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 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奈.生在朱门与草户,由得人选择吗?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辈子之奋斗所得,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童年的比较是无法比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宝宝乖乖,把门打开准备:钥匙。游戏方法:家长把宝宝领到房门前,说:"宝宝,咱们用钥匙把门打开吧。"然后用钥匙把门打开。家长把门锁好后,再让宝宝拿钥匙插进锁孔里,把门打开。小瓶子吃饱啦  相似文献   

3.
胡毅力 《湖北教育》2007,(11):24-24
现代学校强调人文管理,同时倡导校长用非权力因素影响教师,引领学校阳光发展。校长怎样才能塑造特有的人格魅力呢?校长必须身体力行"竞、敬、镜、境、静、净"六字诀,用心灵与教师对话,谨言慎行不负人。有的人的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的一生轰轰烈烈,作为一校之"主",校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班级里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同学在周记里反映男同学经常把教室后门当作“盾牌”,互相追逐打闹时,把门打开又关上,有时又把门敲得“震天响”;随意拿起扫把当“长枪”,互相攻击把电风扇当作篮球架子,比谁跳得高,等等。为此,我也找过一些同学个别谈心,甚至在班会上点名批评,但收效不大,此类现象还是常有发生。一次我突发奇想,一个班  相似文献   

5.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衷,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种人内心极聪明睿智,脸上却显得愚鲁木讷,人称"大智若愚";还有一种人,貌似聪明,心里却是一堆乱草,整个一绣花枕头,这叫"大愚若智".  相似文献   

6.
在人的一生里,总有不少"石头",时不时悬挂在我们的心里.它们的"形状"各式各样,有"说谎石"、"考试石"……有的"石头",只在我们心里悬一会儿就掉下来了;而有的"石头",则久久地悬在那里,让我们担惊受怕、心情难受,很不是滋味.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藏在自己心里的这些"石头".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罚?有的人认为应该,有的人认为不应该.真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我看来,如果说学校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话,那么,实施惩罚就务必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其实,惩罚的手段使用得好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请看下面三个"惩罚"事例.  相似文献   

8.
体味了等待高考成绩的煎熬和志愿填报的抉择,即将跨人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解脱.他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忙着办"升学宴"和"谢师宴"……在亲戚朋友的喝彩声中,一些"准大学生"们甚至有些飘飘然,认为上了大学便是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9.
"边缘人"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首先提出的,意思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边缘人的产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近几年,在小学的校园中悄悄地出现这样的学生,他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课桌,可他们有的学习成绩一般,有的性格孤僻,有的日常表现较差,他们生活在校园中,却游离于班集体之外.  相似文献   

10.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活动课",如何上好"活动课",是广大政治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对思想品德"活动课"有一定的感触和体会. 一、九年级思想品德"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有多项活动课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1.
凡是语文教师没有哪个不想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可作文,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仍然畏作文如虎,交上来的作品也多是"不堪入目",叫人只能硬性赏识,没法由衷表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是"无师自通",而有的人在作文方面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天分上的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12.
办公室里,不时有学生来补习功课,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地进行课后辅导,用有的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的想法值得肯定,而且老师的做法也是非常让人钦佩.  相似文献   

13.
教养的味道     
《小读者》2008,(10)
那个人把拖鞋整齐地摆在鞋架最底层,然后用钥匙悄悄地把门带上。邻居曾以为他一直呆在家里。那个人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外,静静地排队候车,虽然车站只有他一个人。那个人在车上足足站了一个小时,尽管"老幼病残孕专座"就在  相似文献   

14.
在审读和编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过程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我认为"的字样.而三个简单的字符背后,在不同的作者那里隐含的是不同的思想脉络和思维路向:有的以此来说明"我的"与众不同和"我的"独到见解,有的则用它来表达"我的"一孔之见的局限性和"我的"经验认识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一、造句训练莫忘思想性 如有的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出"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研究越来越显"洋"味.列举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半"洋"(英语)半"白"(中文),语言混杂,风格不一;有的硬译硬抄,生搬硬套,发誓不让人看懂;有的句子冗长,文理不通,难合汉语语法;有的生造名词,概念奇异,不合国人习惯;有的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制造许多文化垃圾……一会儿斯金纳,一会儿罗杰斯,一会儿奥苏贝尔,一会儿维特罗克,一会儿班杜拉……昨天"最近发展区域""建构主义",今天"接受美学""阐释学",明天"多元智能""对话论"……教育界的许多人以为自己已是"出土文物",生活在"桃花源"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学老师无所适从或"邯郸学步",教学不伦不类,或得"信息恐惧症",索性塞上耳朵,不读此类文章.  相似文献   

17.
一、"宽进严出"是成人教育发展的一大课题 我国的中高等学历教育历来都是"严进宽出"的,只要考上大中专,就拿到了铁饭碗,因此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景.我国的成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走上了"严进宽出"的老路,成人高考成了相关人员获取更高学历的又一道门槛,为跨过这道门槛,有的人翻出封存已久的教材重新温习,有的人则跑东跑西找关系,没有关系的就想方设法搞舞弊,反正只要被录取,就不愁获得高学历.  相似文献   

18.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间,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人在生命的早晨还是孩子,用手脚爬行,到了迟暮老年,他柱着拐杖,作为三只脚.所谓得意,仅就谜语所包含的人的形体而言罢了,与我们探讨的命题究竟无大深意.但是,斯芬克斯之谜和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倒是补足某种思想"忘却"的警策之辞.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林阴道".但语言实际运用中,用"荫"的词形普遍多于用"阴"的词形.辞书对该问题的处理也不一致,有的严格遵守<审音表>的规定,有的只依据语言事实,有的则徘徊于二者之间,从而影响到了辞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文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审音表>订音失当,建议适当时能依据语言事实加以修改,同时建议对"阴-荫"系列异形词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的精彩,有的在文本细读中诞生,有的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诞生,有的在教师的个性风格中诞生,也有的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中诞生.但是,不管哪一种精彩,都必须源自"生本".当你的文本细读、资料拓展、课件设计、教学风格远离了学生的时候,其"精彩"就会与课堂效率、教学质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