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韩语的语序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韩文的汉字和语法却与汉语极为类似。通过多年在韩国的汉语教学经验,当把韩国语翻译为汉语时,会发现韩国语中否定副词的使用对汉语否定副词的使用有参照作用,即"不"和"没(有)"的使用上可以以"时间点"和"时间段"来界定。具体来说,"不"否定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持续情况,而"没有"否定的是一个"时间点"的情况变化。  相似文献   

2.
卢晓  李文波  余瑾 《考试周刊》2011,(58):40-43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出错最多的否定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不”的7种偏误类型和“没(有)”的3种偏误类型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以及在动补短语中否定副词的位置偏误.这些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据此,分析偏误的3种主要原因,并提出简化归类教学、分步教学、日常交际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减少否定副词语用中的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数量有限,但使用频率都很高,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共现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现有的系统中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成果也较单一。本文试图整理现有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并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及研究不全面的问题试图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在常用的否定副词中,"不"主要表主观否定,"没"主要表客观否定,即"不"与程度副词搭配比"没"更加自由,范围也更大,因此选择"不"为否定副词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汉语副词的用法及其在句中位置是非常复杂的。"又"可分为五大类15种不同的用法。外国学生学习不可能一次习得它所有的用法,要在不同阶段习得。文章利用测试卷让学生在52个句子适当的位置填上"又",根据测试卷计算出外国学生副词"又"习得顺序。总结出比较容易习得的"又"以及比较难以习得的"又"及其结构,提出一些外国学生副词"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闫瑾  王振来 《教师》2013,(8):123-124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不"与"没"的语义表达功能的异同,列举留学生学习中的典型偏误,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不"与"没"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否定副词"不"在某些复合命题和性质命题中的逻辑功能,以及否定副词"不"会因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直接转变命题的根本性质.另外,本文还从预设的角度对"不""没(有)""别"三个否定副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7.
否定副词“没”和“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否定副词"毋"在殷周金文中有自己的用法,在语法上可以修饰否定动词和形容词,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前后都可以加状语;在语义上既表示禁止性否定也表示一般性否定,而且表示一般性否定的用法也非常多见。  相似文献   

9.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其在与动词搭配使用时,出现偏误较多.要区分二者,应对"不"和"没(有)"与动词搭配的不对称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没有"与动词的搭配条件主要体现在状态、时间、主客观性、自主(不自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没”(包括“没有”)和“不”,都能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之前,对谓词进行否定,构成状中关系。如:“没说”“不说”“没对”“不对”。粗看起来,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时间范畴的对立“没”“不”都能反映时间,但所反映的时间段不同。“没”是对过去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不”是对将来的某个时间段中的可能事件进行否定。如下图所示:A点表示说话时的时间,AB表示过去的某个时间段,AC表示将来的某个时间段。“没”对AB内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不”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副词"真""太"与其他副词连用现象的异同。副词"真"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习惯位于其他副词之前。"太"与其他副词连用时,更多位于其他副词之后。副词"真""太"都可以与否定副词"不、没、没有"连用,其中与"不"连用是副词"真""太"与否定副词连用的高频用法。另外,我们发现,副词"真""太"可以连用,组成"真+太+中心语"的结构。副词"真""太"与其他副词连用时的组合顺序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逻辑顺序对句子表层词语顺序的影响;副词"真""太"连用的相对位置体现了认知上距离象似性原则对句子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常用"一点儿也/都"结构来修饰否定副词"不/没",表示完全否定,其意义特征来源于对微小量的差等否定,利用"连……都/也……"句式将语义焦点固定下来后,经过长期的语法化,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不成"从先秦时期由一个表"不能成就"之意的非词结构逐步变为现今的句末语气词,先后经历了向否定意义副词的过渡阶段和既可作表否定意义副词又可作反诘副词的阶段,最后变为了句尾语气词。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不成"仍具有以上三种用法。徐时仪提到"不成"在唐代已有处在句末的用法,并且其作为句末语气助词在宋元时期可经常见到,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基于BCC语料库,对副词"的确"与"实在"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的确/的确是""实在/实在是"的情感色彩有异有同。"的确"与"实在"的否定和转折用法也有不同。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否定副词“毋”在殷周金文中有自己的用法,在语法上可以修饰否定动词和形容词,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前后都可以加状语;在语义上既表示禁止性否定也表示一般性否定,而且表示一般性否定的用法也非常多见。  相似文献   

16.
说“不”     
副词"不"主要表示否定意义,也用于表示非否定意义。宋元以降,"不时"、"不成"、"好不"等短语中"不"意义的变化,反映了汉语语汇发展过程中双音结构短语凝固、虚化为双音节词的规律。现代汉语中"不"表示非否定意义的用例已明显减少。"看我不收拾你"、"弄得不巧,还能夺冠呢"等句式中"不"仍然保留非否定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居延汉简否定副词有"不、罔、未、非、莫、毋、勿、無、未尝、未曾"10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虽然有新用法产生,但总体来说稳定性很强.用法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否定副词的集中化趋势以及否定副词的交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语用学理论构建反问句生成模式,证明该反问句基本语用含义是某行为不合情理,提醒意的有无与强弱依赖语境条件."不是"并非反问语气副词,而是引述性否定标记,否定一个论断.与"不"没(有)"否定真值条件不同,"不是"还经常用来否定适宜条件.所谓并列或选择连词"不是",实际都是副词与动词的组合,表否定判断.  相似文献   

20.
《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一部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但古无注疏,治者颇鲜。本文将对《商君书》的否定副词"不"的用法进行分析,力图为上古汉语的否定副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