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志平 《科技文萃》2001,(11):73-74
世界语是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为各民族在进行国际交往时提供一种交际工具.世界语传入中国大约有100年的历史.在民族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世界语应用于国际宣传和联络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在胡愈之同志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创办了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杂志.这些都得到了郭沫若、胡乔木和陈毅同志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喻京英  周艳 《科技文萃》2005,(1):170-171
一场"感受中国·魅力北京"文化展览奏响了第89届世界语大会的序曲,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世界语者聚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用同一种语言共同探讨国际世界语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这次世界语大会是中国时隔18年后,再次承办如此规模的国际世界语最大的盛会.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语是一种以替代世界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为目标的新的人造语言.世界语之衰败,不是由于方案本身设计不完美,而且由于失去了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天然联系,结果只能在自己狭隘的学习者圈内使用.相反,国际语则与英语紧密联通,因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考虑到国际语远较英语易于学习这一事实,其可行性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1887年7月,波兰青年医生拉·卢·柴门霍夫(Lazar Ludovik Zamenhof)以“Esperanto博士”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部由他创制的《国际语》一书,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Esperanto"这个法语词源的词,本作“希望者”(celui qui espere; one who hopes)解,从1889午起,早期从事推广这种人造语的人们便把由柴门霍夫首创的语言称为Esperanto了。日本很早引进这种语言,译为“世界语”;我国是在本世纪初开始介绍它的,一直沿用日本译名。这是不无根据的,因为在1907年,国际语委员会在讨论欧洲数十种国际辅助语的方案时,已确认Esperanto相当完善,又已获各界的采用,若经一定改进,便可选定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语”。一百年来,世界语由少数热心追随者筚路蓝缕、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5.
柴门霍夫在创制世界语之初,曾经声明:世界语仅系各民族交流思想的媒介,它与各民族语平行存在,既不去禁止也无意取代民族语言,“民族内部说本族语,各民族相互说世界语”。在展望世界语今后的一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未来时,我们必然会考虑到以下问题:在印欧语系范围内,它作为国际通用语将如何发展?在世界范围(事实上,它早已越出印欧语的圈子了),这种人造语的前景又怎样?不仅如此,由于世界语毕竟是朝着人类共同语言的目标作出的一次尝试,自从在历史一比较语言学启迪下诞生世界语以来,一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语言学家都会世界语。现在,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们以及会英语的人们也在纷纷学习世界语。世界语作为一个中立的语言,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世界语是一种具有黏合性特点的语言,它选用了为大部分国家的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基本词素。通过在这些基本词素上加上接头语或接尾语等构词手段,构成合成词。例如:Esperanto(世界语)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国际语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际语的发明建立在对世界语(Esperanto)困难原因的分析基础之上,理论部分业已公开发表,现将其方案(一、字母表;二、音素表;三、基本规则)予以公布.国际语不博采众长,其语音、词汇和语法均来自英语.因此,学习了国际语的人即可与使用英语者直接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8.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语言一进入使用就会发生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会出现分歧而形成方言。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普通语,更需要不时进行规范,才能保持其通用性和国际性。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及其新的用法,其中有些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有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语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巴金长篇小说<家>世界语版近日出版发行.这是出版界和翻译界同仁给予老人的最好生日祝福,也是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0.
<正> 实际中的世界语语音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语音的自由演变不但使这个人造语变得复杂起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危及到了它的统一性和纯洁性。因此,要想维持世界语的实用性,就必须尽量缩小这种语音的地区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对世界语语音实行规范化,建立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供各国世界语者遵循。 柴门霍夫建立的音形永远统一,“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语音原则,我们不能违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因此世界语语音规范化要做的工作首先就是统一字母所负  相似文献   

11.
世界语在欧洲已经有四十年历史之后传入中国,契机是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以及急欲进步的渴求。世界语作为一种人造语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质疑后,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与中国社会、文化革新活动相关。世界语得以在中国各地传播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两次大规模的世界语讨论对近代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在学术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亚洲世界语者的最后一次大聚会--第二届亚洲世界语大会于1999年8月22日至2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来自16个国家的420名世界语者出席了这次大会.由亚洲世界语运动协调委员会创设的亚洲世界语大会1996年在上海举行了它的首届大会.3年来,亚洲各世界语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合作,世界语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例如,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一度十分低沉,而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世界语者出现在国际性的世界语大会上.这次中国有60多名世界语者参加了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世界语大会后来到河内,这么多中国世界语者参加在国外举行的世界语大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日本有149人参加,是除越南外人数最多的.而越南的世界语运动更是由于举办这次大会而获得壮大发展.大会上还出现了3名老挝世界语者.  相似文献   

13.
世界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其来自人类的共同理想,来自自然语言所赋予的本质,来自世界语本身的不断完善、丰富和开放,因而不能将其和洋泾浜语混为一谈.世界语实质上是自然语言经人工合理调整后的新语种,自然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因此,应积极创设使用契机,让世界语的潜在生命力在实际应用中真正焕发出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已有60余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世界语课程。世界语作为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言,具有声调优美、科学性强、既简明又富于表现力等多种优点,但对于本国学生来说,它毕竟是一门外语。怎样在我国不同类型的学生中开展世界语教学,这是世界语教学界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讨着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世界语之所以能被世界各主要语言区的人所接受,是因为这两种语言的语音与多数民族语言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似性。作为国际共通语,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地区的多语现象是很突出的。公平合理地选择某种语言充当共通语对巩固各国与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加强政府及公众间的合作交往具有特殊意义。共通语的选定标准应服从太平洋地区公众的意愿、利益与习惯。世界语作为太平洋地区国际交往共通语应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语自诞生之日,即具有内在的意识形态诉求,其终极指向与无政府主义相当吻合。因此,世界语在传播过程中被无政府主义者广为借用,成为一种泛政治化的人类共同语。无政府主义者将世界语引入中国,并成为传播这一人工语言的重要力量,从而使中国早期世界语运动乃至整个语言文字改革运动都呈现出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8.
痴人说梦     
<读书>1997年第4期周质平先生的文章<春梦了无痕>,论及八十来年前在<新青年>杂志上展开的一场关于世界语的讨论或曰笔战,自成一家之言.但那副标题"近代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却未免有点大而无当.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语码转换在中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世界语,英语在多种方面对中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中英语码转换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标志,且此现象呈现上涨的趋势。中英语码转换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然而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却仍然值得商榷。本文首先讨论语码转换的定义问题,然后从自身实际以及身边的例子出发,以便更好的分析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付晓峰 《科技文萃》2001,1(1):131-133
作为中国著名作家的巴金蜚声海内外,在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巴金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世界语进步运动,又是华夏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