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艾米莉将各种文学手法应用到诗歌中,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文学方法渗透到其诗歌中,增强了诗歌的力量与延续性。通过对艾米莉的诗歌特点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参考平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3.
诗歌审美创造中紫色与黑色意象抒情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诗歌审美活动中,诗人将色彩赋予诗歌意象,由此而形成了诗歌的色彩意象形象,而这种色彩意象在诗歌的审美活动中,其色彩所寓含的抒情范式是客观存在的,这为人们研究诗歌创作与接受美学提供了一种观照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网络诗歌作为诗歌发展的一个新媒体形式,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已经是蔚为大观。而学术界对网络诗歌也逐步由直观感性的议论,进入了理性的思考和学理的研究,网络诗歌从产生到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性,把技术的进步、后现代的文化和消费语境作为切入点,为我们研究网络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一生跨海峡两岸,且有出游南洋的经历,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研究具有起步晚、范围广、欠深入、争议多等特点,从对其人其诗研究的历程着眼,主要梳理了大陆及台湾有关研究线索,并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特点及现状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究李白诗歌的典故翻译在翻译实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措施。研究过程中,以李白诗歌典故翻译在翻译实训课程改革应用中的意义为切入点,明确其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促进文化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实训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李白诗歌典故翻译融入课程体系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晚期的一种交叉学科式的研究方法,它着眼于研究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认为生态知识是在寻找心灵与自然、人类领域与非人类领域的"关联模式"中产生的。艾米莉·狄金森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其诗歌所表现出的不合常规的与陌生性的审美话语模式,为文本的生态伦理力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拓展了狄金森诗歌的文化内涵,为读者深入了解狄金森及其诗歌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向。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心理诗学是心理学、语言学与文艺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诗歌的心理语言学特点,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中国学者所研究的心理诗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考察与追踪诗歌的生成过程,旨在建立新的诗歌体系。为了论述中俄心理诗学的研究内容,将其进行简要对比,挖掘其中的异同,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郑启瑞 《教学随笔》2014,(8):20074-20075
诗词是语言课程教学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初中阶段大量优美的诗歌,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诗歌通俗化教学进行研究,从教学推广的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通俗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也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通俗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的诗歌对考察近代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萨都刺诗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穷尽式的系联归纳方法,旨在考求其诗歌用韵系统,为勾勒元代语音发展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1.
莱考夫的转喻映射模型为研究探析转喻对诗歌语篇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转喻映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其诗歌中使用大量的转喻来表达隐含的寓意,诗人在诗歌中大体上采用了范畴-成员、事物-部分、范畴-特征、级阶、事件、简约和方位等模型,以实现诗歌语篇的连贯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忻城土司官族诗人莫震的诗歌作一研究,认为其诗就内容而言,有歌咏田园风光、描写民族风情、遣怀过去等方面,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莫震的诗歌为研究忻城土司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弗罗斯特创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国内对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生态文学的四个思想内涵,即工业和科技批判、欲望批判、生态责任、生态整体观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可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住——“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诗歌因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和蕴意而广为流传,质朴淡然的陶诗更是诗中精品。诗歌的特征也令其翻译过程较其它文本更为不易,一直是学界的研讨对象和热议焦点。语用三元关系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语用三元关系视角出发,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四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译者、语言和语境三要素在诗歌翻译中交互作用,优秀诗歌译作的呈现离不开译者对语言与语境的充分把握。  相似文献   

17.
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对赵翼诗歌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赵翼生前,此时期多从正面对其诗歌进行评价;二是其去世后到新中国成立,该时期对赵翼诗歌的批评、指责开始涌现,其后随着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赵翼诗歌研究出现新的特点,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对赵翼诗歌进行系统探讨,对其评价也较客观公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赵翼研究进入繁荣期,从文献整理、年谱编撰、专题研究、学术论文等方面对赵翼诗歌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赵翼诗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诗歌创作、诗歌特征、个人风格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代白话诗人刘延陵曾译介大量西方诗歌,尤其关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的爱情诗。其诗歌创作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其脍炙人口的《水手》和《海客底故事》两首诗,不仅在诗歌风格、题材上,而且在体裁上都竭力模仿和借鉴西方现代恋歌,这可以为研究安徽籍诗人刘延陵及其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谢向红 《红领巾》2004,(1):71-74
网络不仅为诗人创作提供了自由空间,而且为诗歌发表提供了“绿色通道“.由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而成的网络超文本诗歌和多媒体诗歌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网络诗歌的发展方向.目前网络诗歌的特点是“热“而“乱“,文字垃圾多,诗歌精品少.网络诗歌应该强化文体意识,服从诗歌的艺术规范;网络诗人应该坚持网络诗歌本位原则和民间化立场;诗歌理论界应该加强对网络诗歌的美学标准和创作机制等重大诗学命题的理论研究.只有把网络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学强势,才能促进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笔锋为后人留下了1 775首富有独创性的诗歌,写出了女性对自然、爱情、死亡等方面的独特感受。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以其婉约而不失豪放的风格叙述着人间甘苦。两位女诗人在不同的国度里通过诗歌寄予了女性共同的认知与体验。笔者欲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两位女诗人诗歌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比照分析,为其诗歌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