象建构的"去蔽"与"遮蔽",同性恋符号消费的审美价值,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笔者发现,虽然院线中可以出现同性恋的形象,然而同性恋群体只能穿上特殊的外衣(符号化)在影片中寻求话语表达,当欢呼"符号性灭绝"已经不再的同时,他们已经深深的禁锢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30):14-14
“所有的男人都是gay(同性恋),除非经证实不是。” 新加坡媒体报道说,同性恋已成为现代女性找对象最大的忧虑,为了把伤害减到最低,有现代女性下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吴思媛 《青年记者》2009,(16):31-32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部落把同性性行为视作青少年的成人化仪式并保留至今。②  相似文献   

16.
汪罗 《东南传播》2015,(8):53-55
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相似文献   

17.
新视觉     
死亡鬯士呼唤交通安叠。索尼推出新型赛车游戏。 图,新华四位美国影坛当家花旦。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性恋被古希腊人崇尚,曾被称为“希腊之恋”。当时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男子没有同性伴侣便是公认的耻辱。罗马皇帝尼禄和凯撒大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性恋被古希腊人崇尚,曾被称为“希腊之恋”。当时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男子没有同性伴侣便是公认的耻辱。罗马皇帝尼禄和凯撒大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  相似文献   

18.
“采访付费”在西方又叫“支票薄新闻”,长期以来已经屡见不鲜,但在我国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化暗为明,成为转型期社会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传媒生态的一种新景观。去年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委托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同性恋婚姻法的提案后,  相似文献   

19.
弓晓 《大观周刊》2011,(38):110-110
同性恋在当前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性恋学生群体都会采用较为隐晦的姿态来处理关系。本文从当前高校同性恋学生现状入手,就如何针对同性恋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媛 《今传媒》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