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本文从语里意义、指称对象、使用语境描写了"锦鲤"的泛化表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其泛化的主要原因,并从路径和特点总结出网络流行语"旧词新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锦鲤"最热闹、最红火的一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现象,"锦鲤热"兴起是互联网技术、自媒体时代和网络化营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性审视"锦鲤热"现象,应既看到个体借助转发锦鲤寻找精神寄托、引发群体共鸣、舒缓社会压力的心态,也看到"锦鲤热"作为流行文化和"安全阀"的社会效用。如果任其自发性过度发展,会对社会心态、价值取向及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对"锦鲤热"现象进行有效引导,需要从现实关怀、舆论引领和价值观涵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特有的翻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分析锦鲤的音译、直译和意译以及直译加注释这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一条条"锦鲤"游来游去,所到之处,应者云集。关注网络热点的人,大都知道锦鲤这个典故。2018年10月,支付宝在微博上高调发起有奖转发的锦鲤活动,中奖者"信小呆"不仅收获丰厚奖品,还在一夜之间成为"新晋网红"。从发起者到参与商家,无不如愿获得高度关注。受此启发,一些商家有样学样,纷纷玩起类似套路;与此同时,无数网友转来转去,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在"转锦鲤"过程中通过娱乐化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体现出他们复杂的心理与多元的需求,呈现出"迷鲤避实"、从众娱乐和世俗功利主义现象。我们应理性审视"转锦鲤"行为,强化积极行为实践、网媒责任意识及主流文化的引领,让"转锦鲤"行为朝着文明理性方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7日,微博"支付宝"账号开奖,网友"信小呆"成为"中国锦鲤",获得160余个全球品牌提供的新款手机、购物免单、豪华邮轮旅行等超级大礼包,羡煞旁人。随后,众多网友转发"中国锦鲤",想沾沾锦鲤的好运气。锦鲤诞生于日本,但是锦鲤的祖先,是中国北方常  相似文献   

8.
陈勤锋 《考试周刊》2015,(30):145-14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下,慈善事业抓住网络这一有效媒介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以往官办慈善的传统模式,网络慈善应运而生。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网络慈善在自身的不断发展中,呈现出了特有的运行机制。本文选取"自发型网络慈善"为研究视角,对其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指出维系"自发型网络慈善"活动运行的机制主要包括动员机制、善款管理与使用机制、监督机制及贯穿其中的信任机制。通过分析得出,由于"自发型网络慈善"特殊的产生背景与松散的组织形式,信任机制是关系其成败的关键环节,这一信任机制需从人格信任过渡到系统信任。另外,社会舆论、大众、媒体及捐助人的内外部有效监督机制是其顺利运行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发展进入第二个高峰后,初中生网民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有"网络沉迷"倾向和陷入"网络沉迷"的人数不断增加。针对"网络沉迷"现象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本文给出了"网络沉迷"的判断标准,并在本地初中生随机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生网络使用、"网络沉迷"情况和计算机学习意向等相关数据,提出了"网络沉迷"的三大成因和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学习动力的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学生"锦鲤"刷屏现象为焦点,分析其所折射出的大学生社会心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与引导的建议,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靶向推进并促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走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展。网络新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当代人们为了交际的便利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地产出如谐音代替原本词汇的网络新词。此外,还有更多的网络新词被年轻的网民们接受、推崇。本文以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及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不要不要的"一词的本质是指某事的程度;人们认知中的隐喻机制促使该词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自2012年见诸网络以来,呈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使用人数不断增加,这与其语言学理据和历史文化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搜集网络语料,对网络流行语"给跪了"进行了语义、语用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网络状态下流行语的历时演变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传播,"吐槽"作为新词语出现于大众视野,由于使用频率的增高,其意义和组合更加丰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该词还发生扩展。因此,从"吐槽"的来源、意义及形式变化及对其组合的认识这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网络上盛传"给力"这样一个词语,QQ聊天、各大论坛甚至纸质媒体也纷纷使用.网络词语"给力"来源于日和动画配音,其语义及构词特点值得进行语言学角度上的分析.网络词语的产生有其社会价值,它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对于草根文化的包容.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网络正在成为语言创新的重要平台,网络上不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些网络语言跟方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方言词语的直接借用。即直接把方言词语拿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语义也可能略有变化。如:"偶"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据说这一用法源于台湾。台湾话题女王许纯美就经常"偶"不离口,比如她说:  相似文献   

17.
孙冬惠 《现代语文》2015,(2):131-132
随着网络流行语"被XX"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对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被XX"格式流行原因的第一个视角为社会学视角:"被XX"格式适应变异社会关系;第二个视角为传播学视角:传媒加速了"被XX"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付泳 《辽宁教育》2012,(18):77-7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大石桥市高级中学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投入使用,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校园网络的同时,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如有人登陆非法网站或使用带病毒的软件,均会导致校园计算机系统的崩溃,给网管教师带来大量的工作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积极发展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重视。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  相似文献   

19.
"粉丝"经历了一般流行词语的产生、消退和新意复兴的使用过程,是当下网络流行语表达大众心理,历经网络文化变迁依然呈现非凡活力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视角探究"粉丝"的成词、演变,从社会文化及语用视角探寻其产生原因,借此一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奥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网络语体的创新层出不穷。在继"淘宝体"、"咆哮体"、"蓝精灵体"、"梨花体"等网络语体之后,"秋裤体"以其独特的形式被人们大量使用。"秋裤体"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它的流行也受到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运用时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