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无辜。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  相似文献   

3.
歧义之最     
歧义——任何一种语言躲避不了的现象。儿时读《三国演义》,对语言的歧义留下胆战心惊的印象。第四回: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促潜逃,后投宿吕伯奢家。隔墙,曹闻吕与家人对话中有一句缚而杀之,何如?,顿时疑心大发,疑吕家在商量杀他,曹先下手为强,连杀吕家八口,及至厨房,曹操猛然发现一头缚而待杀的肥猪,顿醒!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北宋苏东坡在其笔记《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公元一八九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谁个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大放卫星的年代,曹操时来运转,他的亡灵也从地下升到了天上。一  相似文献   

5.
有些话,我已憋了千年,今天真想说说。我曹操虽然出身不好,可也算个有志青年。在那个宦官当道、奸臣篡位的时期,我等不干出一番事业,百姓何来一个太平天下呢?我与各路英雄联盟,诛杀汉贼董卓,可惜计划失败,加上吕伯奢那一档子事儿,一夜之间,我便成了历史上的过街老鼠。想那天,我“咔嚓”几下,竟然二话不说,挥剑杀了我的恩人——吕伯奢,自此留下了我人生的污点。那声“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更让我之前的形象毁于一旦。忆当年往事,悔恨之泪,真是千年不断啊!我总想,等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我终会被世人认可的。  相似文献   

6.
曹操杀杨修,很容易被人们看成因杨修“造言”惑乱军心,故被曹操斩首号令。这当然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之一,而且,以“乱我军心”的罪名杀人,谁又能说不是罪有应得?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不是曹操杀杨修的真正缘由。因为,一,杨修的所谓“造言”,也即对“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分析,正符合曹操以“鸡  相似文献   

7.
马伯庸 《教师博览》2012,(11):31-31
央视主播张泉灵前几天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件事:“给儿子讲的《三国》终于到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段落。儿子问: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在下头就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卅一个话题——我们该怎么给小孩子们讲历史。  相似文献   

8.
杨修究竟因何死?有的认为“曹操为消除隐忧而杀死杨修”(见《辞海》“杨修”条目),“即“杨修身死因曹忧”。中学语文教参认为杨修“身死因才误”,二说均不妥。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这才较为确凿。”罗贯中是小说家,他从“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诡谲多变,心狠手毒的奸雄形象。这体现于疑杀吕伯奢,借王垕头,杀董承,杀孔融等一系列事件的描写中,“杀杨修”当然也不例外。作者写“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个“忌”字便点明了杨修的死因。杨修“恃才放旷”固然不好,但还不至于像冯(马雚)“弹铗”、魏征“犯颜”那样严重。如果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下,气势汹汹,本想以胁迫的方式让孙权捉拿刘备,最终归降,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但是,曹操却在孙权与之对立之后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听信蒋干的误报,杀了处于特殊地位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一般分析者认为这是曹操刚愎自用的结果,但是笔者以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曹操杀蔡瑁、张允的行为动机:1.骄兵思想在作祟;2.多疑心理在作怪;3.用人底线在决定。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  刘天纯 《高中生》2011,(16):16-17
杨修出身名门,博学多才,多次在曹操面前展示聪明才智,却因一个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曹操所杀。杀死聪明的杨修,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坏名声。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呢?杨修被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曹操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1.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谈的是笔者读《资治通鉴》的一点感受。其中凭借智果评智瑶;刘邦喝父汤;三家灭智,春申君之死;韩信受跨下只辱;曹操杀王垢这五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在用人、识势、为人、处世、眼光方面得到些利于自身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问:《杨修之死》写了几件事?用什么方法写的?曹操为什么要杀修杨,文章是怎样表现的? 答:本文主要写了曹操杀杨修前后的六件事。作者先描写了杨修被杀,然后巧妙地运用插叙,告诉读者杨修被杀经过,并  相似文献   

14.
文不加点     
这个典故是形容人的才思敏捷,写文章一气呵成。祢衡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他恃才傲物,以言辞触犯了曹操。曹操很想杀了他,又怕招来害贤之名。便遣送荆州牧刘表,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了祢衡。刘表也容不下他,又转送江夏太守黄祖。黄祖的儿子黄射特别敬重祢衡。  相似文献   

15.
曹操曾擢用大批士族地主进入他的统治集团。如汝颍荀彧、荀攸、陈群、王粲、河内司马懿等人,都先后被曹操委以重任,成为他统治集团的中枢人物。然而,曹操又杀了著名士族孔融、杨修,逼死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这些矛盾的现象表明,曹操与士族地主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存在尖锐的对立。揭示他们之间这种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是研究曹魏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9,(3):48-48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7.
黄圣同学问:《杨修之死》中,杨修被杀的原因是“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还是“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应结合起来分析。杨修才华横溢,聪明、善辩,但却“恃才放旷”,狂妄轻率,毫无顾忌,而曹操的性格是有二重性:一方面他唯才是用,有治国安邦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虚伪狡诈。课文中写的六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第一件事——园门阔事件,曹操在花园  相似文献   

18.
《曹操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当时,在诸侯群雄的角逐中,刘备沦落半生,还没找到立足之地,曾两次投靠曹操,这节青梅煮酒论英雄,就是在刘备第二次投靠曹操时发生的事情。 为了建立霸业,刘备是个有权谋的人物。他这次投靠曹操后,接受了董承带来的密诏,参与了结伙谋杀曹操的阴谋活动。为了怕机密泄露,就有意施展韬晦之计:藏才不露,把才能和意图有意隐蔽起来,避免外人的注意和猜疑;有意转移目标,不与外界接触,不谈国家政事,天天在后花园种菜,以伺待时机,一旦密谋成功,便占有天下。刘备的野心是不小的。 刘备投靠曹操后,曹操方面不少谋士食客曾向曹操建议要斩掉刘备,以免养虎遗患。曹操同样是个计谋很深的人。他没有采纳幕僚们的意见。他懂得“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曹操诗歌的研究,很多人都仅从艺术论艺术,用苛刻的眼光把曹操当成纯文学家来评价其诗歌,殊不知曹操平生志在政治与军事,文学乃是他的"第三产业"。为此,他的诗歌风格必然趋向于务实.政治性、应用性强,但正因他有政治家的博大襟怀、气概,所吐之音处处显现一股王者之气。本文试求从曹操王者之气高度向其诗歌作居高临下的俯视扫描。  相似文献   

20.
《观沧海》 师 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 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 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 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