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通过对审美距离的控制,调整着审美主体对文本的认知距离。本文根据文学批评家W.C.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审美距离",分析小说叙事中如何控制时间、空间、情感、道德等多重角度的距离,使读者获得一种最佳的心理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准确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中篇小说。该小说幽默滑稽,其中不乏很多经典对话。而作为语用学核心内容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分析人物会话和言语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言语幽默,从另一个崭新的视角解读这篇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Flipped是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青春期男孩女孩有趣的成长故事,后被翻拍成著名同名电影。本文将从Grice的合作原则以及Leech的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对小说Flipped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此来理解小说人物对话背后所表达的会话含义和言外之意,这有助于我们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爵士乐》中,托妮·莫里森通过把重复、即兴化的多重变奏等爵士音乐元素运用于小说文本的创作,探讨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南方农村迁徙到北方城市的黑人所经历的迷失、挣扎和改变,并对种族歧视、历史书写等问题做出了反思。本文试图运用叙述聚焦、不可靠叙述和后现代历史元小说等理论,分析该小说如何运用转换型内聚焦、多重型内聚焦叙述模式消解叙述的权威性,以达到质疑"官方"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英 《海外英语》2011,(9):303-304
关于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经典小说《喜福会》的研究与评论不胜枚举。在此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研究,即从语用学中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以个案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剖析小说《喜福会》对话中丰富的会话含义。《喜福会》是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围绕四个家庭,描写了四位母亲移民美国的前后经历及其与各自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围绕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在不同的语境下,人物之间的对话所蕴含的会话含义极其丰富。此研究通过从语用学研究视角研究《喜福会》,为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小说有所贡献,以丰富对谭恩美作品的传统批评角度,并对阅读与鉴赏谭恩美的小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会话含义在英语小说会话中的翻译,大量学者做了努力。本文以格里斯的会话含义理论,任何形式的交际都要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合作,格莱斯的特殊会话含义的产生正是基于合作关系之上的。举例对英语小说中对话汉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T.S.艾略特曾说过:"我们所有的探寻的终结,将来到我们的出发之地。《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也是"迷茫的一代"文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国内近些年对《太阳照常升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研究,写作手法,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原型批评,存在主义等角度解析该作品,但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狂欢化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该小说,并简单分析这种现象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有着共同的主题: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尤其注重母女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两部小说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意象——"骨"。"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两部小说中的"骨"也有着多重含义。该文以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骨"这一意象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人"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历久弥新的话题。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在关注"人"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人"纳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中考察,连接起新时期中国不同形态的小说,切入了当前小说研究的核心。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人:小说的聚焦》挖掘出新时期小说的深层共性,将之升华到理论高度,既有深度又有内容,对当前"浮化"和"泛化"的小说研究是一种反拨,别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大学中文系王彬彬教授认为,读小说就是读语言,欣赏小说就是欣赏语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出"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要求。因为小说的内容、情感、主旨等都是通过小说的语言来表达出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选录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没有像他的其他小说那样注重英  相似文献   

11.
薇拉凯瑟被世人周知的是对美国中西"拓荒时代"的描写。本文所涉及的作品是她描写美国中西部蛮荒地区的第一部小说。《啊!拓荒者》自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并多以女性主义研究为主,而忽视了作品中塑造的一些男性人物。本文通过三个场景探讨小说女主人公所表现的女性主义及男权主义,旨在对女性主义与男权主义的冲突在此小说中的表现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小说巨大文学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成功塑造,笔者应用心理分析方法对作品的人物、主题、情节、作者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事是一个紧密而复杂的系统,对小说文本的视角分析是现代叙事学很热门的一个研究点。《雪地里的期蝴采用了不定点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达到了独特的叙事效果。本文试从老人的内聚焦视角、狼的内聚焦视角以及内聚焦视角的局限及其弥补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这篇小说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其中的一篇。这篇小说的场景发生在意大利,塑造了一个受到丈夫冷落,感情受挫的美国妻子的形象,因而人们的眼光大多聚焦于从中探讨海明威对妇女的看法和对婚姻的观点上。其实,正如海明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社会和人心带来摧残的其他小说一样,读者们也能从《雨中的猫》这篇小说含蓄的手法中透视到在一战后的美国社会里,年轻的一代失去精神乐园后无处栖身的困惑尴尬和对生存意义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小说家弗兰克·麦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被公认为一部成长励志小说.笔者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对文化身份的探寻史诗.弗兰克一家辗转于不同国度,文化身份摇摆不定.文章将聚焦弗兰克及其父亲马拉奇的流散身份探讨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海外英语》2014,(12):200-204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短篇小说《好小伙子布朗》中运用象征主义描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离开自己的纯真世界走入魔鬼集会的森林的经历,通过这次经历他意识到自己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邪恶力量。笔者在本文中对霍桑的这篇著名的小说中的象征主义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好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主义是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它们分别是:人,物,场景和行文构思。另外笔者发现霍桑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与其受清教影响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清教的熏陶使他能够发现并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宗教意象,并附于他们丰富的含义。另一方面,霍桑通过运用这种特殊的写作手法—象征主义,表达出了他的清教主题及自己对人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的微观细读关联着教与学的相生相长。高校致力于中学语文阶段课本内容研究的孙绍振老师和钱理群老师为我们微观细读做了明确的指导与示范。本文借《解读语文》一书,聚焦于鲁迅的小说——《祝福》,阐明笔者对文本不可无"我"的理解和思考,进而强调微观细读于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中海洋一直都占据着主体地位。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海洋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因为纵观对于美国海洋小说的研究发现,对于海洋小说的发展历程研究较少。美国海洋小说从无到有,经过了雏形期、成形期、繁荣期和稳定期这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